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 疑:平湖中学
首先,一些试题的材料直接来源于教材。
其次,试题隐藏了大量的课内信息,所考查的知识点很多都来自课本。
你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碰到了哪些难题?
欢迎发邮件“我要提问+ 具体问题”到ztyuwenke@qq.com,并留下你的学校、班级和姓名。
你将在两周内收到回答。提出的问题如果被杂志收录,你还将收到稿费哦!
“zhg”同学发来邮件提问
高考复习,看语文课本有没有用?
很多同学都存在一种思想误区,认为一份高考语文试卷中,除了名句默写题与教材有关,其他试题都和教材没有多大关系。其实,语文高考复习回归教材尤为重要。
首先,一些试题的材料直接来源于教材。从近几年的浙江高考卷来看,文言文的虚词词义理解题,选项语料共八句,其中四句必然出自必修教材里的文言文。文化经典题的语料多数也是取自《<论语>选读》教材。
其次,试题隐藏了大量的课内信息,所考查的知识点很多都来自课本。
如2008年诗歌鉴赏题的第1 小题,考查“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两句的用典,前一句的典故与苏教版教材(必修五)课文《渔父》相关,后一句的典故与苏教版教材(必修四)课文《琵琶行》相关。2018年的诗歌鉴赏题,考查了“点染”手法的运用,“点染”手法在苏教版教材(必修四)《雨霖铃》的课后“文本研习”中有专论,同样也是高考试题回归教材的典型例子。
很多文学类文本阅读题,看似和教材关联不大,其实考查的知识点也都来源于课本。2008年文学类文本阅读第21 题“赏析文中人物形象及其作用”,将苏教版教材(必修二)《祝福》中的“我”与文中的“我”进行对比,启发学生思考,同样也是教材知识的迁移。2019年文学类文本阅读第12 题“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征”,考查了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课本中有关“叙述”的相关知识,同时也与苏教版教材(必修二)中的写作指导《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有关。这些试题都与课本中的知识相关,有效地考查了同学们对课本知识的把握情况及知识迁移能力。
由此可见,高考复习,切不可漠视教材。
“橘子皮”同学发来邮件提问
总听老师说“‘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主谓短语可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成为一个独立的句子,比如“周公被逮”。但是在文言文中,当主谓短语充当句子其他成分,如主语、宾语和状语,就需要在主语和谓语间插入一个“之”,从而让这个主谓短语无法独立成句。这时候“之”的用法即为“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主谓短语充当宾语,如《五人墓碑记》中的“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周公被逮”这个主谓短语充当整句话中“记”的宾语,用“之”让这个短语无法独立成句,整句话译为“我还记得周公被逮捕”。
主谓短语充当主语,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这个句子中,“之”位于主语“吾妻”和谓语“美”之间,从而让“吾妻美我”这个短语不能单独成句,而是成为“……者……也”这个判断句的主语,整句话译为“我的妻子称赞我美,是偏爱我”。
主谓短语充当状语,如“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这个句子中,“之”放在主语“大阉”和谓语“乱”之间,从而让“大阉乱”这个短语不能独立成句,而成为整个句子的状语,译为“当魏忠贤作乱的时候”。
“橘子皮”同学发来邮件提问
学习语文,有必要做错题集吗?
语文试卷中的题目都很长,感觉抄写起来很费时间。
学习语文,做一本错题集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可以通过错题集来提醒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也可以利用错题集来积累一些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它是专属于你的复习宝典。当然,整理错题也要讲究方法。
摘录错题,须分门别类集中归纳。比如语病题中,语病主要分为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不合逻辑和表意不明六大类型。摘录错题时,需要根据语病特征进行分类整理,便于日后纵向比较,寻找此类语病题设错的内在规律。
分析错题,找出错误根源,弥补知识点漏洞。如果是简单的字音、字形、标点错误,只要把原来的错题抄下来,再在错的地方加上简单的注释,就可以清晰地反映出错的原因。如果是词语、病句这样的选择题,摘录自己判断有误的选项,对该项做简单分析即可。若是阅读理解方面的错题,可以只抄题干,略去材料,注明该题考查的知识点,把思路突破方法、解题技巧写下来。
最后,要重做错题。重做错题的理想境界是见到做过的题型不出错。如果重做错题再出错,就必须加倍重视,要反复研究,尤其要在考试前拿出来再做一次。
很多同学都觉得摘录语文试卷上的错题很费时间,其实现在可借助的工具很多,比如可以用拍立得、“喵喵机”等给错题拍照并打印出来,也可以复印试卷,剪下错题粘贴。更何况,摘录错题时,很多题目的题干、材料没必要逐字逐句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