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斌
2019年12月24-28日,江苏省高中体育与健康教育优秀课评选活动在连云港新海高级中学举行。笔者作为评委参与了评课全程,对如何有效提升高中体育与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效益的问题有些深层次的思考,供大家研讨。
一、本次竞赛所呈现出来的主要倾向性特点
参赛选手用智慧与激情带来了风格多样、精彩纷呈的健康教育课堂,丰富的健康知识、新颖的教学形式与流畅的教学思路展示出了江苏省高中体育教师的风采,折射出了苏派体育教学的魅力。
1.丰富的教学内容。健康教育模块是《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规定的两个必修必学模块之一。参赛选手从《课标》出发,以江苏省高中体育教师备课用书为蓝本,根据健康教育模块教学内容的性质、价值、特点进行了加工、创造、丰富和拓展,践行体现立德树人、健康第一的理念,呈现了生动、翔实、具体的学习内容,涉及饮食营养、环境与健康、运动伤病预防等知识,以及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与提高人际交往技能等健康教育版块内容。
2.具体化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所期待得到的预期学习结果,是课堂教学顺利实施的根本保证。本次比赛大部分教师在学习目标的设计策略上,能注重教学内容与核心素养的关联性,大多制订了具有“课题”“条件”和“标准”三个要素的“三维”形式的学习目标。如中国矿大附中焦亮亮老师在《体育与情绪的调控》中将学习目标确定为“能理解情绪的含义及分类;理解体育在情绪调控中的独特作用,掌握合理调控情绪的方法;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学会调控情绪”,他以教学内容为载体,结合对健康教育教材整体框架的全面把握和教学对象的了解,设计了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较具体的、可操作和可评价的学习目标。
情意、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是需要经过长期锻炼和潜移默化影响才能实现的结果,不是短期就能看出改变的显性目标,因此很难量化制订相应的学习目标。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一些期望性或表现性的描述进行制订,有的参赛选手这样表述:“通过小组合作,能增强团队意识和规则意识”“改善自己的健康行为习惯,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等,表达了对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在健康意识方面有所提升与改善的期望。
3.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教师依据教学内容,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而采用的策略和方法。大部分参赛选手为避免理论教学的枯燥,在教学设计中重视在情境和活动中对学生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培养,将知识点的教学置于情境和活动过程中,融合新技术手段,结合实物、图片、模型等教具,采用讨论、辨析、提问、竞赛、探究等教学方式,通过听、视、触、体验、游戏等手段激发学生兴趣,部分课融入体能练习,对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大有裨益。
如南京刘挺老师在《让生命在合作竞争中绽放光彩》的教学中,利用抢椅子、藏式拔河等体育游戏,创设出真实的竞争学习环境,通过个人间、小组间、联盟间的竞赛,考验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帮助学生真切感受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学会正确认识和理解生活中的竞争事件。此外,刘老师还将新技术手段融合到教学中,让教与学实现智能化、现代化,在课堂上进行即时化评价、立体化交流与智能化推送,有效促进了课堂学习的交流与合作,丰富了师生互动的形式,提高了教学效率。泰兴谢晨老师在《心肺复苏》教学中,通过播放心搏骤停发生的真实事件视频导入本课内容,以人体模型作为教具,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心肺复苏步骤,并让每个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心肺复苏的完整流程,完成了预定学习目标。
4.扎实的教学技能。教学技能是教师最重要的专业素质。健康教育课以室内教学为主,同室外课相比上课空间变小且地点固定,易于课堂组织,但对教师的语言表达、PPT制作与使用、课堂节奏调控、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等要求更高。
来自吴县的崔凯老师在《我是最棒的——客观认识自己》教学中,首先通过教师自我介绍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盲人摸象”图片引入分组讨论环节,使其认识到“认知的片面性”,从而切入到学习主题——客观认识自己。PPT设计采用的色调和承办学校主体建筑的色调一致,易于引发学生认同感;课堂体验环节把体育游戏搬进课堂,使学生动起来的同时,实现了课堂效果与教学效果的双赢;精心选取中国女排国庆压轴出场视频进行展示,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用看似简单的测试项目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展示自尊自信。崔老师的课堂教学步骤清晰,各环节层层推进,对教学内容理解深刻,语言精练,充满激情,课堂节奏把握恰当,评价针对性强,注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以及小组之间互动,表现出较高的教学专业技能,最终获得本次比赛的第一名。
二、值得加大研究力度的重点问题及建议
基于《课标》精神,笔者也发现健康教育课现场教学中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需要加大研究力度,尽快拿出更为有效的方法,提升課堂教学质量。
1.教学情境创设不能契合教材和学生特点。参赛选手注重通过设置教学情境导入教学主题,提高学习效果,但是我们发现有的教学情境设置或过于儿童化,或与教学主题关联不大,或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相距甚远,或过于牵强附会等,无助于学生的学习。
建议:教学情境应结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创设,将健康知识与生活中实际问题有机结合,启发学生思考和学习,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2.教师课堂评价针对性不足。参赛选手在评价时形式比较单一,“好”“非常好”等词语使用频率较高,“是吧”“对不对”等口头禅使用较多。在学生回答问题后,评价的针对性、指向性不明确,没有具体指出回答错误的原因,或只是把正确答案告诉学生而没有解释其中的原理,有的教师在评价时没有通过语气、语调、语速的变化来提高学生注意力,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建议:教学评价应针对学生回答内容本身进行即时反馈,以表扬和鼓励为主,语言要简洁、精练、具体,针对错误回答指出原因,使学生及时获得正确的反馈信息。
3.信息化技术手段使用过度。在“互联网+”的今天,参赛选手都使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但有的教师过度运用新技术,除了常规的多媒体外,有的还配备iPad、电子白板等教具,个别教师在知识抢答环节特意增设抢答器,导致有的学生没有认真听教师提出的问题,只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快速按下抢答器上,而且抢答器只用于抢答环节,其他时间一直闲置,课堂看似热闹,实际上并没有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建议:信息化技术手段的使用应紧密联系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注意合理适度使用,不能为刻意体现新技术特色而过度使用。
4.参赛文本规范性不够。在参赛选手提交的部分文本中,存在着诸如教学设计要素不全、健康教育专业术语使用不够准确、教材和学情分析不精准、学习目标制订不具体等问题。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教学设计是对教学活动的统筹和规划,文本则是教学设计通过文字形式呈现出来的结果,是与他人交流分享授课教师教学思想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个人教学思想最直接的表达与呈现,教师一定要重视对文本书写规范的训练。
建议:教师应熟悉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强化健康教育理论的学习,提高健康教育专业知识,教材和学情分析不能过于笼统抽象,注意格式规范。
健康教育课堂是促进学生掌握健康知识、提高健康意识、养成良好健康习惯的重要途径,对每一位体育教师来说,进一步提高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效益、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任重而道远,探索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