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构建中医药卫生健康命运共同体

2021-01-01 02:15詹淑惠郭子为吴欣仪卫舒蕾彭青和张浩
科技风 2021年34期
关键词:长三角中医药

詹淑惠 郭子为 吴欣仪 卫舒蕾 彭青和 张浩

摘要:长三角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在中医药发展大局中担当着重大使命。同时,中医药发展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也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通过分析当前长三角地区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发现,当前长三角地区主要存在中医药发展水平不平衡、中医药发展目标与发展重点具有差异性、中医药发展缺少协调性与区域共识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相应地提出了根据区域特色与优势完善具体政策,加强医疗机构监督,构建核心一边缘模型等创新途径与方法,为长三角地区中医药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以期促进长三角地区成为新时代中医药发展的范本。

关键词:长三角;中医药;一体化发展;卫生健康命运共同体

长三角区域规划最早于2010年5月24日由国务院正式提出,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宣布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彰显了长三角对于我国区域化发展的重要性。2019年12月1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进一步促进了长三角地区有规划、有组织地朝未来迈进。时隔几月,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3月首次提出了要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倡议。中医药作为我国的特色诊疗方式,理应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命运共同体添砖加瓦。其中,长江三角洲作为我国中医药传承创新的主要阵地,更应积极推动中医药卫生健康命运共同体在长三角地区开花结果。

1长三角一体化中医药发展以“一体化”和“高质量”为目标

1.1保障全民健康

首先,中医药的发展对于保障全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一人健康是立身之本,而全民健康则是发展的前提。2019年5月11日,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共同在上海签署卫生健康一体化合作备忘录,其中便提出需要深化中医药创新合作,从而保障和提升长三角居民卫生健康服务水平。

1.2助力公卫体系建设

在突发传染病救治过程中,中西医合作默契,尤其是对于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均以西医为主、中医配合。若病人氧合水平比较低,血氧饱和度波动较大,可以尽早使用生脉注射液,口服独参汤等中药汤剂,使得病人的血氧饱和度趋于稳定。从上述可以看出中医药在当代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中发挥着四两拨千斤的重要作用。

1.3实现省市强强联合

再者,中医药的联合发展对于三省一市的医疗服务均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打造统一标准规范,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实现差异化发展,推进中医药基础领域的创新、临床服务技术的创新、中西结合模式的创新,从而弥补各省市独自发展的不足之处;通过建立中医专科联盟等方式,促进优质资源下沉,共同推动长三角地区的一体化发展。

1.4探索人才柔性流动机制

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占据了整个地区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部分,整个地区具有的十几所中医药院校为研究中医药文化创立了充足的条件。江浙沪地区的名医工作室多是以医院组织的形式实现知识传承创新、增强团队活力。在长三角一体化的背景下,通过共同挖掘、整理、传承地方特色学术流派,开展地区间的医疗、教育、科研合作,探索出一条高层次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推动长三角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1.5强化科技创新之路

中医药学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是与时俱进的。长三角地区是全国乃至世界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发展的高地。通过建设互联网和人工智能赋能下的专科医联体,打破省、市、县之间的行政区域界限,向长三角医疗资源欠发达地区输送专家团队、人工智能、医疗设备等资源,共同推进长三角地区的科技创新之路。

2长三角一体化中医药发展现状

长三角区域的中医药事业具有较高的发展前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的发布,指出了中医药服务体系、人民健康、中药质量、人才培养、传承创新、管理体制六大方面的中医药发展方向。

2.1中医药政策保障情况

随着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至国家战略,长三角地区五年内的规划与十五年的展望逐渐清晰。《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更是加快了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优化与健康产业发展。

上海市提出以对口帮扶措施与合作交流等方式推进长三角地区共建发展;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明确提出要以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为核心,发挥中医药特色;浙江省将发展浙派中医与浙产好药列为重点;安徽省则提出要发挥中医药资源大省优势,与江浙沪开展深度合作。

2.2中医药医疗卫生发展情况

从医疗机构设置上看,截至2019年年底,长三角地区中医类医疗机构数占全国总数的11.43%,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分别占比5.63%、32.15%、43.93%、18.29%。上海市虽中医类医疗机构数量较少,但病床使用率极高,达到了98.3%,其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也远高于其他三省。

从医师、药师配备上看,长三角区域每万人配备中医类医师、药师数为:上海市4.79人/万人,江苏省4.96人/万人,浙江省7.08人/万人,安徽省3.23人/萬人,江、浙两省处于领先地位。

从诊疗情况上看,长三角地区中医类医疗机构诊疗人次占全国总数的23. 23%。江苏省和浙江省中医类医疗机构诊疗人次占比分别为30.15%与40.75%,上海市占比17.62%,安徽省占比11.48%。而截至2018年年底,三省一市的中医类医院医疗收入总计134145.38万元,其中安徽省仅占9.48%,与浙江省占比20.30%,江苏省占比26.11%相比,安徽省的医疗收入明显不足。江浙沪地区中医药发展相对较为迅速,尤其是上海市,占三省一市的44.11%。

2.3中医药人才培养情况

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资源库的储备,2020年4月10日上海中医药大学与绿地控股、上海医药集团签订合作协议,致力于打造长三角将中医药特色“产学研医用”创新平台,为共同推进长三角中医药科研事业的发展拉开了序幕。随后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逐步加强企业高校研究院合作,促进长三角地区科研发展高地的建设。

3长三角一体化中医药发展面临的挑战

随着长三角医疗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各地进一步加强中医医联体建设与合作,完善相关政策,探求人才培养新模式,在此过程中,长三角区域的中医药卫生健康产业也面临着巨大挑战。

3.1中医药发展水平不平衡

长三角区域在中医药传承、医疗、教育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使得长三角区域的中医药发展呈现不平衡的特点。江浙沪地区汇聚了大批优秀中医药人才与优质的医疗资源,尤其是在重大疾病、疑难杂症方面,大批患者会首选具备良好医疗资源的地区,进一步加重了中医药医疗水平的不平衡。

3.2中医药发展目标与发展重点具有差异性

由于长三角区域经济水平与文化存在差异,中医药发展水平存在不平衡的特点,其发展目标与发展重点也就产生了差异。某些医学流派经上百年传承发展,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中医流派。新安医派、孟河医派、海派中医、吳门医派作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吸引着医派所在省的研究热潮。又因长三角区域各省市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优势各异,故而在中药产业方面便产生了不同的发展方向与发展重点。

3.3中医药发展缺少协调性与区域共识性

自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被提出后,中医药发展的主要方向稍为明确。但长三角区域仍缺乏统一区域规划,且新加入的安徽省目前仍处于较落后的状态。此外,长三角地区的医疗资源与人才分布存在差异性,因此疾病诊断标准、治疗方案、质量控制、归纳数据与疗效分析缺乏统一标准。由于长三角区域的扩大,各项监管机制与执法裁量基准尚未统一,医疗监管工作也将面临更大压力。

4创新途径与方法

中医药作为中国人民的瑰宝,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具有较高的发展与创新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要承认客观差异,不能搞一刀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中,要根据地区不同,提出针对性的政策与指导。

4.1根据区域特色与优势完善具体政策,加强医疗机构监督

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各地应积极落实国家对中医药发展的扶持支持政策,保障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在协调发展中,针对地域性特色制定中医药发展策略具有必要性。新安流派、吴门医派、孟河医派、钱塘医派、海派中医等均属地域性流派,传承与发展特色医学流派有助于长三角区域引领中医药现代发展潮流、振兴中医药工作。

4.2构建核心一边缘模型,促进区域一体化

通过跨区域产业一就业、构建多个新核心城市等方式,在加强区域一体化的同时消减因经济差异导致的发展不平衡,促进发达地区向新核心城市输送优质资源、转移产业。作为核心区的上海可带动其他三省,使区域相互关联、趋向均衡、结构调整,最终达到区域一体化。

4.3以信息联通为核心,构建医疗一信息一交通共同体

在构建中医药卫生健康命运共同体的同时,信息、交通与医疗产业的关系日益密切,因此建立医疗一体化协作网络平台、搭建诊疗示范区是重中之重。上海新华医院在危重新生儿的转运调查中发现,长三角区域需要探索跨地区合作模式,尽快形成分级诊疗和转诊体系。在一体化过程中,以建立长三角区域整体协作网络平台为基础,推动医疗一信息一交通共同体的构建。

4.4加强长三角区域科技合作与人才储备,促进协调创新

中医药科技创新的前提是始终坚持中医药核心思想,紧跟时代,发挥市场作用。调查发现,数据挖掘技术对江浙沪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传承方面担任着重要角色。因此,推动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科技文献、科技数据等平台的有助于中医药传承创新。此外,三省一市的中医药院校应当加强交流,丰富培养途径,建立合乎中医药自身规律的科研评价体系,为长三角区域健康产业输送新活力。

5结语

以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为目的,充分发挥长三角中医药基础好、特色显、综合实力强的优势,推进中医药卫生健康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让长三角地区在发展国家战略的同时彰显出中医药的特色,让中医药与中华文化共传承,让中医药与中华民族共创新。

作者简介:詹淑惠(1999— ),女,安徽亳州人,在读学生。

*通讯作者:彭青和(1976— ),男,安徽桐城人,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

猜你喜欢
长三角中医药
“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2019长三角企业100强
中医药走遍全球再迎变革
首部中医药综合性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诞生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屠呦呦获奖向世界证明中医药价值
中医药国际化提速
药都安国转身之路
2014年8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2014年七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