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茜雯
张常宁长相乖巧可爱,白净的鹅蛋脸上略带一丝肉嘟嘟的婴儿肥,这样一张毫无攻击性的脸庞,似乎让人很难将其和“凶狠”“霸气”这些词语联系起来,但赛场上,张常宁是不折不扣的“暴力主攻”。
最负盛名的一役是2019年女排世界杯对阵日本的比赛,张常宁在第二局连发8球,直接得到5分。
张常宁跃起时扣球高度达3.25米,她的叩击如石头砸落,打得对方球员全无招架之力,连续发球直接得分,被日本队教练中田久美称作“魔球”,日本球迷自此为她冠上了“杀球女王”的称号。
然而,张常宁在其他位置的出色表现,常常会让人忘记她主攻的身份。
张常宁在队内是主攻手,与朱婷是对角搭档,同时,她担当接应,她的存在使中国女排的一传生命线得以筑起更加坚固的屏障。而1.95米的身高,让她在网前拦截时拥有天然优势,在防守端亦常有出色表现。
其实早在2014年,郎平刚将张常宁收入麾下之时,就对张常宁做了主攻、接应同时发展的规划。训练过程中,张常宁还曾一度被划分到自由人组,和司职自由人的队友林莉一起进行自由人位置的训练。
中国女排12人中每个人的位置都十分固定,只有张常宁可以在主攻和接应之间灵活转换。球迷中就流传着一句话:“张常宁这块砖,哪里需要往哪儿搬。”
2014到2015年是中国女排十分艰难的两年,队伍深陷伤病的阴霾。2014女排世锦赛老将主力副攻徐云丽扭伤脚踝,2015世界女排大奖赛司职接应杨方旭膝盖十字韧带断裂。
在女排这样的危难时刻,张常宁作为全能型球员,担当了很好的缝合剂角色,可谓“哪里缺位补哪里”。
而在2015年出征世界杯前,中国女排再受重创,时任队长惠若琪被检查出心脏问题急需手术,本就已损兵折将的女排队伍又痛失一员大将。
为了补上惠若琪的空缺,张常宁再一次从接应被调回了主攻位置,这是她第一次参加三大赛(世界杯、世锦赛、奥运会),顶着怎样的压力不言而喻。这届女排世界杯最终以中国队夺冠画上句号,张常宁也收获了人生第一个世界冠军。
张常宁回想自己的17岁,当同龄人还在青春懵懂时,她已经在选择未来了。
张常宁出生在排球世家。父亲张友生是参加过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老排球国手,曾任江苏男排教练。哥哥张晨是前中国男排国家队球员,现任江苏男排队长。
小学二年级,张常宁便开始在父亲的影响下接触排球。小升初时,她被以排球见长的南京三中录取进排球班,开始了白天上文化课,晚上参加排球训练的生活。
14岁时,天赋异禀的张常宁被排管中心看中,跳过省队、国家队,直接入选中国女子沙滩排球队,成为中国女子排坛年龄最小的国手,并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代表国家队参加了世界巡回赛、世青赛等重要国际赛事,夺得亚洲冠军。
张常宁超高的天赋和身高腿长的优势,让她在少年时代的排球进阶之路顺风顺水。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张常宁就是中国女子沙滩排球的明日之星。但在张常宁心中,仍有一个尚未抵达的彼岸在召唤着她。
其实早在2009年,张常宁被召入中国女子沙排之初,排管中心就有过“现在主要是到沙排练技术,最后还是要回到室内排球”的说法。沙排和室内排球虽同属排球体系,但不论是平时训练还是实际对战都有很多不同。
由于沙排人少,只有两个人打配合,对球员的要求就更加全面,弱的一方往往容易成为对手的“活靶子”,为了不挨打,沙排球员也要竭尽全力快速成长。而沙排场地暴露在阳光之下,脚底沙子又带来极大的阻力,对球员的体力又是一项巨大的考验。
因此在排球圈内流传着一句老话:“室内排球3年成形,5年成才,8年成器。而沙排只需要5年就足以让运动员脱胎换骨。”也正是在这段时期练就的本领,为日后全能王张常宁的诞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3年全运会后,张常宁提交了从沙滩排球转回室内的申请;2014年2月,张常宁正式以室内女排球员的身份加入江苏队。
每一位优秀的运动员都有着自己独具风格的技术特点,张常宁的绝技是发球。
她在发球前必先转球,这是自沙滩排球训练时期就养成的习惯。
为了避免沙子眯眼,转球转掉沙子是沙排发球前的必备环节,转球也并非随意而为,每次转球时,张常宁会习惯性地先转6圈,转完后再拍6下,然后再在手中旋转,转到顺手才能发出。
有趣的是,去年上映的中国女排全员出镜的电影《夺冠》,就有对张常宁这一小习惯的刻写。影片中,张常宁因转球而发球超时,队友丁霞愤怒大喊:“嘛呢?你抖沙子呢!”
事实上,发球超时被裁判吹哨虽略有夸张,但这段剧情也并非完全杜撰。
有段时间排球发球时限从8秒改成5秒,这让张常宁感到束手束脚,她对主教练郎平说:“郎导,我必须得转,否则没法发球。”郎平听罢只好无奈回应:“那你转快点儿。”
如今,在国内乃至世界排坛,张常宁的发球技术首屈一指,站上发球位置也常常如天降奇兵。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一路过关斩将来到决战之巅的中国女排,迎战搅动世界排坛的黑马塞尔维亚队。两胜一负,24比23来到第四局的局点,张常宁站上了发球位置。这次的局点,是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排比赛的赛点,亦是中国女排里约奥运之旅的冠军点。
阔别12年的奥运冠军领奖台,仅在一步之遥了。张常宁深知能否一锤定音就在此一球,她接过排球,习惯性地在手中旋转、拍打,再旋转,然后抛出。
排球在空中平稳运行过网后突然降落,以一个漂亮的抛物线直抵对手腹地,这记出其不意的电梯球打得塞尔维亚球员措手不及,勉强回防后,中国女排队长惠若琪在网前轻轻伸手一探,球原路打回对方已经倒下的防守队员手上,塞尔维亚队回天乏术,25比23,历史在那一刻成为定局。
再回首这一场辉煌的战斗,张常宁觉得有些恍惚,“再来一次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发出一样的球了”。也许不确定性正是竞技体育的魅力所在,而不可复制性,正是奇兵得以出奇制胜的原因。
如果用一条线来描绘运动员的职业生涯,那么赢得胜利、上台领奖这些转眼即逝的瞬间只能被缩放成一个个细小的点,零星点缀其上;而夜以继日的高强度训练和绕不开的伤病、状态低谷,将会是一条条长长的线段将整条线吞噬。
2017~2018年对张常宁来说格外艰难,两年间张常宁一直伤病不断,包括左膝副韧带撕裂、脚踝扭伤、肾积水、左膝十字韧带撕裂等多处伤病缠身。
2018年,张常宁接受了治疗肾积水的手术,术后不到半年时间,便再次投入到世锦赛的战斗之中,尚未完全恢复的身体和密集的赛程让她状态低迷,其间甚至还两度尿血。而這一切,当时的外界全然不知,于是有了2018世锦赛著名的“张一分”的讥讽。
“运动员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世锦赛结束后,张友生在为女儿回击黑粉的长文中这样写道。
竞技体育是一项残酷的人类极限挑战,运动员虽无钢铁之躯,但必备钢铁之志。对于身体的疼痛和心理的煎熬,张常宁认为并不足与外人道,“场内没有人会同情你,并没有人会因为你的伤病而让你一分。竞技体育就是成王败寇。”
亲历了运动员的痛与泪,2018年当选了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张常宁决定,要为更多的聚光灯之外的运动员们做些事情。
她提出关注退役运动员再就业,让那些把青春奉献给体育事业,但退役后苦于伤病,受限于技能、学历,只能处于低收入甚至无收入状态的退役运动员们,能够有更好的再就业机会。
//摘自南风窗微信公众号,本刊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