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人

2020-12-30 13:29张晚禾
中学生天地(C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选材小说同学

新鲁达广播电台九月开始播出一部新的长篇小说,一部英国或美国的小说《二手人》。作者我已不记得了,他的姓氏发音跟别人的姓氏相仿。写的是有关一个男人生活的故事,阴郁、冗长而烦琐的故事。

这个男人有一种难以消除的心病,即总是感觉到自己是个派生的、非第一手的东西,整个就是某种已有的东西的仿制品。确实地说,是某种原创物、某种新东西的临时凑合的代用品。

例如,他认为自己是从孤儿院领养的,就是说他有过生身父母,但不知是谁,也不知他们是怎样的人。有人亲生的儿子死了,就到孤儿院领养了他。因此他是代替某个人,也就是说,他本身并非人家正经八百的儿子,而是让他成为另一个死了的孩子的替身。

前三段情节描述他的青年时代。他在这样的一种信念中长大,即总是认为自己是某种别的、更好的东西残剩的糟粕。在第四段情节中他上了大学,并开始对柏拉图入迷。他完全理解那位哲学家在写理念和理念的影子时的想法,认为理念是独立于个别事物和人类意识之外的实体。永远不变的理念是个别事物的“范型”;个别事物是完善的理念的不完善的“影子”或摹本。存在着某种真实的、唯一的、不可重复的、因其单一性而完美的东西。还有某些模糊得多的模仿的东西,如同每种摹本一样,它是不连贯的、充满了不完美的光的折射的东西,因此也是虚假的、与“范型”隔了八丈远的东西。

这一段有点枯燥乏味。家里的收音机放在阳台上,因为我在给门上油漆,工人们在屋顶上干活,也在听那些有关范型和摹本及其导致的绝望的故事。

书中的主人公爱上了哲学。他步柏拉图的某个追随者的研究的后尘,写出了自己的硕士论文。我不记得那个追随者姓甚名谁,古希腊类似的姓氏多得是。最终发现,原来他的那篇论文竟然是一种无心的剽窃——他所写的内容跟另一个人早前写过的东西基本上一样。

接下来的几段情节中,他娶了一个离婚的女人——他是她的第二任丈夫。他的妻子从未停止过爱那位前夫。书中出现了这样的场面——我是在阁楼打扫时听到的——男主角在她的房子(因为房子是她的)的盥洗室的小楼内发现了那个人的盥洗用品,摆放得就像博物馆的陈列品。

最终他开始用那个人的牙刷刷牙,喷洒那个人的刮脸水,穿上那个人的长睡衣……这一切立刻使我想起了波兰斯基的《怪房客》,甚至不是想起电影本身,只是想起了我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时如何记住了房客。从墙上的洞里扒出的一颗牙齿——意味着一种征兆:他想干什么。然后是这位房客多次尝试自杀、跳窗,又费力地爬上楼去。没有结果的死亡没完没了。

再往后,在这本书中说明了主人翁原本是个继父,第二任父亲。他不能有自己的孩子,影子人是不能繁衍后代的。他这样想。他在某家出版社当编辑,修改别人的书。他想要写出自己的书,却总是在别人的那些书中找到自己的思想。那些书已经写出来了,他想做的事已被别人做过了。在电话簿中几十个不同的人拥有同样的姓氏,多半是由于这个原因,警察常常找他的麻烦,只因他的姓名跟某个婚姻骗子的姓名一模一样,这就使他不得安宁。除此之外,他跟某个不太受欢迎的政治家长得很相像,所有的人都把他跟那个人搞混。他的照片曾被贴在中学布告栏上,事后又被取了下来,由于弄错,又用另一个人的照片代替了他。

由于要去瓦乌布日赫运木板,我漏听了最后两段的情节。不知这个二手人的故事如何结束。但可以肯定,他最终必定会死去,像每个人一样。也许弄错了尸体,用另一个人的姓名埋葬了他。也许在下葬时旁边也在举行另一个比他更重要的人物的葬礼,铜管乐队的音乐掩盖了给他用录音带播放的神父例行公事倒背如流的讲话。

(节选自《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

带着这些问题,再读一遍文章吧!

(1)这篇小说在选材和行文构思上很有特色,请你就此进行赏析。

(2)有人认为小说中提到的“二手人”的生活是悲剧性的,你怎么看?

参与讨论:海盐元济高级中学杨建国老师

海盐元济高级中学高三(5)班林菲尔/ 葛铭君/ 黄瑞洁/ 曹 琳/ 朱元宵/ 刘羽洁

这篇小说在选材和行文构思上很有特色,请你就此进行赏析。

● 林菲尔

①选材新颖、构思独特,以底层老百姓为叙述对象,选用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将其魔幻化、夸张化,以小见大。小说情节与现实场景相互交织,虚实结合,增加了文章的厚度。

②小说以第一人称角度叙述,以“我”的口吻转述故事,角度新奇,让“我”来评价“他”的生活,充满人情味。

● 葛铭君

①小说选取了“我”听广播中播出的长篇小说这一背景,引出文章故事,从“我”这一视角转述故事中人物的行为,“我”的想法与广播小说的内容交替出现,使文章内容更丰富。

②以时间为序,记述小说中主人公的生活轨迹,展现了一个人自始至终都在做他人的复制品的悲剧命运,反复出现“替身”“代替”“影子”等词,强化悲剧意味。

③用碎片化的不同人生阶段的镜头展现小说主人公的人生,情节琐碎,连续性不强。

● 黄瑞洁

小说在选材上,截取平常人的日常生活片段,看似平常,实则表明“二手”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构思上,用广播内容和现实交错的结构来讲述故事,用戏剧性的手法、蒙太奇的手法将不幸扩大,由一个人暗示一类人、一代人的不幸。

● 杨建国老师

这道题目较为开放,要求大家从选材和行文构思两个角度分析文章的特点。选材指向“用什么材料”,行文构思则指向“怎样用好这些材料”,具体包括情节安排的顺序和推进的方法、故事讲述的人称视角、材料的详略安排等。

在选材上,林菲尔同学认为文章“以底层老百姓为叙述对象,选用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底层老百姓”的表述不妥,并且这样的选材和“新颖”关系不大,如黄瑞洁同学所说,这是“平常人的日常生活片段”。真正的新颖之处,是主人公这一普通人的生活充满“二手”的感觉,他的生活处处都像是复制他人的,这一点葛铭君、黄瑞洁同学都指出了。

行文构思上,林菲尔、葛铭君同学都看到了小说是以第一人称角度转述故事的。葛铭君、黄瑞洁同学的分析更丰富些,他们还看到了“‘我’的想法与广播小说的内容交替出现”“广播内容和现实交错”,对“二手人”的生活记述是以时间为顺序,以碎片化的镜头、戏剧性的手法、蒙太奇的手法展现的。这两位同学对文本的解读能力更强,在思考上也更为深入。

有人认为小说中提到的“二手人”的生活是悲剧性的,你怎么看?

● 曹 琳

小说用一系列巧合——主人公是父母的养子,是妻子的第二任丈夫,是孩子的继父,写论文、出书都重复前人的思想内容,等等,展现了“二手人”的生活状态。这种活在别人影子里的生活感受,其实折射了很多人内心的空虚自卑、孤独悲观。

● 朱元宵

“二手人”的生活一定是不幸的,当发现自己所获得的一切都只是别人的复制,又要经历很多原本不属于自己的麻烦,难免会怀疑自己的存在到底是为何。其实,谁也不是谁的附属品,每一个人生来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人能将另一个独立的人圈定为替代品。

作者把人们能联想到的“二手人”的不幸集中呈现,难免令人对主人公产生同情。但同时作者又以淡淡的口吻轻松地叙述这个故事,甚至都不渴望知道主人公的姓名、他真正的结局等,在“我”眼里,他的“死”似乎也成了那么寻常的字眼。

自身的悲观、世间的冷漠,都是“二手人”不幸的原因。

● 刘羽洁

“二手人”的生活真的很不幸吗?可能只是心理的感觉吧!从普通人的角度看,“二手人”的生活正是一般人的人生,只不过小说集中聚焦到了一个人身上。普通人不可能有惊天动地的伟业,生活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你这样,我也这样”的生活带有重合性,体现出来就是“二手”。如果正确定位自己是普通人,很多场合“二手”在所难免,虽然缺了个性,但也不是不能接受的,心里不认为不幸,自然不会不幸。反之,一味追求个性张扬的生活,可能会处处碰壁,同样会“不幸”。

● 杨建国老师

这道题旨在透过人物形象赏析情感主旨。“二手人”的生活是缺失个性的生活,他的存在难以用绝对的一句话判定幸与不幸。三位同学都尝试透过“二手”现象,探究生活本真。

曹琳同学提出“活在别人影子里的生活感受”直指“二手人”生活的本质,不过仅称“二手”生活折射“内心的空虚自卑、孤独悲观”,显得略有不足。思考中缺少与“社会”的对接,没能放到社会大环境中去考虑。

朱元宵同学对小说主旨把握得相当不错,透过“二手人”的生活现状指出其背后的实质——丢失的自我,指出独一无二性是人与生俱来的权利。朱同学还从作者的叙述口吻看到了“世间的冷漠”,既从个性、个体角度出发,又能联系外界,得出“二手人”的人生是不幸的结论,有理有据。

刘羽洁同学考虑到社会环境、个人心理因素,指出“二手”的生活就是大多数人的生活常态,认同它,就不会不幸。这样的看法在众多回答中显得新颖独特,确实也符合一定的生活实际,这样想会少许多怨天尤人的抱怨。但也要看到,每个人都应有各自独特的闪光点,这是将我们与他人区别开来的关键所在。

猜你喜欢
选材小说同学
短道速滑运动员科学选材要素与评价
我国冬季残奥项目“跨项跨界”选材的策略分析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我国“轮转冰”跨项跨界选材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实木门窗的选材应慎重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