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冰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长春 130022)
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是对美的追求过程,大学阶段的健美操课程集健身、美学、力量于一体,符合学生的运动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能有效满足学生健身和爱美的需要[1]。健美操自引进高校以来,在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上都有所突破,但在审美渗透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健美操教学中渗透美学能直击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感受体育美,在提高审美能力的基础上提升心理素质,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
健美操是体育项目,包括大众健美操和竞技健美操,集健身、健美、健心于一体。大众健美操主要以健身为目的,通过身体的全面活动提高身体的有氧代谢能力,最终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竞技健美操以竞赛为目的,是运动员在音乐伴奏下通过身体的力量及柔韧性等将高难度的复杂动作完美呈现[2]。大学阶段开设健美操课程有利于学生展示自己,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帮助学生提高交际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完善人格。
健美操集形体美、动作美、音乐美、创意美、精神美、编排美于一体。第一,形体美。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身的形体特点。个人的形体特点一是来自遗传,二是来自后天影响。高校健美操能通过训练帮助学生锻炼形体,使其展示形体美,如通过肢体动作呈现身体构造美等。学生在健美操学习与训练过程中通过动作变化塑造形体,通过大量运动消耗体能,以塑造身材,使学生的体形更挺拔,增加自信。第二,动作美。健美操通过肢体动作为观赏者呈现美,健美操的动作体现着力量美、动感美。学生在训练时通过身体不同部位的舞动、旋转、跳动等将复杂的编排组合展示出来,通过众多成员的配合,带给观赏者美的感受。第三,音乐美。音乐是健美操表演的重要支撑,是表演者的依托。健美操表演者跟随音乐的律动进行动作表演,展示健美操的深层次情感,提升动作的美感,使观赏者如身临其境。第四,创意美。健美操在编排者的创意下规避了刻板重复表演,能给观赏者留下深刻印象。教师和学生一起对表演不断创新性编排,使表演的动作、表情与音乐更加紧密配合,能有效体现健美操的创意美。第五,精神美。健美操表演者在表演的全过程中,通过动作、神态呈现出一种朝气和积极的精神,通过身体不同部位的协调,呈现律动美,展示出积极的心态能感染观赏者。第六,编排美。健美操是根据编排者的编排进行表演,一个动作可以由一个人、二个人或多人完成,一个动作可以是动态的,也可以是静态的。通过编排实现动作连接,通过表演者流畅、巧妙的表演给观赏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也能给观赏者耳目一新的感觉[3]。
相关调查显示,目前高校健美操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只是教会学生基本的健美操特征和规则,并根据教材教会学生几套简单的动作。教师以动作技巧为教学目标,按照套路进行教学,导致教学过于程序化,使原来富有活力的健美操变得死板。学生跟着录像,或模仿教师的动作进行学习,虽然能掌握动作,但是无法了解动作背后的美学内涵。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教学,以示范为主,没有融入竞赛或社团的学习方式,长时间简单训练,会增强学生的疲惫感,导致学生不愿意主动参与活动,失去学习兴趣。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应的教学设施也在不断升级,较传统的体育教学设备有明显改善。但是对健美操教学而言,对应的设备相对匮乏,没有专门的教室和设备,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从教师到学生,对体育项目都不是特别重视,许多高校的体育教师师资力量薄弱,健美操教师对专业知识和技巧了解不足,难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许多教师进行健美操教学时,将动作进行分解示范,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对动作的掌握上,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体验健美操的内涵。学生在对分解动作的不断练习过程中,能掌握几套健美操,但是由于没有了解健美操背后的美学内涵,使健美操学习与身心健康发展脱节。学生只是模仿性学习,缺乏创造性编排,难以发挥健美操的健身和健美的双重效用[4]。
自古以来,教育就是遵循一定的规律和价值,以美学为终极目标是高校健美操教学的追求。大学阶段开设的健美操课程能使学生在不断训练中舒展身体,锻炼体质,并塑造完美的体形,以呈现大学生的活力感。传统的健美操教学注重技能训练,教学方法相对单一,不利于健美操教学价值的全面发挥。将美学渗透到大学健美操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美学意识,使学生在全面了解健美操价值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及创造能力。在健美操教学中渗透美学因素,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学习健美操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健美操教学中渗透美学因素,能帮助学生在健美操训练过程中掌握美的本质,使学生建立自然与社会的审美联系,促使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学生在健美操学习过程中通过美学因素的掌握能构建审美知识体系、完善身心健康、实现健美操的教育价值。
教师是大学健美操教学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在教学时要将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动作技巧传授给学生,同时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渗透美学,需要先增强教师的美学渗透意识。教师具备美学渗透意识,以美学的标准要求自己,才能有效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保证健美操教学中美学的渗透效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5]。
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是提升学生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高校在选聘教师时,要以理论、实践为依托,以美学素养为标准,目的是使教师能将自身的美学素养高效应用于健美操教学中,使学生在健美操学习过程中感受体育美,增强对美的认知,提高审美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健美操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健美操教学是在教授学生健美操动作的基础上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进而深刻理解健美操的内涵及内在美。美学教育主要是通过情感教育进行渗透,通过陶冶学生的情操,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学生在健美操学习过程中能将抽象思维转化为知觉思维,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情感升华,进而提高探索美的能力。
健美操本身蕴含形体美、动作美、音乐美、创意美、精神美、编排美,在渗透美学时要先明确具体渗透要素,以使美学渗透更具针对性。首先,渗透体形美。健美操是通过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协调连接展示身体的体形美。在渗透美学时要通过动作的核心力量有效锻炼学生的关节、肌肉、韧带及器官,以强健学生身体,塑造学生体形。其次,渗透运动美。健美操在表演时动作的艺术性比较强,表演者在运动过程中通过身体的静态美和动态美,能有效展示健美操项目的综合美。表演者在表演、舞动、转体、绕环等动作时,通过力量、速度、姿态的结合,能有效展示健美操的动作之美。再次,渗透文化美。健美操是一项体育运动项目,同时也是身体文化的展示。教师在教学中要渗透文化美,通过对健美操文化价值的尊重,通过学生个性化表演,体现健美操人性之美,进而培养学生坚韧的性格,使学生将知识与技能融合,最终实现身心发展。
为了更好地实现健美操教学中的美学渗透,教师要以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为切入点,全方位多角度发挥健美操的审美教学价值。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要将健美操中蕴含的美学特性全部挖掘出来,并融入日常教学及训练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健美操的感染力,使学生间接接受美学教育。教师要根据健美操的美学特性进行教学内容创编,在尊重学生认识规律的基础上提高内容的美学渗透效果[6]。
为了有效渗透美学,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为美学渗透提供最佳路径。在教学中,教师要将美学渗透作为日常教学的重要部分,强化美学渗透效果。教师要积极探究美学相关元素,通过加强师生互动,给学生传授更多美学知识,使学生在感受健美操综合美的基础上提高审美能力。如学校可以为学生的健美操训练提供优美的场地,通过环境美化和现代技术结合等,使学生在美的环境中接受熏陶,最终提高审美素养。教师可以对健美操的动作进行创新设计,在原有内容基础上融入美学因素。如果学生喜欢音乐,可以结合音乐进行健美操的动作编排,既能提高学生的训练兴趣,又能使学生根据自己喜爱的音乐感受健美操动作,进而体验健美操的内涵美,并通过自己表演将这种内涵美展示出来,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到训练活动中来,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
总之,高校健美操是深受大学生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项目,健美操集音乐美、动作美、活力美于一身,在健美操教学中渗透美学教育,能有效发挥健美操的美学教育价值,培养学生的美学素养。教师要强化健美操教学中的美学理念渗透,通过提升自身的美学素养,明确美学渗透要素,通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美化,在强健学生身体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