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州市潞城小学 顾金莲 蒋彩华
常州市潞城小学是一所近百年的老校。踏实、勤恳的一代代潞小师生勤教善学,“诚善”校园文化特质日渐清晰——“诚”:一是做人诚实,说真话;二是做事诚信,敢担当;三是对人诚恳,善纳言。“善”:一是勤奋善学,多读书;二是实践善思,讲方法;三是合作善行,勇创新。学校现有教学班级37个,教师109人,其中市级五级梯队教师37人。
学校多年来致力书香校园的建设,通过课题和项目建设的方式,取得了一定的经验,营造了一定的氛围。学校主动发展项目“基于‘经典阅读’的校园生活建设”获常州市相关评比二等奖;顾金莲老师领衔的常州市级重点课题“数字化环境下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研究”和区级课题“小学‘经典阅读’的研究”顺利结题,课题成果在全校辐射。校语文学科组织的“金秋读书节”获区优秀少先队活动评比一等奖。这几项主要项目活动和研究的成功开展,基本实现了大阅读推广的第一级目标:培养潞小师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激发师生自觉的阅读动机,养成阅读习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核心素养的提出,也使基础教育聚焦人的全面素养持续提升。阅读教育已经成为当下的共识,是强有力的抓手。“新基础教育”倡导的生命教育理论、终身教育理论等经典教育学理论,均强调作为完整的人的科学与人文教育均衡发展。“善读”,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不偏颇;真正促进一个具备生命自觉的“接班人”的不断成长。
学校实施教育教学全面改革,要不断改善学生的在校生活状态,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教育科研的范式,需要激发师生的主动发展,就学生和教师个体而言,阅读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善读”项目的根本目标之一,正是帮助师生走出时空界限,主动追寻精神、文化、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不断发展。同时,学校现有书香校园建设基础,也呼吁“泛”读的日常化、“深”读的策略化,教师研究力的提升,儿童立场的深入,“善读”项目应运而生。
在升学压力之下,家长普遍重视学生的学科成绩。现在小学统编版语文教材的使用,强调大量阅读,每一册都有推荐书目,各校各年级积极开展这些书目的阅读,使得“阅读”深入各学科教师心中,且更多倾向于语文的文学阅读。仅这两项,就很容易使学生的阅读走入参考书、习题集、文艺小说的学习“峡谷”。所以,学校的“善读”行动,就可以带领教师从“体系”的角度,正视各学科核心素养与相关阅读的关系,科学架构学生的阅读内容,课内外融合,全面发展,综合提升学科的教学质量。
校园、家庭是学生阅读活动的主要区域,各类图书馆也是“善读”行动的重要资料来源。教育在每时每处,整合多方资源和力量,实现教育的整体性,是这一行动想要达到的预期。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形成的良好阅读习惯,也会在其今后的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有利于全民阅读活动的推广。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
在“生命自觉”教育中,善于阅读对学生三大核心素养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但是分散到各学科教学活动中,阅读就成了语文学科的事情了。阅读对于各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培养,起到怎样的作用?关联度有多少?这是需要教师去进一步调研。
十大国家课程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开展阅读教育活动的,往往仅限于语文学科。而语文学科开展的阅读活动,从内容上来看,又绝大多数都是人文性的,对于促进人的自觉发展,有失偏颇。因此,我们设计了“阅读与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关系的调查与分析”的调查问卷,对全校师生发起问卷调查和结果分析,准确把握学校相关现状。
学生在校期间,大部分时间处在课堂学习状态,各学科教学与阅读活动之间如果是分割状态,将增加师生的课业负担。学生的阅读储备和经验,阅读“树”中的相关阅读材料,在学科课堂教学中加以运用,是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实施的必要方式。
在这一板块建设内容的开展上,进一步分解建设小的“学科群”:(1)语文、英语、道德与法治、综合实践;(2)数学、科学、信息;(3)音乐、美术、体育。
一号“学科群”,课堂基于阅读材料展开,这一类别的学科中,阅读的运用与学科研究交集最大,需要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包括:精读与略读、圈点批注、形象分析、主旨赏析、课内外迁移、简单文献研究的方法等;二号“学科群”,数学、科学、信息的学科技能练习较为突出,需要研究:该类学科中阅读材料运用的育人价值、运用案例分析;三号“学科群”,包含了各自的发展史,对审美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研究:阅读材料运用的育人价值、材料分类。
学科不各自为政,而是围绕学生个体自觉成长展开课程建设,那么从阅读促进这个角度来看,需要有一棵类似于“树”的同步阅读内容架构。阅读“树”分为“人文”“科学”两大分支,“人文”可衍生出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其中文学又涵盖诗歌、小说、传记、散文。而科学则包罗了自然、信息等。
“阅读生长树”在内容架构上,重视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阅读能力序列上,还将分低、中、高列出“阅读树”1~3级,各学科结合教材和学生需求,列出三级推荐书目。学生个体根据推荐和自己的能力,期初绘制“阅读成长树”,从小增强“均衡”阅读的意识。
在学生个体广泛阅读、均衡阅读的基础之上,需要对经典的书目进行“深阅读”,并提升个体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这就呼唤适用于多学科协同开展,同伴的、师生的合作式阅读形式。三级“阅读圈”,包括“班级阅读圈”“年段阅读圈”“图书馆阅读圈”。
“阅读圈”是由选择相同阅读书目的学生组成的小型的、学生主导的、展示型的阅读讨论小组。可以包括六个角色:组织讨论者、词段大师、生活联系者、主题分析者、文化联系者、本轮活动总结者。每位成员在教师、家长指导下独立通读书本,并根据自己在小组中所承担的特定角色和职责完成针对性记录,撰写角色日记。随后,各位成员将自己的观点在小组内进行分享,小组再在全班进行简单汇报。完成本轮讨论后,小组成员角色轮换,组成新的下一轮阅读小组,进入下一个“阅读圈”。
在善读行动中,低、中、高三个年段的“阅读圈”开展从指导到半指导,再到学生独立自主开展,实现学生合作、研究能力的逐步发展。
在这一板块的项目建设中,主推年度“阅读生长树”认证活动的实施,着重进行认证活动的策划、实施、效果评估。
我校的“金秋读书节”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一届,加之日常班级共读活动的开展,本校的师生阅读兴趣、阅读氛围、阅读方法都有比较好的基础。但在阅读促进个人自觉主动成长方面的作用还有待发掘。
学校学生部和教师发展部将联合策划,在读书节上,扩大读书节对个体主动自觉成长的激励作用,设立“阅读生长树”认证活动。认证团队:各班班委;认证依据:两个学期的“阅读成长树”图谱,参加各级“阅读圈”的日记记录;认证表彰:在通过本级认证的基础之上,开展各级校园阅读之星申报,本班指导老师投票通过后,进行风采展示、专场经验介绍会。在善读行动开展过程中,征集“善读”形象,使用于每一项校园“善读”活动的过程之中,包括人物形象、形象表情包、征集“阅读生长树”认证卡。每一个学生的认证材料,汇入当年的“成长足迹”。
指向“生命自觉”的学校“善读”行动的建构,进一步深化学校改革,通过加强“泛阅读”架构,提高学生的“深阅读”能力,推动“活阅读”行为,推进了学校学科群的建设。通过阅读打通各学科教学的壁垒,促进各学科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从而促进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培养健康主动发展的新时代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