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臻玲
(福建省长泰亭下国有林场,福建 漳州 363000)
国有林场作为我国十分重要的森林资源预备基地、木材生产平台,其健康长远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意义重大。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生态休闲林业是国有林场发展中的主要方向之一,为了加速国有林场生态休闲林业的发展,需要对生态休闲林业的特征及发展方向等进行深入研究。
由于城市进程加速和工业时代的迅猛发展,群众对于大自然的期待和向往越发强烈,大自然所具备的娱乐、休闲等功能对于人类极具吸引力。科学实验表明,大自然是最适宜人类生活、娱乐、休闲的地方,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对美的需求和对身心的放松,可以使人类在充分享受大自然带给心灵欢愉的同时,释放内心压力,达到愉悦平和。有研究表明,长期置身于大自然中,会大大降低由于压力罹患疾病的几率。
由于经济快速发展,人类的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文化生活不断丰富,休闲已经逐渐变成人类缺之不可的重要需求。人类在进行各项生产生活活动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对大自然资源的过分消耗,将会在不知不觉中损害生态环境系统的稳定性、多样性和持续性。所以,绿色环保的生态休闲,逐步被人们所提倡和接受,并用实际行动进行保护。可以说,生态休闲是一种回归自然的目标,是一种放松、恬静的生活状态,是一种自由奔放的生命体悟。基于生态休闲的基本内涵,生态休闲林业应当以先进理念为指引,高度重视人和自然的和谐与共,科学挖掘、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既能充分地满足人类休闲娱乐要求,又能使自然资源免遭破坏,实现多赢的目的。因此,各类森林公园便成为生态休闲林业发展的重要施展平台。
(1)产品提供与消费重点有差异。传统森林旅游,观光者旅游的目的主要以围绕森林景区的特有景色和娱乐设施进行,通常不会再进行重复观光旅游,基于这种旅游,景区为实现收益的最大化,主要是通过餐饮、住宿、门票、纪念品等服务内容吸引游客。反观生态休闲林业,消费者的旅游目的更加侧重于休闲娱乐而非单纯的游览观光,多次体验、深度游览、沉浸式成为常态。所以,生态休闲林业在产品设计和生产上,更加注重对休闲娱乐、自然环境等方面的打造。
(2)发展目标存在差异。在实际案例中,传统森林旅游把主要目标放在利益最大化上,为了经济利益不惜对自然资源的毁灭性利用从而造成对环境的严重破坏;反观生态休闲林业,把维护、提高生态环境系统机能作为重要前提,统筹协调生态环境、经济发展、项目建设等各方面因素,实现充分协调可持续发展。
(3)经营类型与定位存在差异。在经营类型方面,传统森林旅游更多地强调私利性,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生态休闲林业则更多地体现公益性和普惠价值,把发展的关注点放在生态环保与长远发展方面,并与生态理念、文体娱乐、科普宣讲等内容有机融合,真正地实现寓教于乐、身心放松的效果。
发展生态休闲林业,需加快推进培育森林康养新业态。森林康养是林业、健康服务业、旅游业等产业交互融合的新业态、新模式,它实现了林业休闲旅游与森林医疗、森林运动、森林养生等融合发展,延长了林业休闲旅游产业链,促进了户外运动和相关设施建设,发挥了森林食品和中医药的优势。依托国有林场优质的森林资源,有力地推进生态休闲产业增效,促进林场增收。
发展生态休闲林业一般应选择在森林覆盖率60%以上,除需要符合温度、高度、湿度、人气度、舒适度、通畅度等六个重要维度之外,还应注重“以人为本、以林为根、以康为要、以养为源”四要素。依托国有林场、森林公园等构建发展生态休闲林业,强化林业资源的供给,产品质量和林业产业系统各个节点紧密相连监督管理至关重要。在林业生产过程中要把控化肥、农药、添加材料的使用,确保林业资源产品的绝对安全。要强化对林业产品的安全质量评估,建立健全林业产品资源质量检测系统,市场监督管理系统,保证林业资源质量安全。
发展生态休闲,必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对于地势偏远的林场,基础设施需完善。基地内部水、电、路、讯等体系需齐全;游憩、度假、康养步道、疗养设施等布局需合理;导引系统需完备;无障碍设施需完善。通过对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老旧工区的改造,完善接待、住宿、餐饮、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使其符合行业标准并能有效发挥功能,同时发展集旅游、医疗、康养、教育、文化于一体的林业综合服务业。
国有林场长远健康发展需要当地政府支持关心。我国90%的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分布在林区、山区和沙区。发展生态休闲林业,已成为拓宽贫困户就业增收渠道的重要举措,当地政府应在政策扶持、用地保障、融资渠道等方面采取针对性措施,以加大对发展生态休闲林业的支持力度。经费资金不足已经成为影响林场发展的重大障碍,因此,地方政府可以充分地分析林场状况而予以相应的经费扶持,并逐步建立相应的经费保障机制,不断激发林场职工的工作热情。
生态休闲林业更加重视人类和资源的紧密关系,因此,推动生态环境与人类成长深度交融,既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也能够让观光者得到身心的放松和心灵的净化。这对生态休闲林业发展定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所以,林场发展不仅仅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扶持,也需要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要搭建公众广泛参与的平台,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千方百计地吸引大中专学生、社团、公益组织等各类社会主体积极参与到国有林场的生态休闲林业发展规划中来,从而形成齐抓共管、多赢的浓厚氛围
国有林场作为具有公益属性的单位,应严格落实事业单位规定要求,加大部门精简、整合力度,制定“三定方案”,明确经费保障,根据各地的地理、经营模式等要素,对国有林场进行全面规划、精准布局。发展生态林业,应该坚持林场经营方案和发展规划为导向,正确分析判断市场形势和政策走向,科学制定生态林业经营目标,合理配置内部资源,实行总量平衡和控制,确保生态林业经济正常化运转。国有林场发展生态林业,应该积极做好经营预算,全面预测经营收支、经营成果等情况。国有林场经营预算应对比以前年度经营情况,并进行分析,根据年度的收入增减因素,以及以前年度经营结余情况,测算编制经营收入预算。同时,根据生态林业发展需要与财力可能,编制财政资金支出预算。
发展生态休闲林业,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应遵循如实申报、分级负责、注重绩效、择优补助、公开透明、专款专用的原则,通过先干后补、以奖代补、定额补助等方式支持生态林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原则上依据生态休闲产业建设任务量、森林资源状况、地方政府对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产业发展现状,以及项目实施能力和绩效等因素安排,对确需项目化管理安排的,实施项目库管理。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截留、挤占、挪用或抵扣各种债务和税金等,不得用于楼堂馆所建设,禁止管理机构人员经费和日常办公设备购置等与专项资金使用范围不符的支出。
发展生态休闲林业,需做好专项资金管理与监督。首先,绩效评价可以采取评分与评级相结合的形式,具体分值和等级按照生态林业项目支出的评价管理规定执行,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完善生态休闲林业发展资金政策、改进管理以及下一年度预算申请、安排、分配的重要依据。财政部门,林业部门应建立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制度和应用机制。同时,财政部门,林业部门应该加强对资金申请、分配、使用、管理情况的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015年,中央出台了《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对做好新时期国有林场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国有林场迎来的新的发展机遇。各地围绕中央文件精神,进一步地明确了国有林场的发展定位,在优化资源配置以及完善管理模式等方面加大了改革力度,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林业的科技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森林康养充分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有利于促进生态休闲林业发展,提高其经济发展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