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哲学语境下的新时代我国乡村小广场特色体育文化审视

2020-12-30 00:54王晓林
关键词:广场形式居民

王晓林①

(重庆交通大学 体育部,重庆400074)

0 引言

乡村小广场体育文化是乡村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国家文化体系的重要内容. 近几年来,逐渐形成以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彰显乡土地域文化、标识讴歌时代主题和引领创新时尚文化为主要特色的多元化的乡村体育文化形式[1],是乡村居民长期历史实践活动的结果,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的普遍关注. 但是,通过查阅大量的学术文献来看,国内学者只进行过“相关性”研究,呈现出对象宏观、内容大同小异、分析不透彻、时代感弱等特点,极少有专门针对乡村小广场特色体育文化的“具体性”研究[2-4]. 为此,运用多种体育科研方法,在哲学语境下对乡村小广场特色体育文化进行深入的系统研究,这样能更好地认识、创新与发展乡村特色体育文化,具有较强的学术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应用价值.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新时代我国乡村小广场特色体育文化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运用中国知网(CNKI)、硕博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文献检索平台,查阅有关乡村小广场体育文化研究的相关文献50余篇,为研究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网络调研法:登录相关网站调研且掌握最新研究动态,为研究提供最前沿的信息数据.

归纳分析法:对各种信息和数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与分析,获取有价值的可借鉴的研究素材.

数理统计法:整理统计信息数据,并运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绘制表格.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新时代乡村小广场特色体育文化的形成背景

1)体育健康观的确立激发乡村居民参与体育健身锻炼的热情. 通过文献检索发现,在我国农村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体育文化形式. 尤其是唐宋朝以来,除军队体育以外,出现宫廷体育、寺庙体育和民间体育,形成蹴鞠、驴鞠、秋千和弈棋等体育文化活动形式. 由于受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我国南北方乡村出现以传统养生健身为主要形式的中华武术套路以及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活动[5]. 而到近现代,随着西方体育项目、形式的传播与流入,我国乡村居民体育健身观念逐渐融进西方的“身心二元论”哲学思想. 可以说,西方体育思潮、中国传统哲学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交汇贯通使我国乡村居民对体育健身健心锻炼的认知水平得到强化与提升. 尤其是最近几年,乡村居民的健康意识更加明显,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活动形式不断涌现[6].

2)生态体育观的形成提升乡村居民正确处理体育、人和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能力. 大量的学术文献研究表明: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乡村居民对于生态体育观的认识不仅是停留在表面上,更能够体现在具体的实践行动中. 在选址、兴建、规划、布局、改造乡村小广场的过程中,呈现出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尊重和忧患危机意识[7],开始以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思维方式重新审视体育、人与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指引乡村居民从事各种体育文化活动. 尤其是进入新时代,随着乡村居民生态体育认知、意识和思想的转变,多数乡村居民有能力根据自己的需求改造客观的自然界,来满足自己的健身诉求,从而形成多种多样的体育文化形式.

3)人全面发展观的引领增强乡村居民的文化创造力. 在乡村小广场体育文化经历萌芽、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乡村居民也利用各种途径使自己的文化修养、欣赏水平和创新意识得到提升,个体间的文化差异逐渐缩小,群体文化认同很容易形成,这有利于新的文化形式的生成. 在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发展中,他们的思维方式与时代相适应,能充分挖掘和创新乡村独有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俗民风、传统文化以及技艺等资源,将其融入到乡村体育文化活动中来. 可见,在文化创新发展过程中,有效地激发乡村居民的文化创新能力,也使乡村居民的文化自信得到锤炼和提升[8].

4)体育强国梦的构思唤醒乡村居民的强国夙愿. 在新的历史时期,乡村居民对体育拥有更高的诉求,追求体育新时尚已成为乡村体育发展的动力和加速器. 多年来,在乡村互联网、电视、微信等平台不断完善的基础上,西方体育的观点、理念和文化思潮也涌入乡村,使中西方体育文化在冲突、妥协与融合中交汇贯通,虽然导致乡村居民的体育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着变化,但对于各种“体育现象”的理解会运用哲学观点进行科学评判,强国愿望和意识也会油然而生. 尤其是在体育强国目标的指引下,乡村居民将会通过体育价值观教育、发展体育文化产业等途径不断创新发展乡村体育文化[9].

2.2 新时代我国乡村小广场特色体育文化形式

1)以唯物史观审视乡村小广场特色体育文化形式的历史性和民族性. 通过调研发现,我国拥有众多的民族体育文化活动形式,90%的民族体育文化形式来源于乡村(见表1),例如瑶族盘王节舞、蒙古族那达慕、舞狮、赛龙舟、踩高跷、东北大秧歌、射箭、赛马、达斡尔曲棍球、满族珍珠球、赫哲族渔猎、北京天桥中幡、抖空竹、黑龙江省望奎皮影、海伦剪纸和兰西挂钱等,这些都是乡村居民在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是在原有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他们的长期不懈努力把我国大量的优秀民族体育文化有选择地继承并创新发展[10],既彰显地域特色又弘扬民族文化.

表1 我国乡村小广场特色体育文化形式与特色

2)以文艺观审视乡村小广场特色体育文化形式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和体育精准扶贫政策的指导下,不仅乡村居民的整体文化修养得到提升,而且对文化艺术形式的追求与理解也在提升,可以用文化艺术改造、诠释、设计和创造乡村小广场的体育文化形式(见表2),例如以美丽乡村街道布局规划、乡村广场文艺庆典专题汇演、古村落建筑风格(如西安平遥古城、福建永定客家土楼等等)等形式发展乡村休闲健身旅游. 可见,这是用艺术形式去塑造和替代体育文化形式,形成一种开放的多元化的文化形式,同时也提升人们的艺术鉴赏效果[11]. 在用艺术作品展现体育文化形式的过程中,运用辩证的思维去分析文化艺术领域中存在的各种弊端和错误思潮,使乡村小广场特色体育文化形式真正彰显社会正能量和肩负时代使命.

表2 我国乡村小广场特色体育文化形式与特色

3)以实践观审视乡村小广场特色体育文化形式的健身性和娱乐性. 国家颁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和《体育强国建设纲要》3个文件把我国城乡村居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新时代实施民生工程的重要体现,城乡村居民的健康思维和行为方式发生变化,使乡村居民在农闲、春节和传统节假日中追求和尝试健康、健美、休闲、娱乐和竞技等多种体育实践活动,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逐渐形成多种多样的体育文化形式(见表3). 而一些深度贫困地区的乡村也规划兴建小广场,为留守老人、儿童、妇女、残疾人以及返乡农民工提供健身锻炼的场所[12],形成一种全新的体育生活方式,丰富乡村的体育文化生活.

表3 我国乡村小广场特色体育文化形式与特色

4)以发展观审视乡村小广场特色体育文化形式的创造性和创新性. 按照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实践方式[12],乡村居民根据社会发展和个体需要,在原有文化形式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改进、创新和创造各种各样的体育文化形式(见表4),受到人们的喜爱,并得以继承和发展. 例如广场舞是目前我国城乡村最为典型最为盛行的体育文化形式,在动作技术、曲风、韵律等方面不断地创新发展,极大地满足不同年龄阶段不同阶层的人们的健身需求. 而东北地区的一年一度的冬季冰雪体育文化艺术节,则满足乡村冬季户外健身、观赏和娱乐的需求. 可见,这些文化形式的创新与发展体现出乡村居民在体育文化发展中巨大的能动力和创造力[13].

表4 我国乡村小广场特色体育文化形式与特性

2.3 新时代我国乡村小广场特色体育文化的功能分析

1)文化功能. 文化的功能就在于文化能反映出人的本质属性,反映出人在社会文化实践过程中巨大的推动和改良作用,体现出人在创造先进文化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人的思维、行为、意识、存在和批判能在文化活动中得以体现. 乡村小广场特色体育文化作为乡村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是乡村居民在改造乡村文化生产实践中形成与发展的,他们把乡村的宗教思想、乡土乡情、娱乐方式、民俗习惯、渔猎文化、农耕文化和民族民俗等历史沉淀与遗存丰富发展成为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形式[14],并最终通过各种文化形式实现地域认同、族群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

2)经济功能. 经济功能是乡村小广场特色体育文化所具有的经济价值和发挥的经济效益,是乡村文化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达成协同一致的结果,在体育文化实践活动中形成文化生产、利益分配、物品交换和消费关系,通过这种直接的间接的文化生产实践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15]. 因此,在多种特色文化形式实现融合、并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各种经济利益对外界游客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可以通过体育文化艺术展演、竞技、比赛、观赏、娱乐、休闲民俗文化盛会,打造乡村体育文化旅游品牌,构建体育文化产业链,为脱贫、就业和创业创造条件,从而推动乡村经济实力快速增长.

3)教育功能. 实践证明:文化是可以通过传递社会正能量、塑造优秀道德品质、转变价值观和端正人生态度等教育实践活动来提升乡村居民的文化素养,作为一种公开、公平、自由的文化教育课堂[16],其教育过程注重社会各阶层的教育公平,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从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在文化教育的大课堂中,不断地改变着乡村居民的思维观念,通过文化教育实践活动使他们学会融合与包容、论证与思辨,与时俱进,在创新和改革中不断丰富体育文化的形式和内容,创造出符合时代特色的文化形式,真正起到文化教育引领作用.

4)政治功能. 政治功能主要体现在民间文化交流活动,众多的体育文化形式在开展国家、省际、乡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多民族多地区团结共赢,促进多元文化融合共享,建设文化强省强国的过程中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17]. 可见,它所具有的政治影响力已经不是单纯的乡村社会现象,所涉及到的国家政治思想和利益在体育文化活动中时隐时现,一系列特色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和文化形式的创新发展不仅反映出乡村居民对国家发展的看法和观点,而且也呈现出国家繁荣发展的新气象.

2.4 新时代我国乡村小广场特色多元体育文化发展的未来思考

1)国家层面. 通过文献检索情况来看,除《农村体育工作暂行规定》(体群字[2002]53号)《关于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功能进一步加强农村体育工作的意见》(体群字[2010]128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农办发〔2017〕11号)3个专门针对农村体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外,在文化强国的大背景下,政府还要制定切实可行且具有针对性的乡村体育文化政策,在改善体育发展环境、体育文化产业创新、体育商品流通和体育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引导、倾斜与支持,这有利于实现乡村特色体育文化发展多样性和增大乡村体育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总量中的比重.

2)人才层面. 体育专业人才是乡村多元体育文化发展的组织者、指导者、实践者和创造者,在乡村体育文化工作中从事着教育、指导、培训、创作、设计、管理等实践活动,对文化质量的提升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18]. 需要强调的是,“人才”不仅是指体育学科领域中的各类人才,而且也包括来自经济学科、管理学科、社会学科、艺术学科等学科领域中的人才,合力创造出多元化的具有特色的乡村体育文化形式,使乡村特色体育文化有品牌、有内涵、有品位和有引力. 而对于乡村管理者来说,除要加强自身修养外,还要通过多种渠道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突出人才队伍在未来乡村特色体育文化形成与发展中的引领和决定作用.

3)物质层面. 在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政策下,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撑,改变现有经济状况,让乡村居民有剩余资金去购买必需的实物性体育商品. 由于“大数据”在体育学、物理学、生物学、生态学等领域以及军事、金融、医疗、通讯等行业存在已久,引发互联网信息技术遍布社会每个角落,为人们提供一种全新的看待世界的方法. 所以,乡村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5G)的契机,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普及推广计算机信息技术,通过新媒体、QQ、微博、微信和抖音等平台让乡村居民快速便捷地关注体育、认识体育、传播体育和评论体育. 可见,未来的乡村体育文化建设将会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的突破口和全新领域[19].

4)社会层面. 社会力量主要包括国内外企事业单位、个人、公司、社会机构、非营利(团体)组织、非政府组织等,它为体育文化发展提供资金、技术、培训和咨询等方面的支持,是乡村特色体育文化发展不可或缺的外部力量[20]. 因此,乡村管理者要坚持“走出去,迎进来”的原则,广泛吸引社会外来资源参与乡村特色体育文化建设. 目前,“全民健身路径工程”、“雪炭工程”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已在全国范围内顺利开展,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在部分发达乡村已初步建立,这些都是“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和支援的结果.而未来是要调动社会力量转移支援目标,重点对革命老区、深度贫困地区及边疆地区进行全方位的支援,达到未来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全覆盖,使我国乡村小广场体育文化均衡可持续发展.

5)治理层面. 乡村体育治理是国家体育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要在乡村体育文化活动中不断提升乡村体育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监督的能力,尤其在人才培训、组织管理、规章制度、生态环境等方面加大治理的力度,为乡村体育文化培育一个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 为此,在未来发展中,乡村必须要加强乡村体育治理体系建设,使管理具有科学的规范性和程序性,使制度具有合理的约束性和激励性,确保开展乡村体育文化活动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21],更加科学地分析、纠正、解决和预防在乡村体育文化发展中容易出现的各类问题.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乡村小广场特色体育文化的形成背景是体育健康观的确立、生态体育观的形成、人全面发展的引领和体育强国梦的构思.

2)通过唯物史观、文艺观、实践观和发展观审视,我国乡村小广场体育文化形式具有历史性、民族性、艺术性、观赏性、健身性、娱乐性、创造性和创新性.

3)我国乡村小广场特色体育文化具有文化、教育、经济和政治功能.

4)乡村小广场特色体育文化的未来发展要从国家、人才、物质、社会和治理5个层面统筹协调进行.

3.2 建议

1)加快乡村体育精准扶贫力度,提升乡村体育文化活动的品质和层次,缩短城乡差距,实现均衡发展.

2)提升乡村居民的体育文化修养,增强改革创新意识,构建适应乡村体育文化发展的文化管理制度,确保乡村体育文化活动有序进行.

3)发展乡村多元产业,提升乡村经济实力,确保有更多的剩余资金满足乡村体育文化建设需要.

4)随着国家农村政策的调整,要在发展中整合各方力量,获得更多的支援渠道和手段,推动乡村小广场特色体育文化建设步伐.

猜你喜欢
广场形式居民
布鲁塞尔大广场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石器时代的居民
在广场上玩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广场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圣诞暖心逛店之屯门市广场篇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