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英
【摘要】现代化园林建设工程中广泛使用新材料和新技术手段,打造低碳、高科技、观赏性、趣味性十足的新空间,为群众提供了休闲娱乐放松的好去处。实践中需整合材料资源与技术,根据园林主题进行建设,打造高质量园林。现针对景观园林工程中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具体应用问题,采取实例分析的方法,展开具体的论述,提出材料与技术运用的策略,共享给相关人员参考借鉴。首先,概述了景观园林中新技术与新材料的应用价值。其次,结合实例分析景观园林工程中新材料与新技术应用。最后,总结了园林景观建设的经验。
【關键词】景观园林工程;新材料;新技术;应用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34.102
从景观园林建设的行业发展分析,低碳环保与科技化成为了热点词汇,行业人员积极探索与创新,积极推广应用新材料和新技术,面向游客的多样化需求,开展园林工程的建设。通过引入新材料与工程新技术,丰富了园林景观的造型与色彩,同时能够实现对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兼顾了园林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1、景观园林工程中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应用价值
目前,景观园林工程建设的要求不断提高,既需要做好品质与效益的把控,也要注重提升低碳性和节能环保水平。积极推广使用新材料与新技术,例如透水铺装材料和光伏技术等,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降低能源消耗,提高园林工程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促使园林现代化水平得到提高。近年来,很多景观园林以低碳、碳中和、科技化等为主题,集成应用新材料与新技术,进行园林建设与创新,获得不错的成效,满足了人们对现代化景观园林的“幻想”,同时增强了园林的生态效益。若想有效发挥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应用价值,必须要结合景观园林建设的任务和特点,做好全面规划与设计,提升景观园林工程的质量与效益水平。
2、景观园林工程中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应用实例分析
2.1案例概述
以某公园为例,设计为低碳公园,占地面积为48亩,建筑面积为31986m2。采用了大量的新技术和新材料,实现景观与科技的融合,提高了能源与资源的利用率,创造了很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此公园自从开园以来,截止到2021年初已经累计接待游客超过295万人,年发电量大约为200万度。简单换算,相当于每年节约标准煤720吨,能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约1800吨。公园的建设起到了很好的节能减排示范效应,光伏板下人们可以欣赏千年铁树,深入的接触绿植。现结合其具体设计,分析如何贯彻绿色节能理念,及其采用的材料与技术。
2.2新材料
从此公园的建设分析,采取的是“封闭式”的设计方案,将园林建设在“室内”,以绿色、生态、智能为设计理念,建设了BIPV项目。园外BIPV光伏组件和建筑材料形成一体,墙体与屋顶部分使用太阳能光伏双玻组件进行建设,保证了透光性,也能够作为建材,还可以产生绿色电力。整个园林绿化面积达到10000m2,水系面积达到1200m2,能够满足游客的休闲娱乐、旅游观光以及养生健身等需求。人们对未来的景观园林的想象,通过设计人员的巧思妙想,采用现代化材料与技术手段构筑起来,能够满足人们的自然体验、养生健身以及放松心情等多样化需求。与此同时,各类新材料的使用,为太阳能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支持,可减少电能的消耗,降低碳排放,增强了生态效益。
2.3新技术
从此园林工程的角度分析,建设了BIPV城市综合体,设计的低碳公园采用了BIPV前沿技术,结合运用了很多节能技术手段。为了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在设计方案中提出对周围的生产车间空压机系统余热进行回收与利用,提供热能。采用制冷系统,实现部分空调冷水制冷的需求。除此之外,铺设在建筑墙体与屋顶的BIPV光伏组件,有不错的透光性与密闭性,能够有效调节温度与湿度,为植被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促使空气时刻保持清新自然,营造回归自然以及绿色健康的生活环境。建设的低碳公园,广泛应用了零碳元素,有效带领了游客参与零碳发展行动。
2.4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应用思考
从景观园林的建设角度分析,必须要面向未来,建设高质量的园林,兼顾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很多城市都提出建设低碳城市的目标,园林工程为重点内容,按照绿色环保低碳节能的标准与规范,贯彻海绵城市、低碳公园理念,构建完善的生态系统,减少资源能源的消耗,控制碳足迹,减少碳排放,有效保障园林的生态价值实现。
3、景观园林工程中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应用建议
3.1拓展材料与技术的视野
目前,景观园林工程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涌现出很多新材料与新技术,为工程建设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与支持。从建设实际分析,采用的新技术如下:(1)BIM技术。基于计算机信息技术搭建园林三维可视化模型,发挥BIM技术的优势,能够提高景观园林设计的水平与质量。传统的景观园林设计,主要采用的是二维图纸,难以全面立体呈现园林设计的效果,使得图纸与实际施工效果存在差异。合理运用BIM技术,为市政园林工程建造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能够提高园林设计的效率与准确性,促使设计内容得到有效调整,实现园林设计与景观工程施工的有效衔接。(2)光伏技术。未来,景观园林的建造模式会更加风丰富多样,例如“室内园林”,采用光伏技术手段,通过光伏组件的整合与应用,能够为景观园林系统的运行提供能源支持,例如热水与电能等,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起到重要的作用。(3)海绵体。将海绵城市理念运用到景观园林,依托园林的景观资源优势,构建海绵体系统。例如利用道路和绿地以及水系等,形成生态系统,实现对雨水的收纳和蓄积以及缓释,达到有效控制雨水径流的目的。建设的海绵城市公园,能够更加有效把控雨水,可实现自然积存和渗透以及净化,发挥呼吸与吐纳的作用。在进行景观园林设计时,贯彻慢排缓释、源头分散控制的理念,并且在雨水花园中设置透水花管,使得雨水可以有组织的汇流以及输入到LID设施内,经过渗透和存储以及调节后消纳,能够与周围的雨水系统、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对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
采用的新材料主要如下:(1)透水材料。使用透水砖,发挥其透水性与保水性优势,满足公园建设与绿化的需求。此类材料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可以将保留的水分蒸发到大气中降低空气温度,并且能够调节空气湿度,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当遇到雨水的天气,则可以蓄积雨水,或者将水透下顺着地下管道流入到河内。将透水砖运用到道路与广场上,从上到下依次设置透水层、找平层与基层以及底基层,形成透水结构。(2)万能支撑器。景观园林建设中使用的万能支撑器,属于新型使用材料。利用支撑器可制作架空铺设,寿命很长且安装方便,具有较强的承受力。使用的万能支撑器,主要组成包括旋转接头与可调节基座,能够促进水的流畅,为后期的运行维护提供便捷,避免增加维护的难度。(3)仿木纹混凝土。景观园林工程中的仿木纹混凝土材料,有着很强的防腐性,且密度很大,材料的耐水性与耐燃性很强,贴合自然。随着景观园林建设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带动着仿木纹混凝土的广泛应用,可达到防虫与环保的效果。(4)塑料盲沟。结合景观园林的地势地形条件,合理使用塑料盲沟,可减轻工程施工强度,全面提高园林工程的施工效率[1]。在上坡路段使用塑料盲沟,达到保持水土的作用,为园林建设提供支持与保障。结合景观园林建设的实际需求,合理选择新材料与新技术,贴合园林的主题和设计内容,做好品质的把控,切实保障园林的建造质量。实践中要做好材料与技术的应用效果分析,全面提升园林建造的品质,促使园林的观赏性、生态性以及经济性得到保障,打造现代化园林。积极探索有效的景观园林建造方法,建设高质量的园林,为群众提供更好的园林体验。
3.2坚持景观园林建设的原则
景观园林工程中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应用,必须要坚持建设的原则。首先,坚持艺术性原则。建设园林时需要运用艺术学和美学等思想,进行规划与设计,结合园林的主题,通过科学规划与建设,实现建设的目标[2]。采用适宜的材料与技术手段,可促使景观艺术性得到保障和提升。例如,采用灯光技术,进行景观园林的艺术性提升,通过合理的灯光秀效果设计,能够建造高品质的景观园林。其次,坚持生态学原则。现如今,人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不断恶化,为修复生态系统,各个城市积极推进园林的建设,力求利用园林的树木与草木等资源,营造优美的环境,增加绿化覆盖率,促使生态效益水平得到提高。从园林建设的角度分析,按照低碳园林和海绵体等建设主题,合理选择透水铺装材料与滞、蓄等手段,全面提升园林的生态系统水平,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释放更多的生态效益。最后,要坚持长期性原则。景观园林的建设效益目标实现,除了要做好建设环节的控制外,还必须要做好后期的运行维护。根据后期运行管理的需求,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例如微灌技术和液压喷播技术等,来滿足运行管理的需求,保持园林的生态效益,打造高品质园林工程[3]。
结语:
综上所述,景观园林工程中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应用,能够为低碳公园、园林海绵体等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园林建设的实际出发,面向绿色环保节能的需求,合理选择和应用新材料与新技术,提高对水资源和太阳能资源等的利用率,保护好生态,保持园林生态系统平衡,持续释放能量,为游客提供更多的优质体验。
参考文献:
[1]陆贤芳.市政景观园林工程中新技术与新材料应用分析[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1(10):52-53.
[2]尉燕君.市政景观园林工程中新技术与新材料运用[J].居业,2021(06):82-83.
[3]叶茂茂.市政景观园林工程中新技术与新材料应用[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1(02):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