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具有重要作用,动作描写又是作文最难的描写方法之一,要提高动作描写水平,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领学生阅读范文,在平时的阅读中注意炼词、炼句,反复推敲体悟动作描写技巧,对作文进行反复修改,借助微课展开训练,提高人物动作描写的水平,从而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整体提升。
人物描写是写作的重要内容,无论是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等都离不开动作描写,写好人物动作能给读者呈现一个活灵活现的真实人物,对提升作文质量具有关键作用。因此,应重视关于人物动作描写的写作教学。
要提高人物动作描写教学的质量,首先要激发学生进行人物描写的浓厚兴趣,为此可在课堂教学导入环节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运用名人名言就是有效的激趣方法之一。可用托尔斯泰的名言:“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便是动词,要是你找到了准确的动词,那你就可以安心地继续写你的句子。”由此可见人物动作描写的重要性。精彩的人物动作描写才能使人物立得住,使文章灵动起来。增强学生对动作描写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动作描写的兴趣,才能为提高写作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教师指导学生读完名著后,结合学生作文进行分析,指出问题,并给出改进方案,让学生看到差距,找到提高动作描写水平的方法。
师:下面是一位同学写的作文《学游泳》,你能指出有什么问题吗?
仲夏时节,天气炎热,爸爸开着车带我到郊外的游泳馆去学游泳,一路上看到建筑工人头顶烈日在工地干活,听到知了在树上叫个不停。到了游泳馆,我就急忙从车上钻出来,快步跑到更衣室换好泳衣,慢慢下到泳池,开始学游泳。刚学一会就感觉很累,休息几分钟,又开始学游泳,学了两个多小时,就回家了。今天的游泳真开心,也很有意思。
师:同学们“诊断”一下这篇作文在动作描写方面有什么问题?
生1:作文用了很多动词,如“开车”“看到”“听到”“钻出”“换”“跑到”等。
生2:可是文章像记流水账,主要动作描写不突出。
师: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该同学没有真正理解动作描写的含义,他犯了动作描写简单堆砌的错误,主要的核心动作描写不详细、不突出。在作文中要学会选择最能表现主题的动作去进行详细而生动的描写,把人物形象刻画出来。
师:老师对上文进行了修改,请同学们再看一遍:
犹豫再三终于走入泳池,到了水里,才感觉到两腿发软,整个身子犹如断线的风筝飘来飘去。于是我紧紧抓住爸爸的手臂,用腿夹住爸爸的腰。嘴里喊道“我害怕”。爸爸鼓励我说:“不要怕,万事开头难,闯过第一关就不怕了。”稍后,我壮着胆,在爸爸用手扶持下,两脚慢慢开始向后蹬一下,感觉还可以,然后两脚继续蹬了几次,感觉后半身好像浮了起来。经过反复练习,终于学会了用脚游。此刻,我感到很开心。
师:这次修改去掉了与学游泳不相关的动作描写,突出了学游泳动作的描写,在文中运用了“两脚发软”“紧紧抓住”“用腿夹住”“嘴里喊道”等动词,重点描写刚学游泳时的心理状态,并运用“壮着胆”“慢慢向后蹬”,把该同学小心谨慎的心理表现出来。
生:老师的修改稿,把学游泳的动作表现得很形象、很真实。
师:通过对以上例文的分析,同学们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描写是否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怎样才能让动作描写“动”起来呢?可结合如下片段让学生习得描写技巧。
片段一:我终于爬(登)上了那巨大的岩石,蹲(站)在它上面,心中非常害怕,尽可能向里面靠。其他人也在向岩石边挪动(走动)……我慢慢地把身体移(靠)过去。“看见了。”我说。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找)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技巧一:动作描写只有选用准确的行为动词,才能提高描写质量。
片段二:他发现塘边的狗尾草上,正停着一只红色蜻蜓。弟弟直勾勾地瞪着眼,轻巧地猫着腰,身子向前倾斜着,极慢地向前移动着脚步,突然把手快速地一伸,两个手指猛地一掐就把蜻蜓捉住了。蜻蜓拼命挣扎着,弟弟高兴得又蹦又跳。他用一根细线小心翼翼地扎住蜻蜓的长尾巴,一手牢牢地掐住细线另一端,轻轻摊开双手放开蜻蜓,蜻蜓就飞起来了。他跟着蜻蜓尽情飞跑,口里大声喊道:“我坐飞机了。”
技巧二:动作描写巧用贴切的修饰词语能增加描写的生动性。
总之,人物描写对提升作文质量非常关键,因此在作文中要做到:人物描写必须生动,若把读者触动,心与笔要勤动。这样才能让描写的人物“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