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武
(德阳市中江县永兴镇畜牧兽医站,四川德阳 618111)
非洲猪瘟危害大,传染性强,给生猪养殖产业造成的损失较大。本着科学控病的原则,对此病的临床症状、预控措施都应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文章由此而展开论述,以供同仁参考和借鉴。
非洲猪瘟的临床诊断,应参照流行病学、典型病例、剖检病理等等情况。必要时,需结合实验室诊断而定。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而诱发的烈性传染性疾病,该病致病病毒有极强的生存能力,不受外在环境的影响能在生猪分泌物中长时间存活。非洲猪瘟病毒耐低温,在高温60℃时存活能力较低,怕高温不耐热是其典型特点。
该致病病毒还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一旦在猪群中感染可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开来。抑或,通过血液、粪便、分泌物等传播。此外,昆虫、寄生虫像是软蜱,也是非洲猪瘟主要的传播媒介。大量流行病例的调查中,非洲猪瘟病毒能在软蜱中大量繁殖滋生,并随时通过叮咬健康生猪而呈传播态势,这也是非洲猪瘟长时间难以根除的根本原因所在。
根据病程长短,有最急性、急性、亚急性、慢性之分。
2.2.1 最急性
典型症状:高温、食欲减退,不愿走动,气喘。该病程急,一般发病3天时间内,即可死亡。甚至,个别无任何征兆,即死亡。此病型致死率,可达100%。
2.2.2 急性
病猪表现发热(40~42℃),食欲不振,厌食,嗜睡且体质虚弱,身体蜷缩,呼吸频率增加,呼吸困难;眼和鼻有脓性分泌物,或鼻子和口腔有血液泡沫。妊娠母猪在孕期各个阶段都有可能流产,流产胎儿皮肤水肿。猪在发病15d内死亡。发病仔猪的耳、鼻、唇和腿皮肤发红;共济失调或步态僵直,出现神经症状,数小时内死亡。急性型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
2.2.3 亚急性
该病型与急性症状略同,常见不同症状发烧,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病畜行走困难,关节有积液。呼吸困难,伴发呼吸道症状。妊娠母猪,流产,皮肤有水肿。一般患病3周内死亡,致死率70%左右。个别耐过性经过,会成为带菌猪。
2.2.4 慢性型
轻微发生,轻度呼吸,关节肿痛。不见出血症状,但皮肤有坏死,局部有红斑。妊娠母猪感染,多见流产症。
2.3.1 最急性
急性死亡,各脏器不见明显病理变化。
2.3.2 急性
淋巴肿大,严重水肿,伴出血症。脾脏肿大,易脆,而呈黑紫色。肾脏包膜出现斑点状出血,皮层和肾盂有出血点;心包、胸腔、腹腔积有淡黄色液体;心外膜、心肌出现点状出血或出血斑;膀胱有出血点;肺脏水肿、充血、出血,气管和支气管内有血性泡沫样黏液;胃、小肠和大肠有瘀斑、瘀血及过量凝血;肝脏充血、出血,胆囊充盈、充血、出血。
2.3.3 亚急性
病猪体内有腹水和心包积液,发生浆液性心包炎(心脏周围液体充盈);胆囊、胆囊壁及肾脏周围出现特征性胶冻样水肿;淋巴结出血、水肿、易碎;肾脏严重出血(有瘀斑和瘀血),比急性型更严重。
2.3.4 慢性型
肺部有干酪样坏死,局部有结节,可见纤维素胸膜炎。淋巴肿大,局部出血,扁桃体有坏死。
考虑到此病危害大,针对此病的预防,原则上:要早,早发现;要快,快处理;要严,没有纰漏;要小,减少损失。具体措施,参照如下:
饲喂用全价日粮,能根据日龄阶段不同,分类隔离饲喂,以增强猪群抗病体质,降低此病易感性。日粮中适量加强免疫剂,比如:高免回春素、芪贞增免颗粒、优肥素等等,适量用对增强体质效果不错。
注意场地清洁,严格消毒管理,增加消毒频率,以营造洁净卫生的养殖环境。消毒前,及时清理圈舍、设备、车辆等有机物质,消毒可用氢氧化钠、戊二醛、次氯酸盐等等。注意驱杀场内吸血昆虫,防蜱虫、蚊虫等叮咬,以减少蚊虫传播感染的可能。
调查证实:用未被熟化的泔水喂猪,将大大增加非洲猪瘟的感染几率。在调查国内的21例非洲猪瘟感染病例中,至少有10余例与喂养泔水相关。因为泔水未被高温蒸煮后,很多细菌或病毒未能完全失活,而增加感染猪瘟病毒的几率。所以,尽量不能用泔水喂猪,尤其那些含猪肉的泔水更不能用于喂猪。泔水在喂猪前,应充分搅拌,至少煮沸半个小时后,冷却后方可饲喂。
掌握此病流行动态,做好此病日常监测,随时关注非洲猪瘟的流行态势,确保能及时发现病情,及早上报疫情,早做防控措施,以遏制此病的扩散和蔓延。
确诊感染病例,务必及时上报,采取应急控制措施。及时控制污染区,所有垫料、饲料、病死畜等等,一律限制起来,遏制病情的扩散蔓延。被污染的养殖猪场,严格检疫封锁,划定疫区、受威胁区,对应采取有效的控制对策,以遏制带毒生猪及产品的流通。做好病死畜无公害处理,及时销毁病死猪及污染物,注意被污染场地的消毒。注意驱杀软蜱等传播媒介,同样为控制此病不错的选择。
此外,此病为病毒传染性疾病,感染后致死率极高。目前,临床用药效果不佳。为此,一旦确诊,务必及时上报,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病死猪的无公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