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锴骥
长假来临前夕,各类“网红”景点的精美图文就在社交媒体上扎堆出现,助推着人们蠢蠢欲动的出游欲望。当所有人都在向我们“种草”时,我们渐渐发现:草,也是分很多种的。有人给我们种的是天鹅绒,一种贵价草皮,脚感轻柔,像踩在丝绒上;有人给我们种的是女巫草,一种寄生杂草,不仅有毒,还把花园搞得鸡飞狗跳。
在“种草”美图驱动下出发的长假旅行,仿佛一场声势浩大的拆盲盒行动,耗时七天、花费数千起步且上不封顶的那种。而抽中的是天鹅绒还是女巫草,答案只有到达目的地之后才能揭晓。从假期后的网友反馈来看,往往是“种草”照片有多美,抵达之后的心理落差就有多大。
照片上是阳光晴朗的高原盐湖、天空之镜,到了就发现,在天空之镜里赤脚蹚水作仙气状的人比湖里的盐都多;照片上是世外桃源、自驾天堂,实际上是一块只摆了张桌子的烂泥滩,无数人排着队坐到桌子前凹造型、找角度,摆拍一张“自在如风”的旅行照;照片上是形似鱼骨、碧波荡漾的“类马尔代夫”滨海离岛,结果旅游设施少得可怜,恐怕就连遮阳伞也得轮流享用。马尔代夫?除了都有沙子和海,再也没有半毛钱相同之处。
我们不得不肃然起敬,国内旅游景点的经营者,真是拥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呵。无论什么景点,经过角度的选择、深度的加工、文艺的故事,都能成为网络上的一大热门,引得人们争相“种草”,然后千里跋涉,出钱出力“拔草”而归。
上了“照骗”的当,那能怎么办呢?心里有多后悔,手机上的滤镜就加得有多狠。毕竟旅途再苦再累,如果社交媒体上过得去,能在朋友圈引来阵阵赞许,也可稍许平复心中的悔恨。所以长假朋友圈里的旅游照片,打个五六七八折下来,差不多就当“照骗”看吧。
而随着时间推移,“照骗”也开始了内卷。根据最近发布的统计,全国至少有62个城市拥有“小京都”,61个城市拥有“小镰仓”,59个城市拥有“小奈良”。
假如这些景点美得千篇一律,那也就算了,可怕的是,顶着相同的“封号”,大家却磕碜得千奇百怪——樱花树苗还没栽稳,“小京都”的牌子就已经挂了起来;但凡有铁轨和海的,就敢自称“小镰仓”;至于“小奈良”,不过是一条不足百米的仿木建筑风格商业街……
看了游客“买家秀”和景区“卖家秀”的对比,我们只能对商家丰富的联想能力和卓越的摄影修图能力赞叹连连。
说实话,这两年我已经被这些“网红”景点给弄得有点儿创伤后遗症了,以至于但凡写着“网红”的、但凡以“打卡”为噱头的、但凡重点宣传“拍摄教程”的,我基本上都是绕道走。反正以如此方式宣传自家景点的,大多也抱着一锤子买卖的心态。而不抱着长期主义的心态来经营,又如何能带来好的体验呢?再加上如今修图软件功能越来越強大,想要不被“照骗”的盲盒砸中,也只能提高自己的“闪避”技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