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星李洁
(1.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 昆明 650000;2.云南财经大学 云南 昆明 650000)
体育会计,属于会计领域中的一个专业门类,即利用会计学的基本知识、理论、原理及管理办法,结合体育自身特征尤其是体育经济运行的特点,来管理和规范体育经济活动、保障和实现收支平衡、促进和推动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同时还要对体育经济活动进行监管,保障体育领域中经济活动正常开展。从这一角度来看,体育会计就是会计的下位概念,是我国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从体育角度来看,体育会计则是通过各种会计手段,在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范围内,在保障体育资金合理利用的基础上,保证体育事业正常开展,并追求体育经济利益最大化。但体育的主要功能并不是单单发展经济,就经济效益而言只是体育功能中的一部分,而不是所有功能。因此不难看出,体育会计作为体育的下位概念,是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而言,我们都可能会对体育会计概念的理解产生误差,但对体育会计本质的认识和把握上不会发生偏差。我们只要掌握会计知识、利用会计手段,合理高效地使用好体育资金,就一定能够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但无论如何都不能使体育会计成为空中楼阁,我们必须脚踏实地做好体育会计工作。虽然我国体育会计管理工作起步较晚、理论较弱、人才较少,但只要我们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善于总结反思,就能够弥补短板、后来居上,促进体育会计管理不断提高。当前对于我国而言,最为关键的是要利用好体育会计这一手段,使其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体育会计管理制度,进一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体育会计学科,培养体育会计管理专门人才,为把我国建设成现代化体育强国而奠定坚实基础。
我们深知与西方一些体育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体育会计管理模式只能算作是刚刚起步。由于我们缺乏体育会计管理经验、体育会计专业化程度不高、体育会计文化底蕴不深等原因,加之全社会还没有形成对体育会计管理模式高度重视的氛围,体育领域对创新体育会计管理模式认识还不够深刻、理念还不够牢固、掌握还不够全面,依旧存在认为体育事业只要抓人才、抓纪律、抓训练,就可以出成绩的陈旧观念,而忽略了抓制度、抓管理、抓监督才是根本,尤其是忽略了抓好体育会计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发展。正是由于这些片面观点的存在,才导致既不能充分发挥体育服务人民群众的积极作用,也严重影响和阻碍了体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从会计行业整体发展状况来看,我国会计管理起步较晚,专业化程度较低,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不完善。尽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会计管理行业特别是体育会计管理模式仍然停留在记账、报账的初级阶段,没有发挥出对体育事业和体育经济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督的作用。概括看来,我国体育会计管理模式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是体育会计管理制度和相关法律体系不健全、不完善,没有完全覆盖各级各类赛事活动中的会计管理对象,可能造成部分体育项目失去有效监督,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另一方面是没有建立健全有效的管理监督制度,缺乏必要的手段和方法,对于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没有制定预案,在工作中可能造成不必要的纰漏。
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基础比较薄弱,而发展体育事业实现体育强国的目标,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没有办法“一步到位”。因此,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只有不断提升体育会计管理模式的信息化水平,实现“互联网+”背景下体育会计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才能确保体育赛事圆满成功,进而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最终实现我国体育强国建设的目标。
由于我国会计管理工作起步较晚,基本都是学习借鉴西方的会计知识和从业经验,没有探索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和会计管理知识体系。对于创新和发展体育会计管理模式而言,首先是要培养专业化的体育会计人才队伍。专业化程度低的原因根本在于我们对体育会计管理模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更没有将其纳入我国的体育发展规划和体育建设纲要之中;还在于我国高等院校没有设立专业科目、开设专业课程,以及没有规划培养专门的体育会计人才,这并不利于我国培养体育会计专业人才。因此想要我国体育会计管理模式创新发展,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
随着我国体育会计管理工作的快速发展,有效地监督了体育经费的支付流程,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依旧有一些不作为、乱作为、甚至腐败现象的发生,这说明我们的体育会计管理模式还没有得到充分运用,其管理职能也没有得以有效发挥,甚至是监督乏力。内部监督制度不健全,外部监督效果不明显,全程监督力度远远不够,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制度建设不完善。在上文分析中也提到,我国体育会计管理的制度建设不完善、不细化、不全面,相关法律法规有所缺失,直接导致了体育会计管理模式在实际操作中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审批流程等关键环节不严格、不规范,甚至存在管理模式标准的不统一、不确定的情况,就更容易导致工作中出现纰漏;
二是责任划分不明确。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在体育会计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之后,往往因为责任主体的不明确,而无法追究责任、认定责任,从而导致监督管理“形同虚设”。其主要原因就在于责任划分不明确,主体责任人不确定,而这不仅会导致监督不到位,还会导致“有些事抢着干、有些事无人干”的工作困局。因此必须规划职责、明确责任、责任到人,才能做到事事有人做、事事有监督;
三是缺少第三方监管。提到体育会计管理模式的监管,一般想到的便是要加强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然而却忽略了第三方监管。无论是内部监管还是外部监管,其监管主体都不可避免的会发生业务上、工作上的相互交织,导致产生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情况,这种情况导致在监管工作中带有“人情味”。这样的“人情味”往往会导致造成不可低估的损失,在工作中是不可取的,尤其体育会计管理模式中是绝不允许存在的,否则直接影响监管效果。聘用专业的第三方监管平台或监管机构,可以规避这些问题的发生,充分发挥体育会计管理模式的功能,在监管工作中确保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高效。
创新新时代中国特色的体育会计管理模式,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健全现代化体育会计管理制度,制定体育和会计相融合的政策法规,用政策引导发展、用政策规范发展、用政策鼓励发展。首先必须提高站位、高度重视,要始终如一的大力肯定体育会计管理模式对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体育强国建设所带来的重要作用;其次必须正确把握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一矛盾,因地制宜,联系实际,科学精准地制定政策法规,切不可盲目攀比;第三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不能一味地依靠政府投资和财政支持,要让更多的人才、资本等社会资本和社会资源进入到体育事业当中,运用好体育会计管理模式这一关键法宝,更好地为体育强国建设服务、更好地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服务。
进入新时代,我国的体育会计事业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这就必然要求我们努力创新体育会计管理模式,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会计管理模式,使我国体育会计管理模式从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从服从型向服务型转变、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强化全面预算管理。做好预算工作,就相当于牵住牛鼻子、抓住了主要矛盾,为运用体育会计管理模式开展相应工作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建立信息化运行模式。发展体育事业,用体育会计管理模式来促进我国体育文化和体育经济健康有序发展,还要求必须利用好互联网,这不仅是高效办公的需求,更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第三,加强部门间通力合作。建立健全新时代我国体育会计管理模式,不是某一个部门、某一领域的事情,必然会涉及到多部门、多领域、多行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部门间的通力合作,全方位合作、多层次协作,共同形成推动创新体育会计管理模式的强大合力,从而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实现大跨越;
第四,加快制定统一高效的标准模式。标准模式的制定和统一,对于充分发挥体育会计管理模式的作用至关重要,同时标准的统一化成为了新时代实现我国体育强国梦的最强音。当前我们做好体育会计的融合发展,必须立足我国实际,吸收各地探索出来的好经验、好做法,博采众长、发扬光大,制定出科学管用、优质高效的全国体育会计管理模式标准化体系。
就目前体育会计从业人员而言,绝大多数从业人员并不是来自体育专业,而是来自会计专业,对体育领域及其体育经济的运行规律不甚了解,只是将会计管理模式生搬硬套到体育经济领域,很难做到体育与会计的融会贯通、共同发展。想要培养专业化的体育会计管理人才,一方面必须加强会计专业与体育知识的融合,牢牢把握体育经济运行规律,在实践工作中锻炼提高复合型体育会计管理人才的素质和能力;另一方面要在高等院校的体育学院(系)设立体育会计学专业或体育经济学专业,专门培养体育会计管理人才,从而推进体育会计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建立健全体育会计管理模式。为了我国发展体育事业、壮大体育经济,那么必须加快推进体育会计管理模式创新发展的步伐,推动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快速转变,从而让体育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服务、为祖国的繁荣强大而服务。
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要求必须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会计管理模式。本文剖析当前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研究把握今后的发展方向,并结合实际提出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的体育会计管理模式发展方法,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创造性的探索建立了新的发展路径。旨在促进我国体育会计管理模式的不断发展,进而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为体育强国建设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