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洁 佟强(通讯作者)
(吉林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12)
2020年春节期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我国大江南北,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事件。这场疫情对中国经济冲击巨大,今年的春节经济损失殆尽,餐饮、旅游、住宿、电影、娱乐、交通等重灾产业大多数处于停业或者是半停业的状态,体育由于具有实际参与体验属性,属于自身参与其中的群体活动,比如,体育赛事、体育培训、体育旅游等,这正是受到“居家隔离”影响最大的领域。尽管新冠疫情已经得到了控制,我省很多产业已经开始复工复产,但是疫情尚未过去,由于体育的非必要性,吉林省体育产业大多处于业务暂停经营的阶段。在接受央视《新闻1+1》采访时,国家体育总局疫情应对办公室副主任刘国永表示“所有的队伍不在国内进行移动,原地进行训练。”
俗话说“逢年胖三斤”,春节过后的健身房是增加收入的黄金时间。现在不仅新客户办卡、老会员续卡无法正常进行,健身房还要承担员工的工资和高额的房租,疫情给健身房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冲击。
春节假期历来就是旅游的旺季,受疫情影响,今年体育旅游降至冰点。以冰雪旅游为例,2月26日,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副司长彭维勇在提到冰雪产业时总结到 “最好的雪季与最短的营业”,全国多地方滑雪场的客流量呈断崖式下滑。我省体育用品市场虽然并没有像赛事等人员集聚型市场受到彻底的冲击,但也在经受挑战。延迟复工影响了生产和销售的各个环节,也影响了体育用品春节新产品的上市推广,同时因为居家隔离对消费者线上购物习惯的培养和持续影响,线下体育用品市场受到重创。
2020年2月29日,全国28个省(直辖市)零新增病例,尽管新冠疫情已经出现了良好的转机,但是疫情尚未结束,对体育产业的影响也依然在继续。短期来看,疫情对体育的影响是消极的,但是我们也看到了体育事业新的机会。
通过回顾非典疫情、汶川地震及这次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体育领域进行的研究,梳理体育理论的发展,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提供理论基础与实操经验。
通过中国知网以“非典”和“体育”为关键词检索,相关研究集中在2003和2004年,共有44篇文献,主题集中在体育锻炼、身体锻炼、体育运动、体育馆等领域,围绕当时热议的学校体育开展了非典后学校体育发展方向与发展策略的讨论,例如,崔永霞、吕世光、高玉敏的《“非典”时期我校学生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与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在封校期间,体育锻炼时间增加;锻炼项目丰富;喜欢体育的学生增加。但是随着锻炼学生的增多,学校体育场地不足的现象日益突出。
中国知网中,以体育和汶川地震为关键词的相关研究集中在2008-2010年,共有文献22篇,主题词主要是体育教学、体育锻炼、体育旅游等。与非典时期体育理论研究的侧重点相比,二者在体育锻炼领域有很多相似性,不同的是非典时期对学校体育有一定的突破,汶川地震时期在体育旅游方面有一定的创新。并且在汶川地震发生后,体育理论迎来了新时期,国家自科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都有体育在地震灾害后重建过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与发展策略的研究,不同于以往对体育赛事、体育教学、体育场馆的研究,展现了体育的学科话语权,促进了体育理论的发展。
自新冠疫情发生,关于疫情传播与防治的研究成为全球各界的关注焦点,引发了各种争议,有待进一步研究。体育理论界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快速传播过程中反应较快,首都体育界专家组织了在线研讨交流会并提出了抗“疫”策略上海体育学院专家团队分别在《人民日报》、《中国体育报》、《文汇报》、《学习强国》等权威媒体刊发抗击疫情文章,围绕培养复合型公共卫生与健康人才、体育细分行业抗击疫情的策略、体育企业运营与产业资源协同等开展了系列研究与分析,成都体育学院专家团队策划编著了《疫情防控居家健身指南》免费供读者下载阅读。
我国的体育行业作为经济文化的重要领域,在这次疫情防控的过程中展现了它特有的作用。在健康中国视域下,全民参与体育的风暴已经兴起,体育行业有足够的实力在这场全民疫情防控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1)身体健康。
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加,很多年轻人已经处于亚健康的状态,参加体育运动是最好的解决途径,体育运动对健康的积极作用已经是我们的共识。长期进行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抵抗力,在新冠肺炎爆发的初期,自身的免疫力就是最好的特效药。在健康中国进程中,体育发挥了重要作用,可谓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法宝。
吉林省的医护逆行者回到省内后在长白山进行14天休息,在吉林省体育局的支持下,医护人员加入到全民健身的热潮中,通过体育锻炼增强免疫、进行休整。
(2)心理健康。
这次疫情在挑战我们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在挑战我们的心理健康,灾难事件是导致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的因素。会跑App的创始人徐卫华致力于焦虑和运动关系的研究。他表示春节后,收到很多人的求助信息。影响群众生命安全的不只是新冠肺炎,还有背后的抑郁焦虑情绪。武汉儿童医院内,医护人员带领孩子们做广播体操,对于轻症患者来说选择一些可操作的运动可以帮助康复,同时运动对重症患者愈后的心理重建发挥重要作用。
在疫情防控过程中,社区普遍存在疫情防控力量不足,在全国防控战中,社区相当于“细胞”。只有切实且充分地做好各个社区的防控工作,我们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同时满足社区居民对体育锻炼的需求,才有可能提高全市、全省甚至全社会人民的身体素质。
(1)加强社区治理组织建设。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社区这个词频繁出现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会议上。这次疫情期间,我们也看到了社区防控的不足。在就业的政策方面,扩大社区工作岗位,把基层工作落到实处,增设社区体育指导员职位,在编制上加大社区基层人员编制,鼓励年轻人到社区基层工作,弥补社区工作人员的短缺,提升社区工作人员的专业性。使社区居民能切实享受社区保障、社区文化、社区体育服务等。从社区出发,为健康中国助力。
(2)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现代化的社区必然有科学、完备的基础设施建设,周边的健身场所关乎到居民的幸福感,是治国理政的重任。尤其是老旧小区,周围缺乏必要设施,居民的基本生活无法满足,更是无处锻炼,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对此也十分关注,鉴于这种情况,应该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充分发挥社区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为建设健康社区贡献力量。同时保证硬件充足,在应对冲击时,能切实满足居民的体育需求。做到社区虽小,五脏俱全。
我省体育市场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虽然数量多、但是大多规模小,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弱。面对疫情,很多体育企业选择静观其变,缺乏及时有效的应对。疫情给体育企业带来冲击的同时也酝酿着生机。
(1)扶持政策的制定。
疫情发生以后,我省为减轻疫情带来的影响制定了减免疫情防控期间中小企业租金政策。大大减少了中小体育企业的生存压力,作为新兴产业,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体育产业需要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充分利用财政和税收等工具,关注政策的执行情况,确保政策落地,为吉林省体育企业提供实际的支持。
(2)发展互联网体育,创新驱动。
现代化企业需要创新,疫情期间应对较好的企业普遍具有创新精神,体育教育培训市场迅速由线下转战线上,推出线上培训课程,以直播的形式带领大家动起来并实行监督打卡制度,开展网上体育营销,既留住了老顾客也开发了新客户。部分体育媒体宣布免费提供赛事转播资源,大受好评的同时也增加了广告收益,体现了体育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也不失为一种创新。加强数字化体育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体育明星、体育用品、体育赛事组织者、体育社团可以利用网络与大众互动,增强品牌认可度。
(3)体育供给跟上体育需求。
我省乃至我国的体育产业总体上处于中低端环节,国外的顶级联赛占据了体育竞赛市场,英超、意甲、欧冠等占据着荧屏;我省的体育健身市场推出的健身课程大部分是引进国外的课程,省内课程研发严重滞后,传统健身房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在体育用品市场,同样是国外产业占据主体,我省无论是研发、设计还是营销都急需加强。人们需求的升级对供给企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只有不断地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品牌内涵、才能够增强体育产业竞争力,促进市场良性发展。
孩子是民族的未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锻炼兴趣迫在眉睫。学校体育,在这个特殊时期,有特殊责任与使命。
(1)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者队伍建设。
学校体育工作者要提高自身的能力,改变学校体育教育的重点,不要一味追求体育成绩,要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带领学生寻找体育游戏的本质、探索体育精神的内涵。学校体育工作者需要分析疫情期间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的体育需求,帮助他们合理安排体育活动,自身也要起到榜样作用,带领学生把体育作为丰富业余生活的手段。
(2)着重培养学生体育意识。
学校体育不仅仅要提高学生体育技能,更要培养学生体育意识,树立终身体育观念。要思考一下,学生在课下是否会主动参加体育锻炼。有些学生表示,我做不了俯卧撑我体育不好,学校体育重在参与,体育成绩只是一方面,体育评价的方式也有待改变。这次疫情期间就暴露了学生体育意识的薄弱,在没有体育课、没有老师的监督下,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和强度大打折扣。学校体育要在学生时期播下体育种子,增加体育认同感。
(3)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相结合。
居家隔离期间,我们感受到了家庭体育的重要性,学校体育需要家庭体育的辅助,学校布置的体育作业让两者结合起来。同时家庭体育也需要学校体育来促进,运动会上增加亲子项目就是一种很好的手段。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举办的体育趣味赛目的是在居家隔离期间通过亲子运动来提高免疫力,亲子运动将是结合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的切入点。
本研究从健康中国视角入手,探讨体育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对健康中国建设的促进作用,得出吉林省的体育发展需要社区、市场、学校的共同努力。社区方面需要加强社区治理组织建设、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多主体参与社区建设;市场方面需要政策制定的扶持、互联网体育的助力,创新能力的驱动、体育供给的加强;学校体育需要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者队伍建设、着重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相结合。体育事业经过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挑战,一定会迎来新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