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乐坛”谁能称王?

2021-01-01 17:25郑毅
青年文摘(彩版) 2021年21期
关键词:渭城歌女王昌龄

郑毅

1

俗话讲“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可就音乐舞蹈来说,曲子奏起来,舞姿动起来,哪个强,哪个弱?谁有门道谁只是热闹?懂的人一听一看,也就明白了。

大唐贞元年间,关中大旱,德宗皇帝下诏,要在城南求雨。仪式上需要有人演奏,就得事先选出高手。按说皇宫内院什么高手没有?可那时已经是中唐,不像玄宗的时候人才一抓一大把。怎么办呢?德宗皇帝想,不如先搞个擂台赛,比比吧。

诏书颁布,街上可就热闹了,虽说为求雨,可也跟过节似的。东大街率先搭起一座彩楼,装点得花团锦簇,请本地琵琶演奏家康昆仑登台。这康昆仑号称“琵琶大王”,人气极旺,还没出场,各路粉丝就把周边挤了个水泄不通。

一曲时兴的《绿腰》弹过,众人如痴如醉,热烈欢呼!还比什么呀?胜出者非康昆仑莫属了!可就这么个工夫,西大街的彩楼也传来动静。众人定睛一瞧,原来是一位瘦瘦小小的女郎,怀抱着乐器走上去,正在那儿拨弄调试。

这谁呀?没见过啊。只听女郎清清嗓子,慢条斯理地说:“我也想弹这个曲子,只不过换个调儿吧。”底下哄一声全笑了,为什么?那《绿腰》可是康昆仑最拿手的成名作兼代表作,挑这个不是等着出丑吗?

再看女郎,倒还镇定,调好了弦,手轻轻一挥,就进入状态了。《绿腰》又写作《六幺》,还记得白居易《琵琶行》里的“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吗?说的就是这个。在当时,不光是有名的乐曲,也是有名的舞曲。节奏上,起初轻盈缓慢,越到后来越快,也不光是快,还有层次,还美。

谁也没想到,那个女郎甭看又瘦又小,身躯里居然藏着强大的爆发力和节奏感。随着她灵动的指法,乐音低回的地方像莲花在细浪中摇曳,急切的地方又像瑞雪在大风中飞扬。

等演奏结束,好家伙,偌大一个闹市区,居然安静得只剩下人的呼吸声。

一片沉寂中,但见一个人“噔噔噔”跑上彩楼,“扑通”跪倒在女郎面前,大呼一声:“请您收我为徒吧!”此人正是康昆仑。女郎没作声,转入里间,不久更衣出来,所有人都傻了,竟是一眉清目秀的和尚。

这件事记载在一部重要的中国音乐史料集《乐府杂录》里,编纂者段安节是唐朝宰相段文昌的孙子、大词人温庭筠的女婿,所以事虽然奇,却八成是真的。

2

要知道,当年唐诗都是能唱的,有些还被广为传唱、妇孺皆知,丝毫不亚于今天周杰伦的歌。话说唐玄宗开元年间的一天,下着小雪,三位诗人王昌龄、高适和王之涣结伴去酒楼小酌,这三位都是赫赫有名的边塞诗人。

正喝着,一位梨园班头带着十几位女弟子也来宴饮,三位诗人就回避到了里间。不一会乐声响起,都是当时的流行歌曲。王昌龄几个就悄悄约定,等会哪位的诗作被这些歌女弹唱得最多,咱们就服气他是老大!

一位歌女率先唱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甭问,是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听了就很得意,伸手在墙上画了一道:“我的。”

第二位歌女又唱:“開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今寂寞,犹是子云居。”这首诗咱们不熟悉,是高适的一首悼亡之作,朋友不在了,自己看到遗物泪洒衣襟。高适听了,也伸手在墙上画了一道:“我的。”

等第三位歌女开口,众人一听,又是王昌龄的绝句,王昌龄边画边嘚瑟:“我两首了。”

王之涣脸上有点挂不住了,自己成名已久,咋这些歌女这么不识货呢,于是愤愤地说:“你俩别得意,刚才唱的那几个一看就是庸脂俗粉,阳春白雪之作哪里是她们驾驭得了的?最漂亮那个,看到了吧?待会儿她唱的还不是我的,我以后也就不写诗了!咱们打个赌,如果是我的,您二位就这儿给我磕个头拜师得了。”仨人一阵说笑。

过了会儿,果真轮到那位最漂亮的姑娘唱。只见她轻启朱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嘿!”王之涣一拍大腿,“我的《凉州词》啊!怎么样?我没说错吧!”三位诗人哈哈大笑。

笑声传到屋外,众歌女莫名其妙,纷纷走过来问:“列位大人,不知所笑何故啊?”当听说刚刚唱的就是面前这三位的作品,赶紧施礼下拜:“小女子俗眼不识神仙,祈望列位大人屈尊,与我们同饮吧。”于是众人兴高采烈,欢宴了一天。

这个故事便是关于唐诗入乐的最生动的写照。

3

不过据研究,唐诗入乐,最受人欢迎且称得上脍炙人口的,还不是这三位的作品,谁的呢?王维的,《渭城曲》,也叫《送元二使安西》,又叫《阳关三叠》。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别看它简单,情感很深沉,意境清新又带点忧郁气质,所以迅速流传开来,家喻户晓。

白居易有句诗:“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意思是说,朋友啊,聚在一起就是缘分,别推说酒量小,干了吧!要是不敞开喝,你听,《渭城曲》的第四声怎么唱的?白居易问完自己添了个注:“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跟白居易同时代,有位官员叫刘伯刍,是刑部侍郎。他家的巷子口有个卖饼的小店,每天早晨刘伯刍上班经过时,都能听见小老板“讴歌而当炉”,也就是一边卖饼,一边唱歌。您别说,唱得还真不错,其中就包括《渭城曲》。

这刘伯刍老听老听,听习惯了,看小店生计也不容易,就想帮帮他,别哪天经营不下去,自己不是也没歌听了。那怎么帮呢?出一万块钱!好比说这饼一块钱一个,我先订一万个,你慢慢做,慢慢还,好歹本钱先装进口袋里了。

可是打那以后,奇了怪了,小店里再也没有歌声了。刘伯刍说你怎么不唱了呢?卖饼那位一脸委屈:“哎哟,大人,自从您老赏了我这一万块钱,我是压力山大。一想,欠您一万张饼呢,怎么赶工才能还上?脑子里全这事,哪还有心思唱什么《渭城曲》啊!”

话说回来,声乐多姿多彩的背后,也有同样多姿多彩的器乐的支撑。这里边包括制作工艺的提高,也包括外来乐器的加入。

从唐代社会主流来说,因为受北朝文化影响,最受欢迎的首选胡乐,特别是动静大、节奏感强的乐器,比如,唐玄宗为了练羯鼓——一种大月氏人发明的鼓——打断的鼓槌据说能装满几柜子。演奏时他双手疾如雨点,却能够保持身姿不动,从背后简直看不出他在打鼓,这就到了极高的水平。

有一年早春二月,头天夜里刚下过小雨,早晨空气特别清新,玄宗皇帝来了兴致,命高力士在御花园给他支开鼓架子,咚咚咚就奏了一曲自己编的《春光好》。完事以后,身边人惊奇地发现,刚刚那柳树条、杏花枝上还光秃秃的呢,这么一会儿工夫,居然冒出新芽了。

//摘自《博物馆里的大唐之美》,东方出版社,佟毅/图

猜你喜欢
渭城歌女王昌龄
Poesía En la frontera
[唐]王昌龄诗二首(书法作品)
渭城的雨
稼轩词与宋代家庭歌女的书写
出塞①二首(其一)
蚯蚓·地龙·歌女
论晏几道的恋情词
送别
姬?毅?《渭城朝雨浥轻尘》
出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