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市教师发展中心 费 洁
本单元以“奇妙的世界”为主题,编排了《我们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和《火烧云》这3篇精读课文。课文描写细腻生动,文字精美,很容易让学生对神秘的大自然产生向往之情和探究之意。
本单元指向阅读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情写清楚的”,而本册第三单元指向阅读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这样的编排体现了教材的延续,也就是先让学生掌握“段”,了解怎么写清楚一段内容;再顺理成章地过渡到“篇”,学习整篇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的。
本单元指向表达的语文要素是“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整合一种事物的信息,一方面,学生要能把几句话整合起来,把一段话写清楚;另一方面,学生能把不同的信息组合到事物的不同方面,也就是相应的段落中去。
“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是本次习作的目标。“围绕这些问题,介绍一下大熊猫”是习作内容,也是方法,学习“围绕问题来介绍”。又怎么去落实“整合信息”这个教学目标呢?很简单,把两者统一:教会学生围绕一个问题,把解答疑问的几句话整理组合为一段介绍大熊猫的内容,把几段内容组合成为一篇文章。
也就是说,无论是“组句成段”还是“组段成篇”,都是在提升学生“整合信息”的能力。而以“围绕这些问题,来介绍大熊猫”作为重点来展开教学,适合三年级学生的习作内容,也是达到这个目标的载体。
“国宝大熊猫”比较贴近学生生活,也适合学习“整合信息来介绍一样事物”这个目标。但毕竟只是三年级的学生,老师有必要做一些安排和调整:一是适切的课前预习;二是适当的拓展延伸,老师要在课堂上补充和拓展一些内容;三是适要的范文运用,有针对性,有选择地运用范文,起到聚焦重点、突破难点、化解疑点的作用。
老师还要在教学设计上围绕重点和难点层层深入,一步步地引领学生去发现、顿悟和迁移,才能实现本次习作的目标,从而体现习作教学的价值。
本课教学目标为:
1.学习通过查找资料等方式来解答关于大熊猫的疑问。
2.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会围绕一个问题,把答疑的话整合为一段文字来介绍大熊猫。
3.学习把几项信息组合成一段内容,把几段内容整合成一篇文章。
目标2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板块一:我问你答,交流信息
1.你们查找了大熊猫的有关资料。请接受挑战:我来问,你来答。
(1)有人说,大熊猫从懂事起有两个愿望,一是治好黑眼圈,二是照张彩色照片。这让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大熊猫小时候应该叫小熊猫,对吗?(不对。大熊猫和小熊猫是两种不同的动物。)
2.出示几张大熊猫宝宝的照片。看了这些照片,你们知道了哪些信息?
3.关于大熊猫的信息有很多,如果把一些信息整理组合起来,变成一段或者几段文字,甚至是一篇文章,这就叫——整合信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整合信息”,来介绍国宝大熊猫。
【设计意图:我问你答,是对学生预习的回应和鼓励。通过“大熊猫小时候应该叫小熊猫,对吗?”等问题来让学生交流信息,极富情趣。呈现一组照片,说说知道哪些信息,引出学习目标。】
板块二:解答疑问,学习整合
1.出示教材上的疑问。
(1)大熊猫是猫吗?(2)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3)大熊猫为什么被视为中国的国宝?
2.学习围绕一个问题把答疑的几句话整合为一段文字。
(1)听老师来介绍,说说解答了哪两个疑问。
内容1:大熊猫的标准中文名称叫“猫熊”,意思是“像猫一样的熊”,所以它不是猫,而是熊的一种。它比熊稍微小一点,胖嘟嘟,圆滚滚,十分讨人喜欢。
内容2:现存的大熊猫主要生活在四川北部、陕西南部和甘肃南部的山区。这些地方森林茂盛,竹类生长良好,适合熊猫生活。很多大熊猫生活在自然保护区内,全国共有十三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2)作者是怎么围绕问题用一段文字来介绍的。咱们以“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这一内容为例。
①3个学生每人读一句,合作来介绍。
②第1句就告诉了我们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还要加上第2句和第3句呢?
③这3句话组合在一起,成为一段完整的文字,很好地回答了“大熊猫生活在哪里”这个问题,这就叫围绕问题来介绍。
④如果把这段介绍中的第2句话前置,变成第1句,这样组合行吗?
(3)这几句话可以这样组合,也可以那样组合,还可以在后面加上一句,譬如:自然保护区内的设施很好,大熊猫生活得无忧无虑。学到这儿,我们明白了整合信息的第一招儿:围绕一个问题,把答疑的几句话按顺序组合成一段文字。
3.学生围绕“大熊猫吃什么”当堂来介绍。
4.围绕其他问题同桌之间交流。独立写一段介绍。
【设计意图:写好一段话是中年级习作的重点之一。把范例作为模仿习作的支架,解疑、整合、仿说、仿写,层层推进,步步深入。】
板块三:补充信息,丰富内容
1.你还知道大熊猫的哪些信息?(多给学生表达机会,培养他们搜集信息的兴趣。)
2.课前老师也搜集整理了大熊猫的一些信息,并合成了一小段视频。
(1)学生看视频,丰富信息,拓宽思路。(内容包括大熊猫吐舌、挠痒、爬树、玩雪等。)
(2)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大熊猫。(可爱、有趣、淘气等)
3.围绕你想表达的这个特点,选取视频中的一些信息来介绍。
4.得出整合信息第二招儿:围绕某个特点,把相关的几个信息合并起来,组成一段内容。
【设计意图:“也可以再查找资料,补充其他内容”是本次习作要求上的一句话。而这样设计,就大大丰富了习作内容,拓宽了方法,体现了习作的自主和创新。】
板块四:整合信息,组段成篇
1.我们不仅会围绕一个问题用一段文字来介绍大熊猫,还要会围绕一个意思把相关的几个信息组合成一段内容。那以“国宝大熊猫”为题写一篇文章,你可以组合哪几个内容来介绍?
要点:围绕课本上的问题来介绍,加上视频中大熊猫的特点,还有自己搜集到的信息。
2.这就是我们今天学到的整合信息的第三招:围绕作文题目,按顺序把几段内容组合起来,变为一篇文章。
3.出示学生发表的习作《大熊猫的自述》,说说他是怎么把几段内容组合成为一篇文章的。(出示内容并播放录音,然后学生简要地说说。)
4.回顾总结学到的整合信息的三招儿。第二课时完成整篇习作。
【设计意图:把“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这一语文要素分解为可知可感的“三招儿”,能让学生记得住、用得上。】
板块一:我问你答,交流信息
师:你们查找了大熊猫的资料,了解了一些信息。现在我来问,你们答。敢接受挑战吗?
生:敢!
师:有人说,大熊猫从懂事起有两个愿望,一是治好黑眼圈,二是照张彩色照片。这让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大熊猫有黑眼圈。大熊猫是黑白的。
师:是的,大熊猫眼睛周围的一圈毛是黑色的。其实,大熊猫是可以照彩色照片的,(出示熊猫吐舌的图片)你们看。(生笑)
师:第二题:大熊猫小时候应该叫小熊猫,对吗?
生:不对。
生(理直气壮地):因为小熊猫是另一种动物。
师:是的,这是小熊猫(图片)。它的毛是棕红色的,它有长长的尾巴,喜欢吃肉,大小只有成年大熊猫的十分之一。它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而大熊猫是?
生:一级保护动物。
师:你们查找资料非常到位。那么,大熊猫小时候叫什么?
生:大熊猫宝宝(一脸疑惑地)?
师:可以!我们来看看大熊猫宝宝吧。你们看(出示图片),这是在妈妈怀里的大熊猫宝宝,像不像你小时候在你老妈怀里的样子?
生(兴奋而羞涩地笑):像。
师:(出示图片)这是它出生不久后的样子啦,全身粉红,小得可怜,只有稀疏的白毛,眼睛都睁不太开,感觉有点丑丑的,对不对?
生(非常认同点头):对。
师:可人家长着长着(出示图片),就黑白——
生1:分明。
生2:胖胖圆圆。
生3:帅气可爱。
师:人见人爱。(众笑)
生:花见花开。(大笑)
师:你们一见就——
生:喜欢。
师:是啊,乐开怀。你们看(出示图片),随便打个盹儿,都是萌萌哒。(众大笑)
生:萌——萌——哒(开心地)。
师:再看几张照片。
(生看得津津有味,乐得手舞足蹈)
师:这些照片,让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大熊猫很呆萌,很可爱。
生:我发现,大熊猫小时候是粉色的,而且很小很小。
师:是的,关于大熊猫的信息有很多。我们把其中的一些信息整理组合起来,变成一段或者几段文字,甚至是一篇文章,这个本领就叫整合信息。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整合信息,来介绍大熊猫。
板块二:解答疑问,学习整合
师:书上要求我们围绕这几个问题来介绍。先听两段介绍,等会儿说说分别是围绕哪个问题来介绍的。
生1:第一段是围绕“大熊猫是猫吗”这个问题来介绍的。
生2:第二段是围绕“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这个问题来介绍的。
师:咱们就以第二段介绍为例,看看是怎么围绕一个问题来介绍的。
(请3位同学各读此段一句话)
师:第1句不是已经告诉了我们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吗?为什么还要加上第2句、第3句呢?
生1:因为这样可以让人知道大熊猫生活的地方环境到底是怎么样的。
生2:大熊猫非常珍贵。它们最好住在保护区内,所以就再介绍一下自然保护区呗!
师:对呀,这三句话组合在一起,非常好地介绍了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适合生活在这里。这就叫围绕问题来“介绍”。看,我把三句话重新组合了一下。
生:我发现第2句“这些地方森林茂盛,竹类生长良好,适合熊猫生活”跑到了第1句。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你觉得这样组合在一起,合适吗?
生:我觉得不合适。因为如果不说住在哪里,那怎么说那里环境很好呢?感觉说不通啊!
师:是呀,人家就会纳闷,“这些地方”是哪些地方呀?这说的是什么话呀?
生(迫不及待地):而且句子读上去还不通顺。
师:那我把句子稍微变动一下,你们再读读看?
生(异口同声):这样行了!
师:怎么一下子就可以了呢?
生:句子改得通顺了,能让人读明白了。
师:这三句话,可以按这样的顺序组合,也可以那样组合,只要读上去通顺、合理就可以了。所以说,我的作文——
生:我做主!
师:如果第3句后面再加一句:“保护区内的设施很好,大熊猫生活得无忧无虑。”可以吗?
生(大声地):可以!
师:我们学到了第一招儿,那就是围绕一个问题,把答疑的几句话按一定的顺序组合,成为一段文字,这就是整合。你能围绕“大熊猫吃什么”这个问题来介绍吗?
生1(边思考边回答):现在的大熊猫大多数都是吃竹子。野生的大熊猫偶尔会吃一些动物的尸体或者是其他的植物。
生2:大熊猫喜欢吃冷箭竹、墨竹、水竹,偶尔还会吃竹鼠。
师:如果谁能把两个同学说的句子组合起来变成一段话,就非常好了。
生3:大熊猫喜欢吃竹子,尤其喜欢吃冷箭竹、墨竹、水竹、竹笋等。野生的大熊猫还会吃一些动物的尸体或者是其他的一些植物,对了,它偶尔还会抓一两只竹鼠换换口味。
师:说得好。围绕“吃”,还需要介绍什么?
生4:大熊猫每天吃一百多斤——(生笑)
师:(纠正学生)成年大熊猫每天大概吃十几公斤的竹子。我们查到的资料或许还不太准确,特别是网络上的,咱们要学会分辨,学会取舍。谁来接着说说大熊猫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
生5:大熊猫吃竹子的时候,喜欢盘着腿坐下,后爪挠头,前爪抓着竹子往嘴里送,津津有味地嚼着,有时还要摇头晃脑,别提有多自在了!
师:会说,还不是真正的学会。这里有几个问题,请选择一个围绕着来写一段介绍。
(12分钟后交流)
生1:大熊猫的眼睛、耳朵、鼻子、四肢是黑色的,而肚皮、头部是白色的。它的眼睛看上去特别有趣,有黑眼圈,好像一直没有睡醒。大熊猫的耳朵是黑色的,看上去很酷的样子。整个身体看上去像披上了一件黑白分明的毛皮大衣,十分可爱。
师:它写的是大熊猫的颜色。不仅写清楚了,还特别写了它的黑眼圈。老师觉得它的耳朵也很可爱。如果它的耳朵是白的,也没有黑眼圈,你是不是感到有点奇怪?
生:有点像北极熊了。(众大笑)
师:哈哈!有了黑眼圈和黑耳朵,显得特别可爱,萌态十足。建议写一写它刚出生时候的颜色,因为那时它可不是“黑白分明”的哦。有谁能够围绕“为什么称为国宝”来介绍?
生:大熊猫被誉为中国的国宝,是因为大熊猫濒临灭绝了,至今只有不到1000只,非常珍贵稀有。大熊猫只在中国有,还是我国最可爱的动物之一,所以是国宝,它是我们国家的一级保护动物呢!
师(惊喜地):同学们,他写清楚了大熊猫作为国宝的原因:第一,中国独有;第二,非常稀少;第三,长得可爱。其实还有一点,它们十分古老,大熊猫在地球上已经存在八百万年了。
板块三:补充信息,丰富内容
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信息,再看大熊猫的小视频。聊聊看到了怎样的大熊猫,并围绕想要表达的那个特点,选取视频中的一些信息来介绍,得出整合信息的第二招儿。
板块四:整合信息,组段成篇
学生说说可以整合哪些内容来介绍“国宝大熊猫”。听范文一篇,让学生有直观感受,顺利得出整合信息第三招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