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蔚
“我知道现在应该复习,但就是不想开始,怎么办?”罗雷跷着二郎腿,坐在咨询室的沙发上,他看着我的眼神写满真诚——真诚得过于轻松:“我这人太懒了。”我点了点头:“你说得很坦然。”
“懒吗?嗨,我一直就是这副德性!”罗雷抽出一张纸巾,用力擤了一把鼻涕,“您想听我从什么时候开始讲起?大学?高中?不对,从小学开始就有苗头了。”
我看着这个20多岁的研究生,他面临一场考试,却迟迟没有复习。但我怎么都看不出他在为这场考试而着急。按理说,他找我做心理咨询,说明压力已经非常紧迫了。但他坐在来访者的位置上,一点都不紧张,甚至有点神采飞扬,好像他在描述另外一个人的不幸,一个叫“罗雷”的无可救药的懒鬼。那个人没办法复习,那个人有可能挂科,而这些不幸与正在说话的这个人无关。这个人不急着采取任何行动,他只要发出观察和评论就好,他的評论像是在说:罗雷这人怎么办?他太懒了,我也爱莫能助。
他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旁观者、评论家。
我想起一个笑话。有人排队时插队,旁边的人阻拦他:“你为什么不排队?”插队的人一脸无辜:“当然是因为我没有素质。”明明是在谈自己的事,用的却是第三方的视角。排不排队明明自己可以选择,却搞得像在评论别人的事一样。而现实生活中真有类似的荒诞:你怎么不学习?因为我懒。可是你打算什么时间学习,学多少,明明都是你的选择。怎么就变成旁观者了呢?
我把这种感受反馈给罗雷。他的反应是:“您说得对!我这个人就这样,喜欢没完没了地给自己贴标签,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得,他一边说,一边还在当评论家。
我知道,不能再这样讨论下去了。越讨论,值得讨论的话题就越多。而这些讨论本身就在迎合他“自我评论”的习惯,逃避眼前的难题。这几年很流行用心理学理论进行自我分析。但不要忘了,所有分析停留在口头上,都是纸上谈兵。
比起这些言语和逻辑的游戏,还有更值得关注的事。
我问罗雷:“你会挂科吗?”他的二郎腿一晃一晃的,突然停了一下:“什么意思?”
“你下个月的考试,按现在的进度复习下去,会挂科吗?”
“如果现在就开始复习,应该不至于。”他说,“问题在于……”我打断他:“所以不会挂科的。”
他还想说什么,我没有给他机会。我猜他想说的是:“问题在于自己还是很懒,我怎么都没法开始……”然后要我陪他讲道理,想办法。但道理讲得再透彻,行动的责任还是只能落在他身上。而我们很可能因为沉迷于分析的进展,越发失去行动的迫切性。
“反正你能应付考试,不如聊点别的。”我说。罗雷有点震惊,他大概没有想到,我竟然把应付考试的责任全放在他身上。他立刻改口:“但如果我一直不开始复习呢?我还是有可能挂科的。”
又来。这次我没有进入他的圈套。就算挂科,那也是他自己的事。我说:“那我们可以聊聊挂科以后怎么办:会影响你将来毕业吗?有没有补考的机会?”
罗雷的脸涨红了:“这些我可以问教务,我来做心理咨询,主要是想……”
我知道,他主要是想评论,想对自己的个性缺陷品头论足,再寻找改变的方法。他认定这些思考很重要。思考出一个结论,他就会变成一个更好的人。但这是对心理咨询的误用。只是“谈”不会有任何改变。无论什么流派的心理咨询师,想带来有意义的结果,只能通过行动。而行动永远来自现实:现实的困境、现实的目标、现实的打算、做了哪些、遇到什么困难、获得了哪些经验、达成或没有达成的结果……
很多人不太愿意触碰这些具象的话题。也许是觉得不如自我思考来得高深。但也可能反过来,现实话题太沉重,而思考更轻松。评论家们只是想:现实不重要,这是因为“我”有问题。似乎唯一重要的是,找个人谈一谈“我”的这些问题。
不要跟他们谈“我”。不如请他们回到现在。
回到现实,朋友。现实就是你在高谈阔论的同时,坐在咨询室里一动不动。你以为自己正在通过头脑的运转解决问题。但坐在这里本身,就是在维持问题。
后来罗雷顺利通过了考试。再次找我做咨询的时候,已经是毕业前夕,他说自己的毕业论文写得很糟。我问他,现在正在写吗?他只是叹气,说就是很糟。我问写了还是没写,他说,很糟,写不写有什么区别。我说你一直在说糟不糟,我只想知道,你只是想象它很糟?还是有了初稿,你拿在手里看,确实看到它很糟?
罗雷扭捏半天,说,只写了个开头。他自己也笑了,因为知道我会怎么对付他。我说:“这样吧,你把初稿写出来给我看,让我看看究竟有多糟。什么时候写完,什么时候我们再评论。”
糟不糟是第二位,写没写才是第一位的。它决定了问题是否是现实中的问题。现实中的问题,有触感、有细节、有温度,而且必须有行动。也就会有机缘巧合,有绝处逢生。而想象中的问题什么都没有。你原地不动,侃侃而谈,越谈越是迷失在抽象的海洋里:万一真的很糟怎么办?不会吧?但我怎么知道不会?毕竟我是这么糟的一个人,你快帮我想想啊,怎么才能不那么糟?……
打住!开始写吧!
罗雷一直没来找我,一直到毕业前。他说后来勉强凑出了一篇论文,确实很糟。他想让我看看有多糟,但没时间,因为要准备答辩。他也没空当评论家了:“嗨,毕业要忙的事可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