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疗法用于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中促进肩手关节功能改善的作用

2021-01-01 02:09徐力康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24期
关键词:脑卒中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疗法用于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中促进肩手关节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本次研究开展时间为2019年3月,持续至2020年11月,抽取在此时间段内于我院自愿接受治疗的12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展开研究分析,以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方式,同时予以观察组患者电针疗法,对比两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肩手关节功能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及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效果显著,能够有效促进肩手关节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疼痛程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脑卒中;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电针疗法;肩关节康复训练;肩手关节功能

[中图分类号]R2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24-0024-02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发病极为迅速,一旦治疗不及,将引发多种临床并发症,目前临床上针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尚无统一的治疗方式,但主流研究认为,关节康复训练、针灸、电针、激光疗法等均有相应的治疗效果[1],为探究改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肩手关节功能的有效措施,本次研究抽取120例患者,旨在研究电针疗法的临床应用前景,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开展时间为2019年3月,持续至2020年11月,抽取在此时间段内于我院自愿接受治疗的12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展开研究分析,以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方式,男女性别例数比为35:25,最低年龄48岁,最高年龄81岁,平均年龄(63.74±5.83)岁,脑卒中病程1~6个月,平均病程(2.31±0.56)个月;同时予以观察组患者电针疗法,男女性别例数比为36:24,最低年龄49岁,最高年龄82岁,平均年龄(64.22±6.05)岁,脑卒中病程1~7个月,平均病程(2.81±0.91)个月;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2]中对脑卒中的诊断要求,且符合《中风病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3]中对中风的描述,肩手综合征发病时间在1~15d之间,且属病程I期,均未服用过止痛药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能够主动配合采集临床资料;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存在上肢局部感染、肩关节脱位、半脱位、恶性肿瘤、结核活动期者及生命体征不平稳、重要器官衰竭、存在意识障碍、失语、中途退出者。各組患者基础资料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可对比。

1.2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脑卒中常规治疗,并予以肢位摆放位,在此基础上:(1)予以对照组患者肩关节康复训练:1指导患者选择良肢摆放位,促使其肩部充分前伸,肩关节屈曲在90°左右,同时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指关节充分伸展、腕关节背伸;于患者患侧上肢、下肢垫上软枕,促使其膝关节、髋关节能够保持屈曲。如需选择患侧卧位时,需促使肩关节屈曲,将前臂旋后,肘关节自然伸展,并将健腿屈曲于软枕上[4]。选择仰卧位时,需将患者患侧肩部与手臂部位垫高,促使其肩胛骨前伸,将上肢外展,同时促使其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伸。选择坐位时,需保持患者患侧上肢端于胸前,并促使肩胛骨向前伸,切忌不可保持自然悬垂状态[5]。2针对患者做好上肢训练,主动训练:促使其肩胛骨前伸位,同时需在护理人员指导下,确保患者进行手部抓握练习;若处于仰卧位,可执行Bobath握手上举练习,患者十指交叉、掌心相对,患手拇指在上,同时将肘关节向外伸展,缓慢将其举高,超过头顶,并重复此过程[6]。被动训练:被动训练需选择仰卧位,以患者关节活动度为基础,对其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等进行被动训练,按摩手法需轻柔,确保不产生疼痛,有效避免肌肉痉挛;按摩适应后可适当进行肘部外展、肩关节外旋等被动训练,45min/次。(2)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电针治疗方式,患者选择体位:仰卧位、侧卧位,取穴:肩前、肩髃、肩髎、肩贞、臂臑、曲池、手三里、合谷、后溪[7]。30min/次,1次/d。连续治疗4周/疗程,每周需间隔一天。

1.3判定标准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若治疗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减少90%以上,肩关节疼痛消失,肩关节活动基本正常,手浮肿消失,即为痊愈;若治疗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减少46%~89%,肩关节疼痛改善或减轻,肩关节活动轻度受限,手无浮肿或者水肿明显减轻,小肌肉萎缩不明显,即为显效;若治疗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减少18%~45%,肩关节疼痛有改善,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手仍有局部水肿以及手小肌肉萎缩或萎缩不明显,为有效。若治疗后上述症状均未改善甚至恶化,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减少不足18%,即为无效。(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00%=治疗有效率。以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控制效果,分值范围1~10分,分值越高,患者疼痛表现越严重。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分值范围0~50分,分值越高,其上肢功能恢复效果越理想。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F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各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达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其VAS评分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其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3。

3讨论

中风又称脑卒中,属于中老年人多发性脑血管疾病,随着社会发展,国民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升,社会节奏加快,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因此脑卒中的发病率在近年来持续增长。中风后肩手综合征(Shoulder hand syndrome,SHS)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脑卒中并发症,临床症状多见于肩部肿胀、肩部、腕部疼痛,严重情况下可造成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临床研究发现,中风后出现肩手综合征的风险约在2.5%~72.0%之间[8]。本次研究发现,针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予以电针疗法效果显著,刺激肩前、肩髃、肩髎、肩贞、臂臑、曲池、手三里、合谷、后溪等穴位可调补气血、通经活络、濡养经脉、驱风通络,疏通上肢血流通常,电针治疗方式能够以安尔碘以进针点,消毒后,以0.32mm×40mm毫针直刺穴位,出现针感后用电针接通,采用连续波,刺激强度以患者能耐受的最大刺激为宜。从而有效缓解患者疼痛表现,改善上肢关节功能,从而消除患者疼痛表现,降低水肿、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达到舒筋利节、通络活络的目的。

综上所述,电针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效果显著,能够有效促进肩手关节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疼痛程度,值得临床上进一步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崔会民,徐晓霞.培补肾阳法联合电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研究[J].四川中医,2018,36(05):131-133.

[2]杨秀翠,田风,应勤丽,等.电针联合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20,29(2):329-332.

[3]高嘉营,海英.不同频率提插手法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6(3):540-543.

[4]陈国旗,朱海燕,王馨怡,等.头穴透刺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8,34(2):29-31.

[5]钟凤娟,卢佩颖,周骏,等.早期功能锻炼在急性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1):1708-1711.

[6]李银花,冯常武.针药配合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J].吉林中医药,2018,38(5):609-612.

[7]文怡川,李娜,伍祥容.温针电针配合运动疗法与经皮电神经刺激治疗卒中后偏瘫肩痛临床研究[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20,42(03):226-230.

[8]梁慧,李卓荣,陈俊伟,等.巨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綜合征III期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8,34(08):23-27.

作者简介:徐力康(1985.05-),男,汉族,广东东莞人,研究生学历,主治医师,研究方向:颈肩腰腿疼。

猜你喜欢
脑卒中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与脑卒中类型及预后关系探讨
“三位一体”急救模式对急性脑卒中救治和预后的影响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