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红
[摘要]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扶贫放到国家治理的重要位置,提升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和国家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新高度。以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为例,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调查,总结和梳理我国乡村在精准扶贫实践中取得的成就,总结了乡村光伏扶贫、绿色产业扶贫、消费扶贫以及资产管理经验,针对乡村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解决对策。
[关键词]乡村光伏扶贫;绿色产业扶贫;突泉县
[DOI]10.13939/j.cnki.zgsc.2021.33.046
1突泉县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突泉县位于兴安盟中南部,与科右前旗、科右中旗接壤,东部与吉林省洮南市毗邻。全县总面积4889.5平方千米,辖6镇、3乡、188个行政村、464个自然屯。总人口30.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1.6万人,居住着汉、蒙、满等14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三成,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自治区重点扶持革命老区。2020年突泉县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贯彻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各项决策部署,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巩固和扩大在教育、就业、金融、工业等方面的扶贫成果,增强扶贫的内生动力,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增长的稳定性,使他们早日摆脱贫困,实现共同繁荣。2020年4月,突泉县正式退出国家贫困县序列。7~8月,接受国家脱贫攻坚普查验收,数据质量排名全盟前列。截至目前,全县14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1546户22584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高质量完成减贫清零任务。投入扶贫资金4.47亿元,进行六轮“六到村、六到户”摸底排查工作。通过就业扶贫使4800人受益,人均增长2000多元。重建农村1054栋危房,动态清理农村永久性危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全部完工,1284名贫困人口喜迁新居。在教育义务阶段没有退学现象。镇村卫生院(室)基本医疗服务全部达标。光伏扶贫电站满负荷并网发电。全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200万元。引进蒲草绳加工企业,带动就业40人,选聘公益性岗位人员56个,切实增加搬迁户收入。在2个县城集中安置小区成立工作队,做到贫困人口搬迁到哪,工作队就延伸帮扶到哪。制定《突泉县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收益分配管理实施细则》,截至目前村级光伏电站已发电3961.65万度,获得效益2971.24万元。集中式光伏电站财政补贴对全县342户585人整户无劳动能力且人均收入不足6000元贫困户进行阶梯式补贴,实现全面兜底保障。打造“互联网+消费扶贫”新业态,已向北京等地区销售本地农特产品2347万元,带动贫困户1171人。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稳步运行。扶贫资产“2355”管理模式(双向追踪、三级定责、五权明置、五化运营)得到国家部委认可,承办全区扶贫资产管理现场培训班。突泉县荣获了2020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同时在2020年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称号上也榜上有名。
突泉县共组织全县机关干部3800余名与全县4.8万余常住农户建立了定向帮联关系,他们走村入户,了解群众所需,集中组织深入农户家中开展产业规划引领、庭院管理评比、收入倍增测算、文明实践培育、致贫返贫防控和社会矛盾化解到户,推动精细化志愿服务,服务群众“最后一米”难题得到解决。
压实一线干部责任。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突泉县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抓扶贫,严格落实三级书记抓扶贫工作机制,县委县政府成立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设立脱贫攻坚专项工作推进组22个,压实党政主体、行业部门、乡村属地、驻村帮扶四级责任,分兵把口,汇集脱贫攻坚强大合力。打造“不走的扶贫工作队”。全县共选派各级驻村干部914人投身到扶贫一线,有200名扶贫专干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聘用的,共储备选聘扶贫专干205人,对业绩突出的131名驻村干部给予表彰和提拔,凝聚起磅礴的攻坚力量,巩固了脱贫一线“主阵地”。
突泉县政府制定《防返贫防致贫动态监测预警和帮扶办法》《防致贫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实施方案》,动员扶贫系统干部开展摸底排查,建立帮扶任务清单,逐项落实帮扶措施。研究制定《防贫保险工作实施方案》,并协调相关部门、金融机构和保险公司,使用资金15.678万元,为全县边缘易致贫户和脱贫不稳定户购买精准防贫保险,全面防止因病、因灾等致贫返贫。
2020年年初以来已接待外地学习考察20余次,通过与各省市旗县考察组的交流,既推广了突泉县扶贫工作经验,也为突泉县扶贫资产管理工作探索发展拓宽了思路。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于2021年2月25日在北京召开,内蒙古自治区有33家集体荣获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其中包括中共突泉县委员会,这是突泉县通过拼搏奋斗继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后获得的又一崇高荣誉。
2存在的问题
2.1农村贫困区域社会劳动力严重缺失
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乡之间发展有着较大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的整体平衡性发展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大多数农村人口为了满足自身生计、实现自我价值,开始逐渐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导致农村劳动力缺失,使得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困难,严重影响农村产业的整体发展。还有农村贫困区域社会劳动力的严重缺失,也会带来很多社会问题,例如空巢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增加了精准扶贫方略实施的难度,也阻碍了部分扶贫项目的正常开展,从而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2.2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
扶贫成果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个别脱贫的地区有可能因突遇某些情形时又再次返贫,对国家的整体脱贫工作会造成负面影响。根据相关调查来看,导致返贫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地区性极其恶劣的地理环境,缺乏完善的基础公共设施建设与一定的自然发展资源,该区域的贫困人口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因此导致扶貧工作无法全面落到实处,扶贫质量和扶贫效率较差,增加了返贫现象的发生频率,进而对国家的整体发展也造成了一定影响。
2.3扶贫开发与乡村振兴衔接工作还需加强
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乡发展不均衡,造成了农村人口贫困化。对照群众期盼,我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中仍有一些不足,如基础设施还需完善、资金投入还需倾斜、稳定增收还需长效,扶贫特色主导产业规模不够大、效益仍需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较为缓慢,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仍有难度。
3对策建议
3.1教育宣传,增强信心强动力
首先,应抓好包扶干部职工教育,从思想教育、考核导向等方面入手,让所有包扶干部能做到用心扶贫、潜心扶贫。其次,应对贫困户加大正面宣传教育,引导贫困户就业、择业观念转变,经常开展一些技术培训和技能培训,增强贫困户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加快“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实施“扶志工程”,引导贫困户树立“崇尚致富、脱贫光荣”的理念,让贫困户真心想脱贫、真心想致富,激发他们自身发展动力,使他们有增强自我求变、自我发展的志气和信心。沟通协调有关部门,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突泉县总结宣传工作,促进成立脱贫攻坚宣传总结工作专班。参与撰写、研究审核各类宣传稿件、视频、小品材料,对接中国扶贫杂志等新闻媒体,主动提供脱贫攻坚素材。
3.2着力推动“两不愁三保障”各项政策深化落实、巩固提升各部门积极沟通协调,全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弱项和短板问题。①产业扶贫方面。让农家“方寸地”转为“增收园”;②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方面。可以建设瓜菜错季种植大棚扶贫就业基地,引进国家专利技术,在幸福院安置点安装太阳能集中供暖设备;③健康扶贫方面。应积极与兴安盟精神鉴定中心沟通,聘请其下沉基层开展精神残疾鉴定服务;④金融扶贫方面。建立金融扶贫联席会议机制,与农业银行、信用联社合作,采取分片包干的方式,组建金融机构专班开展上门审批服务,开辟担保金存入、贴息业务绿色通道;⑤消费扶贫方面。积极协调帮助企业完成扶贫产品认定工作,尽最大可能帮助企业跻身北京扶贫产品名录,搭建持续供销渠道。
3.3规范资产管理,让农企致富更有信心
严格按照上级扶贫资产管理要求,组织县乡村进一步建立健全、理清更新三级扶贫资产“三本账”。让扶贫资金在“阳光”下高效运行,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3.4实施“六到村六到户”,精准对接百姓需求
啃下脱贫“硬骨头”,越到后期越艰难。为提升扶贫成效,从落实“四个不摘”责任入手,创新开展“一争三扶·六到村六到户”工作。以“积分争星”活动评比为抓手,引导全县常住农户参与垃圾分类、村屯环境综合整治,村屯环境明显改观。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可以在全县组建村级微信群,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扶贫扶志(智)·新时代新型农民素质提升”工程组建师资库,根据群众意愿采取“订单式”“菜单式” “交叉式”授课,达到精选课题。 “六到村六到户”,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3.5加快培育农村社会组织
突泉县政府相关部门应当鼓励发展各类农村社会组织,农村社会组织的准入门槛要降低,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农村社会组织相应的登记制度,培育功能完善、类型多样、布局合理的农村社会组织。着重开展培养孵化乡村社会组织工作,通过激发乡村内生力量,调动村民对自我服务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助力精准扶贫工作。多元供给与多元需求系统联结平台的搭建,构建社会工作专业机构介入农村精准扶贫工作的机制路径。通过政策、资金、合法性运作等方面的积极建构来提升社会组织介入精准扶贫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旭.农村扶贫经验与展望[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7).
[2]李凤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扶贫实践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8.
[3]黄建. 论精准扶贫中的社会组织参与[J].党政干部参考, 2017(18):7-8.
[4]胡善平. 社会工作专业机构介入农村精准扶贫的路径与机制构建——基于淮南市旭日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的经验总结[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 26(2):2-7.
[5]张宇飞.本农村社区反贫困经验对我国农村扶贫的启示[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9(5).
[6]张志胜,邱心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扶贫历程:递嬗、经验与展望[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1).
[7]杨赫.乡村振兴实施视角下推进精准扶贫策略研究[J].黑河学刊, 2020,252(6):14-16.
[8]馮玉燕.在脱贫攻坚路上谱写奋进凯歌[N].兴安日报,2021-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