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忠,梁伟,李添卫,刘元元,王宝霞,宋美珍,时增凯,张西岭*
(1.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南 安阳455000;2.精河县农业农村局,新疆 精河833300)
随着机采棉的推广,“农机农艺”不配套,造成新疆棉花品质下降严重。新陆早63(中棉所92)是新疆中棉种业有限公司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北疆生态试验站联合选育而成,2013年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因其早熟性、丰产性好,纤维品质优等特点,极其适于北疆地区机采棉生产,2018年被引入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简称“博州”)推广,其丰产性和纤维品质得到当地棉农和轧花企业的一致认可,2019年和2020年连续2年被精河县列为主推品种。总结新陆早63在博州地区近2年的表现,并针对其特性,结合博州植棉区气候、土壤环境特点,总结新陆早63在博州植棉区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以期为服务棉花生产,进一步扩大订单农业生产,推动棉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国家棉花产业联盟博州实验区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该品种在博州种植生育期为120~123 d,9月10日喷施脱叶剂时棉花吐絮率超过40%,铃重和纤维品质受脱叶催熟剂影响较小。
该品种铃为卵圆形,中等大小,铃重5.2 g,结铃性强。2019年和2020年该品种大面积种植区平均籽棉产量分别为6 345 kg·hm-2和6 450 kg·hm-2,较精河县同期种植的合信76分别增加945 kg·hm-2和630 kg·hm-2。
2019年和2020年机采加工后纤维品质公证检验数据显示,该品种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分别为30.4 mm、29.8 mm,断裂比强度分别为30.0 cN·tex-1、30.3 cN·tex-1,马克隆值分别为4.6、4.9,收购衣分分别为41%、43%。
该品种耐低温能力较强,生育后期叶片不早衰,叶功能强,盖顶桃成熟度较好。其茎秆茸毛较多,属生理拒蚜型,受蚜虫危害较轻。
该品种在博州表现为抗枯萎病、较耐黄萎病。连续植棉30年以上的田块不宜种植,连续植棉20年左右的田块须采取病害预防措施。
基肥施尿素30~60 kg·hm-2、磷酸一铵或磷酸二铵120~150 kg·hm-2和水溶性钾肥45~75 kg·hm-2。春耕时结合耙地清除残膜等杂物;播前施用3 000~4 500 mL·hm-2二甲戊乐灵或其他相同效果的除草剂对土壤进行封闭处理,砂质土壤用量须降低,黏土地用量可适当增加。
2.2.1播种日期。当膜下5 cm地温连续3 d稳定通过12℃时即可播种,正常年份在4月5-20日,保证实现4月成苗。
2.2.2播种方式。采用铺管(滴灌管带)、铺膜、压膜、精量穴播、覆土一体机播种,播深1.5 cm,覆土厚度1.0~1.5 cm。一般选择厚度≥0.01 mm、宽度2.05 m的地膜,采用一膜6行[(63 cm+13 cm)宽窄行]3管方式,将滴灌带铺设在3个窄行中间;或采用1膜3行(等行距76 cm)3管方式,每行1条滴灌带铺设在棉行10 cm距离处。重风灾区可选择宽度1.25 m的地膜,采用1膜4行2管方式。播种密度为18万~27.75万株·hm-2。
2.2.3播后带肥滴水。播后立即完善滴灌设施,接好出地孔及接头,尽快滴水。滴水量以浸润区与播种行相接而又不形成地面径流为准。盐碱较重的地块,浸润区应超过播行5~10 cm。若土壤墒情不足,滴水3~5 d后应补充出苗水。
因新陆早63苗期长势较弱,滴出苗水时应配施15~30 kg·hm-2腐殖酸肥料;枯黄萎病较重的棉田,可配施枯草芽孢杆菌或有类似作用的微生物菌剂,预防枯黄萎病。
2.3.1预防蓟马。棉花出苗率达80%以上时,可选用吡虫啉或啶虫脒防治蓟马,避免出现无头棉或多头棉。
2.3.2适时中耕。苗期气温较低或雨后,及时中耕,有利于提高地温,促进棉花根系发育。一般苗期进行2次中耕,第一次浅耕,第二次可适当深耕,可避免松土铲拉出土沟、拉膜、埋苗。
2.4.1适时灌头水。在中高产棉田,可适当晚灌头水,当棉叶出现轻微萎蔫后灌头水,适度干旱有利于棉花根系发育,提高茎秆木质化程度,加快生育进程,提前现蕾、开花。盐碱较重或棉花较弱的棉田应适当早灌头水,并随水带肥促进棉花生长。头水要滴透,以浸润区超过棉行10~15 cm为宜;头水之后,视墒情滴水施肥。
2.4.2蕾期施肥。头水滴施尿素15~30 kg·hm-2、磷酸一铵或磷酸二铵30~45 kg·hm-2、水溶性钾肥15~30 kg·hm-2、螯合态硼肥1.5 kg·hm-2、螯合态锌肥7.5 kg·hm-2、腐殖酸肥料15~30 kg·hm-2。之后根据土壤墒情和棉花生长情况一次性随水滴施尿素30~45 kg·hm-2、磷酸一铵或磷酸二铵60 kg·hm-2、水溶性钾肥15~30 kg·hm-2。
2.4.3预防病虫害。新陆早63茎叶有茸毛,一般年份前期蚜虫发生较晚、较轻,选用啶虫脒与吡虫啉交替使用,可提高防治效果。选用哒螨灵、阿维菌素、炔螨特等防治红蜘蛛。随水滴入1 kg·hm-2枯草芽孢杆菌或其他复合微生物菌剂可一定程度上预防或减轻枯黄萎病的发生危害。
2.4.4酌量化控。新陆早63长势稳健,果枝间距8 cm左右,且该品种对缩节胺敏感,缩节胺用量较少。配合密度将株高控制在75~90 cm,密度较高时控制株高在75 cm左右,密度较低时可控制株高在90 cm左右。可在喷施农药时加入缩节胺4.5~7.5 g·hm-2。
2.5.1适时打顶。坚持“枝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将单株果枝控制在7~10个。密度较高时,将单株果枝控制在7个左右;若密度在15万株·hm-2左右,可在单株果枝为10~11个时打顶,7月5日前结束。打顶后顶部果枝伸长5~7 cm或现第2个蕾时进行化学封顶,可喷施缩节胺150~225 g·hm-2。若采用化学封顶剂,打顶时间可延迟5~7 d,但最迟不能晚于7月10日。
2.5.2滴水施肥。花铃期施肥总量按照尿素525~600 kg·hm-2、磷酸一铵或磷酸二铵180~270 kg·hm-2、水溶性钾肥225~300 kg·hm-2,配施硼肥3 kg·hm-2和锌肥7.5 kg·hm-2。
初花期(6月25日-7月15日):滴水2次,滴水量为375~450 m3·hm-2,每水施入尿素45~60 kg·hm-2、磷酸一铵或磷酸二铵30~45 kg·hm-2、水溶性钾肥30~45 kg·hm-2,此时期随水滴施螯合态硼肥3 kg·hm-2和螯合态锌肥7.5 kg·hm-2。
盛花期(7月15日-8月10日):滴水3~4次,滴水量为375~450 m3·hm-2,每水施入尿素90~120 kg·hm-2,磷酸一铵或磷酸二铵30~45 kg·hm-2、水溶性钾肥45~60 kg·hm-2。
盛铃期(8月10-31日):滴水2次,滴水量为300~450 m3·hm-2,滴入尿素30~45 kg·hm-2,水溶性钾肥15~30 kg·hm-2;最后一次滴水时,施水溶性钾肥15 kg·hm-2。8月10日-(刘爱忠,等)新陆早63在新疆博州植棉区表现及高产优质栽培技术15日喷施尿素3 kg·hm-2+磷酸二氢钾4 kg·hm-2,预防早衰或红叶茎枯病。
2.5.3病虫害预防。棉花中后期加强预防红蜘蛛和棉蓟马。7月初和8月初分别有一次黄萎病高发期,重病田应根据天气情况,科学预防。若气温没有持续35℃以上高温,必须预防。具体防治参见前文。
9月10日左右喷洒脱叶催熟剂。选择适宜的催熟脱叶剂,可采用乙烯利1 050~1 200 mL·hm-2+脱吐隆180~210 g·hm-2兑水适量,于日平均气温在18℃以上时喷透、喷匀棉株。要求喷药时棉株自然吐絮率30%以上、上部棉铃铃龄35 d以上、喷药后5~7 d的日平均气温不低于15℃,夜间最低温度不低于12℃。一般喷施脱叶剂时间为9月5-15日,若5~7 d后脱叶效果差或有贪青晚熟的棉花须进行第2次脱叶,再喷施脱吐隆225 mL·hm-2+乙烯利1 500 mL·hm-2。
2.7.1采收时间。当脱叶催熟施药后20 d左右,脱叶率达到≥90%、吐絮率≥90%、籽棉自然含水率符合机采标准时,进行机械采收。具体时间以早晚避开露水为宜,一般在10:00至24:00之间进行。
2.7.2采收技术。机械采收时尽量选择自走式打包采棉机等机型,防止籽棉落地,避免薄膜、滴灌带等杂物混入籽棉中,减少“三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