于慧丽
(山东省日照市济南路小学, 山东 日照 276800)
在我国现阶段,小学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时,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时间存在一定的不足,虽然学校已经完成传统文化课程的设置,但是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同时,也缺乏完善的课程标准和教材文本,无法保证整体教学质量。与此同时,在全球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外来文化的大量涌现,对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学生传统文化意识也在不断弱化,教师需要对其进行合理优化,确保学生能够更为高效地参与传统文化教育,进而实现学生文化素养的全面提升,确保能够有效推进我国现代教育工作发展。为了进一步明确小学如何更为高效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特此进行本次研究工作。
教师作为传播知识的重要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教师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会对学生培养质量造成直接影响。而在现阶段,部分学校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时,存在缺乏专业教师的现象。尤其是在我国农村地区,师资力量存在严重的不足,部分教师需要同时担任多学科教学任务,导致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缺乏系统的了解。与此同时,在具体落实传统文化教育时,学校不仅需要设置传统文化课程,同时还需要将其融入各学科教学,所以学校需要合理优化教师配备,对教师开展文化教育培训,确保在相关课程教学中能够合理渗透传统文化元素,使学生对传统文化具有更为深刻的了解。
在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学习时,家长的重视程度会对学生学习效果带来很大的影响,如果家长具有较高的教育水平,则可以更为全面地掌握传统文化,进而保障更为深刻地认识传统文化所具有的教育作用。与此同时,只有确保家长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对其进行合理应用,并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改进个人言行。但是在现阶段,部分家长过于重视学生英语、数学、语言等课程,对传统文化教育缺乏重视,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对个人言行缺乏正确的认识,会对学生品行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部分家长对学生过于溺爱,使学生成为整个家庭的中心,对学生的各种要求无节制地满足,导致学生规矩意识缺乏,对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造成一定不利影响。
环境会对学生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不仅需要优化学校环境,同时还需要高度重视社会环境。在学生进行学习时,校园作为主要阵地,环境建设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身心发展。所以,在小学教育具体发展中,需要科学完善校园文化建设,合理丰富建设内容,不仅需要强化校风、教风、学风等隐形建设,同时还需要高度重视文化景观和传统文化展览等显性建筑。与此同时,在学生发展中,社会环境也会对其产生很大影响,人际交往、大众传媒等社会环境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取向和人文情怀对学生传统文化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冲击我国传统文化,成语误用和错误宣传传统文化会对学生传统文化学习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
在我国现阶段,部分学校还没有在课堂中引进传统文化教育,导致学生无法系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对传承优秀文化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所以教育部门需要全面推行相关政策,要求当地小学设置传统文化课堂,同时还需要在物力和财力方面给予充分的支持,学校需要科学设置相关课程,合理设置课程内容,确保课程具有较高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同时,学校还需要聘请具有较高专业资质的专职教师。教师水平会对教学结果造成直接的影响,所以,学校必须确保专职教师都接受过系统的文化教育。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传统文化课程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需要高度重视个人言行举止,所以,和其他学科教师相比较而言,必须确保传统文化教师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与此同时,对于部分教师资源薄弱的学校,可以由学区进行统一协调。例如可以根据辖区学校数量,设置几名专职教师进行“走教”,通过该种方式,不仅能够节约教师资源,使学校师资压力大大减少,同时还可以保障教学质量。与此同时,为了确保更为有效地传播传统文化,教师还需要科学制定考核机制,促使学生以及家长能够高度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是我国几千年发展中形成的优秀文化,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其进行主动学习,确保学生可以在传统文化内感悟到品格、道德情操和智慧,使其对个人修养加强重视。学校不仅需要进行传统文化课程的合理设置,同时还需要将其融入其他学科教学,确保能够对其教学文化氛围进行合理应用,使学生能够形成强大的文化情怀,进而保障学生可以合理内化优秀传统文化。
如果想要确保学生真正理解传统文化,教师需要进行相关实践活动的科学开展,例如组织学生开展节庆礼仪活动,外国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具有更为真切的感受,使其能够进一步感受传统文化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观当地历史博物馆,确保学生在观看历史史料和实物时,能够直接触摸传统文化。教师还可以基于弘扬传统文化组织学生开展大型文艺会演,引导学生通过相声、小品、舞蹈、歌唱等方式表达优秀传统文化。小学教师在具体进行传统文化教学时,需要和学生实际情况有效结合,根据教学要求进行多种教学方式的合理应用,确保能够更为高效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实现学生人文素养的合理提升,为学生后期发展创建良好的条件。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诗词比赛、知识竞赛,确保学生之间能够相互竞争,深入交流,通过该种方式,可以确保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具有更大的兴趣。同时,学校还需要在学生日常生活中践行文化渗透。例如教师可以在传统节日前后,利用广播对该节日的由来进行讲解,构建国画兴趣小组、戏曲兴趣小组和书法兴趣小组,科学培养中国传统艺术。最后教师还可以在校园内引进当地优秀文化,确保校园文化具有一定的乡土气息,使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具有更为直观的感受,进而确保有效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在具体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时,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影响学生个体,如果教师的文化修养和传统美德较高,并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充分体现,不仅可以使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同时还可以影响学生行为,确保学生合理内化传统优秀文化。而在我国现阶段,部分教师的文化修养相对不足,对我国传统文化知识缺乏明确的认识,在具体开展传统文化教学时,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差错,所以学校需要组织教师开展专业文化培训,确保能够有效开展传统文化教学。同时,教师还需要结合应用现代教学手段教授传统文化,打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刻板印象,利用现代化手段对传统文化进行包装,利用学生兴趣较高的方式进行呈现,此时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身课堂驾驭能力和整合能力,确保学生可以进行更为深入的学习
小学教师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时,需要合理营造教学氛围,使学生对传统文化具有更为深刻的理解,进而保证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更为深入的学习。例如教师需要注重日常积累,确保能够实现文化沉淀的有效形成。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古代经典作品的诵读,能够对学生情操进行科学陶冶,进而实现学生修养的有效提升,同时还可以对学生语言感受能力进行科学培养。在小学教材文本中存在大量和传统文化相关的作品,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诵读积累,强化学生传统文化沉淀。其次,教师还需要强化家校合作,确保能够在学生日常行为中有效落实传统文化教育。家庭会对学生带来根深蒂固的影响,但是在现阶段,学生学习压力的不断加大,使家长过于重视学生知识讲授,而对其道德教育缺乏重视,将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青少年是学生形成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思想品德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判断能力存在一定的不足,所以学生家长需要在学生日常情态中合理融入尊老爱幼、扶弱济贫、勤劳简朴、诚信守约等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可以接受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历史知识进行合理丰富,确保能够实现学生人文思想的有效拓展,进行良好教学行为的科学营造。与此同时,家长还需要开展古典文化沙龙,对传统服饰进行美学研究,欣赏中华戏曲,确保可以对传统文化产生更为深刻的感悟。同时,学校还可以定期开展亲子活动,确保家长能够科学转变教育观念,合理调适亲子关系,进而保障学生家庭环境中具有更为丰富的传统优秀文化。最后学校还需要引进网络电子设备,小学教师在具体开展传统文化教学时,需要确保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利用各种电子设备传播传统文化,使学生文化学习实现自动化,所以学校需要组织开展文化讲座和文化大讲堂。在学生日常生活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教师还需要对电子设备进行合理应用,在微信群和QQ群内上传传统文化教学内容,和学生进行共享,确保可以对于传统文化相关的视频进行有效的弘扬,保证学生能够更为深刻地认识传统文化。
在进行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时,教师还需要强化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确保能够获得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强烈支持,合理搭建网络教育平台。首先,教师需要针对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教研活动,由共青团、高等学校、教育局共同开展研究活动和保护活动,认真研究传统文化,并对其进行系统整理,科学编写教材文本,对社区家庭和学校进行宏观指导和科学管理,确保能够更为高效地开展文化教育工作,组织相关单位交流文化经验。对传统文化还需要不断完善保护制度,确保能够对其进行依法保护。文化部门还需要进行文化保护工程的严格实施,确保能够更为有效地保护民族民间文化。其次,还需要合理应用新闻媒体,确保更为全面地传播传统教育文化。互联网、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需要积极宣传传统文化,通过公益广告、群众讨论、专家访谈、言论评论、文艺晚会和新闻报道等多种形式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全面介绍。与此同时,还需要科学应用文化经营模式和现代传媒手段,以全新的形象向学生展现传统文化,利用版画、卡通、民谣、民间、故事、民谚、童谣等多种方式强化学生传统文化学习兴趣。最后还需要对社会德育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建设德育教育基地。教育部门和宣传部门共同开辟德育教育基地,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传统文化内容的合理补充,确保能够更为高效地开展传统美德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同时还需要建设各种纪念馆、名人故居和博物馆。
总之,在小学阶段开展教育工作时,通过优化学校教学体系,开展课外文化活动,提升教师文化素质,合理营造日常氛围,科学设置社会平台能够确保更为高效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对其师资因素、家庭因素和环境因素进行合理优化,使我国现阶段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得到科学改善,确保能够对学生进行更为有效的传统文化教育,进而保障学生可以更为全面地学习我国传统文化,使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更为充分的认识,强化学生文化素养,进而推进我国现代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