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中医药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2021-01-01 11:40郭子为金子开杨建澳徐慧莹徐维升彭青和张浩
科技风 2021年34期
关键词: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产学研

郭子为 金子开 杨建澳 徐慧莹 徐维升 彭青和 张浩

摘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及多个文件均提出传承创新,高质量发展中医药事业,找准中医药在国内国际新发展格局中的切入点与着力点。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随着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进程加快,地区中医药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亦随之进行。通过分析中国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地区、川渝地区三大城市群中医药“产学研”协同发展模式,希冀汲取经验与发挥自身优势,推动长三角地区中医药事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地区;川渝地区;中医药一体化发展;“产学研”协同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了“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任务,会议中提出要进一步找准中医药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的切入点与着力点,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探索其合作、创新、振兴路径,推动长三角中医药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为全国中医药发展提供新时代的范本。笔者汲取国内相关地区先进经验,根据自身优势,打造一条适合长三角地区产学研一体发展的中医特色之路。

1粤港澳大湾区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区域。2020年10月22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粤港澳地区相关部门联合提出建立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建设高地,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发展进入崭新阶段,而建设中医药高地,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核在于科技创新。具体措施包括建成一批覆盖大湾区的高水平中医医院、中医优势专科和国家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建设一批优势特色突出的中医药人才培养基地;打造一批国际水平的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大科研创新成果;推动一批岭南中药知名品牌进入国际市场。

粤港澳地区具备较强的科技发展基础,如广东省中医院在中药检测与中药质量研究方面获批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医疗产学研协同创新,构建“港澳高校医疗基础研究+湾区医疗医院+湾区医疗企业”的区域医疗联合体,形成“高校+医院+研发中心”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性医疗中心。这种以研带产,以研带学的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多学科、多单位的协同、融合发展,有利于推动粤港澳地区中医药事业整合已有优势,成为地区医疗系统重要主体之一。

2京津冀地区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在规划蓝图中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其中医疗卫生事业既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内容,又是协同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地方政府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创新推动京津冀地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首先是构建中医医联体,京津冀中医医聯体签约启动仪式于2019年6月在天津正式举办,该医联体由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河北省中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市南开区中医医院四家单位签约组成。在医联体建设规划中,北京市中医院提出了“大树理论”,树干代表三级中医院,树枝代表二级医院,一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代表更细的分支,树叶代表基层卫生服务组、卫生所,网络信息系统图则代表连接大数的各部分,中医医联体的建成加强了各三甲医院间、各院县与上下级医院间的联系,有利于推进京津冀地区中医药整体协同发展。再者是建设中医专科联盟,据统计河北省已有72家中医院加入中医专科联盟,通过此种方式,使得各地域间能够更深一步进行交流,从而获得同等中医专科服务。最后则是通过传承创新中医药文化,培养出实用的高水平人才。京津冀地区作为燕赵中医药学的发源地,充分发挥京津冀三地“国医大师”“名老中医”工作室的作用,培养实用型高质量人才。2020年,河北省便提出落实“名医入冀计划”,通过新建2个全国、11个省级名中医传承工作室,新增11家中医临床教学基地的方式强化人才培养平台的建设。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京津冀地区通过多单位共同整合优势资源,建立中医专科联盟、中医医联体与名医工作室三种特色诊疗模式,不仅突出特色病种诊疗,还着力发挥国医大师、名老中医工作室作用,以名师出高徒的理念培育一批具备传统中医诊疗与现代医学视野的高质量中医人才,夯实了产学研一体化中“学”的环节。

3川渝地区

2020年5月,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和重庆市中医药管理局签署了《川渝中医药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以下简称《协议》),探索三位一体发展的新模式。川渝地区中药材资源丰富,中药蕴藏量位居全国首位,因此产业集群建设是川渝中医药一体化发展的重点内容。为了促进发展中药优势产业,2021年1月27日,四川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提出要快速推动川产道地药材的种植种苗繁育基地与药材生产基地的建设,培育壮大出一批龙头企业与产业集群,认真落实《协议》,共同开辟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提升两地在国际中医药方面的影响力与知名度。为了更加充分地利用巴山蜀水的资源优势、地理环境优势,推动川渝旅游业与中医药健康服务业融合发展,两地将联合打造川渝中医药健康旅游线路,发展健康养生旅游产业。川渝地区中医药协同发展重点在于将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相结合,筑建一条稳固发展的产业链。川渝地区中医药协同发展重点在于将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相结合,筑建一条稳固发展的产业链,并通过开发种植道地药材,形成“种植开发—技术投入—开辟市场”的基本产业链,在此基础上积极打造康养产业等,进一步拓展产业链规模。

4对于长三角地区的启示

4.1协调产业发展,建立专科联盟

长三角坐拥丰富的中医药资源,以安徽省为例,亳州市作为我国四大药都之一,拥有丰富中药资源,其他省市可以借鉴亳州市的中药种植经验,充分利用生态环境资源,贯彻绿色理念,加大中药扶持力度,通过中药推动中医事业的长远发展。其一是吸取亳州市、川渝地区等中药大省的经验,对长三角地区各省市中药材的繁育建立科学统一的种植养殖标准,执行国家相关标准,制定地方标准。其二是要加强对中药材的质量抽查检验,定时公布,推动中药材的种植、生产流通体系透明化、公开化。其三则是要充分结合现代科学技术,鼓励申请中医药专利,支持发展中医药产业集群、从而能够提升中药制造标准化、现代化与国际化。

除了院外建立起成熟的产业链,院内也可以通过建立中医专科联盟实现产业协调发展。针对中医类学科研究,长三角各级医院则可以通过搭建科研平台,与医学院校建立合作,在研究过程中拓宽中医药诊疗领域,为新药走向临床扎实基础。此外,为了更好的整合各个城市的资源,医院与医院之间可以吸取京津冀地区建立中医专科联盟的经验,在整个长三角地区内树立“品牌”意识,大力发挥中医优势病种长处,汇聚各省市力量,建立中医“品牌”诊疗模式一体化。

4.2发挥名医作用,促进人才培养

长三角地区的三省一市坐拥许多名老中医资源,如上海市的闵建平、安徽省的徐经世、浙江省的张丹生、江苏省的夏桂成等,数十位名老中医是整个长三角地区宝贵的资源之一,通过联合各位名老中医的力量,完成对中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通过提出并落实“名医走进长三角计划”,建立长三角地区名老中医工作室,选拔各地优秀中医人才,从而培养出实用型高质量人才,使得古老而又经典的中医经验得以传承,实现对中医高等人才与基层中医人才队伍的建设。此外,通过返聘的方式,组织有意愿的名老中医参与长三角地区中医联盟的诊疗,让全民共享健康医疗。

而政府鼓励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中医药服务能力的强化与提升以及中医药特色养生与养老的兴起,亟须大量相关人才的加入。对于长三角地区的数十所医学院校,尤其是四所中医药大学来说,中西结合共同发展是得天独厚的优势之一,依托各类交叉学科的医疗资源,重视中西结合科研项目的孵化培育,从而吸引更多的医学人才来到长三角地区发光发热。

4.3研究原创科技,搭建交流平台

中医药作为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通往创新的路上首先要注重坚持中医药的原创思维,紧密联系中医整体观、辨证论治理论以及治未病等核心思想,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科技文献、新型数字平台等在中医临床与教研的应用。其中,中医古籍作为中医原创力量的有力支持,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丰富的文献资源与研究力量为此注入了全新的活力。通过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对古籍进行文献计量分析、聚类分析甚或古籍修复,其中迸发出的微小成果对于现代医学的发展来说都可能是一个巨大的进步。除此之外,还需要正视政府在其中的作用,将政府的各种资源支持更多的应用于基础前沿,聚焦关键技术与科技平台的建设,在中医药领域开展全产业链的深度合作,借鉴粤港澳地区构建“高校+医院+研发中心”的区域性医疗中心,打造出极具特色的长三角中医药科技园。

“互联网+”医疗的出现则使得长江三角洲地区能够建立起交流平台,通过建立依托于数字化医院的医疗协作系统和重点为居民健康档案的全面健康信息平台,真正实现各种形式的遠程医疗服务,从而逐步建立起一个统一的急救医疗网络体系,逐步建成覆盖长三角的卫生健康信息平台。为了更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地区中医诊疗的互联互通,政府需要在长三角地区推动实施统一的医疗保险政策,并实现诊疗项目、药品目录和医疗服务设施项目的统一,彻底解决长三角异地医保结算的问题,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便利,实现长三角地区中医诊疗一体化。

作者简介:郭子为,女,研究方向:中医药卫生法规政策研究。

*通讯作者:彭青和,男,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医药卫生法规政策研究。

猜你喜欢
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产学研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基于产学研三位一体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论长三角地区的再城镇化
上海金融集聚对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中国长三角地区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
长三角地区雾霾长效治理:建立面向绿色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体系
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区域分布和地理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