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帅 张 蔚
(1.长春建筑学院,吉林 长春 130604;2.章丘区政务服务中心,山东 济南 250200)
当前,建筑工程建设数量的不断增加,促使社会越来越重视建筑工程的安全与质量。而建筑企业若想借助工程项目建设获得更多经济效益,则必须加强对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重视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风险,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的具体建设情况,对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预测,制定合理的管理策略及方案,有效规避管理风险,保证建筑工程项目能够顺利完工。
所谓的风险识别,是指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类型的准确辨别,通过对风险的科学分析,明确自身特性以及对工程项目的不良影响,同时,合理衡量风险的大小,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有效措施规避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的风险。识别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风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能够顺利有效的开展,避免建筑工程施工建设出现安全和质量问题,确保施工质量。风险识别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专家调查法。在进行工程项目建设时,建筑企业通过聘请专业工程项目顾问及专家,对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各阶段进行深入、全面的调查,特别是施工阶段,更要着重调查,科学识别项目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
(2)头脑风暴法。主要应用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阶段,通过定期召开建筑工程项目监理会议或工程施工专题讨论会,让参会的每位工作人员针对工程项目施工的具体情况,进行集思广益式的识别施工风险。在此过程中,与会人员只发言,不对任何人的想法进行评议,也不提出相关解决措施。这种方式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风险识别中最为常用,也最为有效。
(3)因果图法。这种方法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经常用到,借此寻找工程质量问题形成的原因,例如,建筑墙面的渗水、建筑屋顶的漏水等问题。相关工作人员通过图画的方式,标注出各因素间存在的因果联系,以此对工程项目管理风险进行合理识别。
(4)财务报表法。主要通过对工程项目财务报表中各种数据信息科学分析,明确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可能遇到的风险或可能产生的损失,并结合预测结果,合理制定有效的风险防范或损失规避措施。
(5)风险调查法。建筑企业在使用这一方法时,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以及环境条件等多方面,详细分析建筑工程项目在政治、经济、技术及施工等方面的风险问题,有效地识别工程项目管理风险类型。
由此可知,建筑企业在开展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会利用多种方式科学识别项目管理工作中的风险,降低风险对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不良影响。
设计是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工作环节,主要由相关设计单位负责,科学合理的施工设计方案能够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与安全。但是,在实际设计过程中,一些设计单位为了减少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成本,未能考虑到建筑工程的实际需求,而盲目设计工程项目施工方案,导致设计方案不够严谨,造成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的漏洞,增加工程施工的安全隐患。一旦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出现失误,就可能引发安全事故,扩大风险的影响力,降低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当前,我国现代化城市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促使部分地区过于看重经济利益的提升,以至于在进行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时,忽视了工程项目的管理风险,对整个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缺乏足够的管控力度,导致工程项目施工质量达不到施工标准要求,影响工程项目的安全性。其中,一些建筑企业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偏重于追求经济效益,在不了解工程项目实际施工的情况下,盲目要求施工方加快工程施工进度,忽视了施工中存在的风险问题,更未意识到把控风险的重要性,使风险把控工作流于形式。另外,大多管理人员在管理建筑工程项目时,侧重于把控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对工程项目建设中的风险缺少管理意识。上述这些问题增加了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造成管理风险,影响项目管理质量与效率。
随着政府主导的企业改革方案指导作用的充分发挥,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愈发规范,但是,仍有部分建设单位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和限制,未建立健全严格的风险管理机制,导致这些建设单位的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存在随意性,难以发挥有效的管理作用,无法实现相关风险的规避。此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相关建设方所制定的风险管理制度,在建筑工程项目实际管理工作中存在不适应性,且部分建设方没有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和相应的工作岗位,很难及时有效地防止建筑工程项目风险。有的建筑企业在开展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时,还采用事后控制方式,不仅无法全面掌握项目风险产生的原因,还会错过规避低风险的最佳时间点,进而影响建筑工程自身的质量。
实现风险的有效规避,需要合理制定风险管控机制,并有效落实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建筑企业要从工程项目的质量风险控制出发,明确自身在建筑市场中的定位,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需求,掌握引发项目风险的各种因素,科学完善原有的风险管控机制,提高风险管控机制在项目管理工作中的适用性,发挥其实际效用,有效规避工程项目风险。此外,还需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实际情况,设立专门的项目建设风险防控机构,设置相应的工作岗位,派遣专业管理人员,明确管理任务与职责,加强对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的监督,提高风险防范水平。另外,还要借鉴并引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理念,优化自身的项目管理模式,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建筑企业在开展工程项目管理工作过程中,有效规避其中存在的风险,需合理改进与创新原有的管理方式,不断提升管理的有效性,高效管控工程项目风险。在风险管理工作中,要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推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升管理工作的高效性。
建筑企业在进行项目风险信息系统建设时,要收集和整理建筑工程项目的各种数据信息,包括工程施工所在地的各种地质条件数据,将其输入至风险信息系统中,要据此设置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标准参数,实时监测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数据,通过对工程项目建设信息的分析,预测工程项目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加强风险防范力度,制定科学的措施规避风险。要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实时监督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一旦发生风险,系统监控到的数据出现异常,触发风险系统中的警报装置,及时提醒相关管理人员在第一时间进行风险防范与处理,降低风险对工程项目的不良影响。另外,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完善工程项目的监督管理机制,提升监督管理工作的全面性,加强对建筑市场、工程项目设计、施工等多方面的监管,掌握建筑市场价格的动态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工程造价管理方案,以免造价失控、增加项目风险。
所谓的风险转移,指利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将建筑工程项目中存在的风险转移出来,降低风险对工程项目建设的危害性。当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风险产生危害时,相关建设单位要通过向保险公司索赔,将相关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上,降低承包商自身担负风险危害的程度,同时,避免双方承担过大的风险负担,提升建筑工程项目参建方的风险抵抗能力,减少风险对参建方的不良影响。因此,相关单位要做好保险转移工作。
通过上述分析,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开展有效的管理工作,能够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安全及质量。因此,建筑企业要加强重视项目管理工作,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存在的诸多风险问题,建筑企业要据实制定与项目管理工作相符合的策略,规避可能会出现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