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部编版教材的编写依据课程标准,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进行双线组元。本文将以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27课《漏》为例,从解读课标、统观单元、选择策略的角度就“复述”这一要素的教学进行思考。
《漏》是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选文。本单元包含精读课文两篇《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漏》,略读课文两篇《方帽子店》《枣核》,人文主题为“有趣的故事”,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课文”。这一语文要素明确指向《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二学段的阶段教学目标“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
复述是指学生在认真阅读和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把阅读内容加以整理,用自己的语言清楚、有序、完整讲述出来。复述不是简单、机械的背诵,它融理解、记忆、表达于一体,是构成小学生听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复述表面上看是口头表达,本质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是思维能力、逻辑能力的外在表现。通俗来讲,复述是表达和沟通的重要方式。如果说阅读是吸收的过程,那么复述就是输出的过程。读一本好书,需要在复述的基础上,讲述故事,分享感受;谈话聊天,需要通过复述来进行有效转达和交流。因此,复述在语文学习中是极其重要的。
再次统观小学语文部编版12册语文教材,关于复述,教材进行了阶梯式安排,共出现四次: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要求“借助提示,复述课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要求“了解故事主要内容,复述故事”;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要求“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要求“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这一语文要素,在不同学习阶段,各有其新的能力增长点。起步阶段,需要借助提示;第二阶段,随着文本长度增加,要求了解内容之后,复述故事。这两个阶段都出现在四年级以前,是让学生进行比较详细的复述。从四年级开始,复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阶段,学习简要复述;第四阶段,要加上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进行创造性、个性化的复述。教材这样安排,意在扎实提高学生这一能力。因此需要语文教师对四次复述有准确的理解定位,在各年级有重点、有策略地展开教学,同时为高年级、高标准的复述学习进行有效准备。
关于复述,本单元的教学起点是“借助提示,复述故事”,朝向点是“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因此,作为复述能力培养的中间环节,这一个单元的教学显得极其重要。
把复述作为单元语文要素进行集中学习,在教材中首次出现。客观审视日常语文课堂,我们不难发现,以单元进行文本组元,老师们并不陌生。我们的日常教学,有单元意识,却缺少单元教学,缺少对整个单元所有课文的关系研究,更多地注重单课教学。这样的现状,使得课文容易变成孤立存在。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处理好以下关系。
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文本分为精读和略读两类。精读以教师的教为主,重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教给学生学习的路径和方法;略读课文以学生“练”为主,关注知识、技能的迁移运用。精读是学,略读是迁移。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能充分体现“学”和“习”的过程。
第25课《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是单元首篇精读课文,重在让学生在学习中感知详细复述课文是可以借助一定的方法来进行的。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初步了解详细复述故事的一般步骤:熟读课文——理解内容——(借助提示)记住重点——有序复述。第26 课《方帽子店》是略读课文,是习得25 课详细复述的学习方法之后,进一步练习与运用。与前一课学习相比,本课的复述方法还是借助提示,但提示更灵活多样,不局限于“借助表格”,鼓励学生迁移一、二年级学习讲故事时的各种方法。同样为精读课文,第25 课按照时间推移的顺序,两个主人公有非常鲜明的性格特点和矛盾,这个矛盾是推进情节发展的重要线索。叙事上,用反复的模式,顾客提要求,裁缝有表现。所以教材提供了表格进行梳理,根据关键词复述课文。第27课《漏》,则不断产生误会,地点不断转换,情节不断推进。通过两篇精读课文的横向比较发现,较第25 课,第27 课《漏》完成复述更有难度,因此需要在前面两课教学目标有效落实的前提下才能顺利展开27课的教学。文本间这种内在联系,更多指向于这篇课文在这个单元所处的物理位置,由物理位置才能确定相应的教学价值。
26课在文章结构上与25课接近,是25课学习目标延展和练习场。教师利用文本教什么?教技能。“精读”课文,正是“教”的平台。“略读”课文,学什么?学方法。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在“略读”课文中去反复练习,从而真正举一反三,提高语文能力。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说过:“语文教学要轻装前进。”如何轻装上阵?不妨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利用导学单,给予学生学习能力的充分信任。
《漏》是一个很有趣的民间故事,讲述了在一个漆黑有雨的夜晚,老虎和贼不约而同去偷老人家的小胖驴。因为老公公和老婆婆在聊天时的一个“漏”字,吓得老虎和贼同时逃走并吓昏过去。本文以“漏”字贯穿,课文伊始,读者和老虎、贼一样,都认为“漏”是一种特别可怕的动物,随着文章的继续,老虎和贼落荒而逃,最终谜底在老婆婆的口中揭开:原来,“漏”是漏雨。文章语言朴素,描写生动,充满了趣味性和画面感,容易引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也是学生进行复述练习的好文本。但语文教学不能仅停留在“兴趣”层面,在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语文要素,是每一个执教者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认识“婆、脊”等8个生字,会写“漏、喂”等13个生字,会写“里屋、莫非”等7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自己觉得最有意思的内容。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
(4)借助提示,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复述故事。
通过对教学目标的梳理,我们能够看到第1、2个教学目标是学生经过近三年的学习,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的,我们可以放手、放心给孩子自主学习的机会。第3个目标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个性化的感受。第4个目标是本课的核心目标。如何完成这一核心目标?课后第三题给了学生示意图和文字提示,但示意图和文字提示,相较于本单元的第25 课表格提示,是同一高度的策略支架。如何让单元教学更加丰满且立体,并呈阶梯式推进?这就需要定位本课在本单元的知识连接点和生长点,让学生获得更有效的复述方法。这道练习题的文字提示,都是以第三人称来表达的。因此,我们这一课的学习,可以尝试用“转述”这一支架完成复述。
师:在这个有趣的故事里,有很多老虎和贼心里的自言自语,要想把这个故事讲清楚,就需要把他们的心理活动转告给听故事的人。这样的方式叫转述。比如说,你的同桌悄悄对你说:“我妈妈今天生气了!”老师也想知道你们在说什么,我就问你:“你同桌和你说什么呢?”这个时候你会怎么说?
生:我同桌说,他妈妈今天生气了。
师:对,这就叫转述,把你们的对话转告给别人。要想把故事讲清楚,我们也经常会需要转述。比如这个句子——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你们要怎样进行转述呢?请写在你的导学单上。
教师在举例之后,并没有让学生来回答,而是要求学生写下来。初次接触新的知识点,学生需要有充分的时间内化,有内化之后的表达才具有价值和准确性,避免了举手回答问题,听者人云亦云,避免反应快的学生剥夺其他学生思考的机会。写的过程就是内化思考的过程。日常的语文课堂,学生说得多,写得少;听得多,表达少。因此,书面表达这一方式,为任何水平的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提供了时间和机会。
心理描写在本文中占据了大量篇幅,从一定角度来说,心理描写也可以理解为语言,它是角色的自言自语。教师继续出示心理描写的句子:贼蹲在屋顶上想:走南闯北什么都听说过,就是没听说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本句话比第一句话更有难度。学生在第一句话练习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次练习,是对转述的巩固。将“转述”这一方法落地,为后面的复述课文积累方法,为清楚表达做好准备。
复述故事,是将详细描写进行缩减、概括、提炼的过程。要讲清楚,首先要敢于舍弃,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在熟读故事的基础上,凭记忆讲述。遗忘的我们都可以暂且确定为不重要的。所以提示学生,在复述故事的过程中,一定要“远离”书本,做到“心中有书”。其次,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表达习惯和语言体系,因此,复述故事时鼓励学生只需说清楚、完整,不必“千篇一律”“众口一词”,这样的复述才能成为有生命力的、吸引人的、“我”想表达的故事。
我们在尊重学生个性化表达的同时,绝不应该忽视表达的条理性。三年级的学生,需要教师帮助其梳理故事发展的顺序。本文篇幅较长,但人物不多,地点变化明显,因此教师依据文本特征,以“地点变化”为顺序,通过示意图和文字的提示,帮助学生说清楚,说完整。课后第三题的设计意图即为此——为学生的复述提供结构支架。这道题帮助学生理清复述的顺序,转述又帮助学生习得方法。二者结合,从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复述这一能力的习得,绝不仅仅是方法的简单讲授,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练习的平台,组内展示不应理解为简单的逐一表达,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彼此观照,不断修正和完善;既可以理解为学生的自我练习,也可以为学生自信表达做好准备。组内展示,是课堂教学有效的全员参与的方式,避免了一对一问答,避免较多的学生沦为课堂的看客,使学生真正成为参与者和学习者。同时,组内展示的要求一定要具有可操作性,让学生在小组学习展示的过程中能迅速参照要求进行练习。教师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及时发现问题,予以点拨,从而师生共同呈现高效的课堂。
组内学习,增加了课堂参与度;全班交流,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验证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此时,也需紧扣清楚、完整复述的要求,对学生的表达给出肯定、鼓励的同时,提出意见。
用好统编教材,需要教师遵循目标适度、具体且有梯度的原则。本节课从解读课标入手,紧扣单元教学目标“了解故事的内容,复述课文”这一语文要素。教师综合考虑学生的学情,有针对性地为学生的复述搭梯子、找扶手、寻路径,“说”与“写”并进,为落实教学目标提供了清晰可见的可测性,使其不沦为空谈。尊重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小组合作提高了课堂的参与度,是对学生表达的充分尊重,也帮助学生建立了学习的自信心。
既依据课标,又立足单元教学。有尊重,有放手,有自主,有合作。本节课的教学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理解和运用能力,强化运用,体现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对语文要素的学习,避免空谈,寻找多种途径,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并指导他们将语文学习成果运用于生活之中,不断提升语文素养。
资料存盘
复述策略是一种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策略,指为了保持信息对信息进行多次重复的策略。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细节,能够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完整地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在语文教学中复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积累、内化语言,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及形成良好的语感等。
小学语文教学中复述策略运用的常见方法:
1.概要复述。在总体把握原始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综合概括出中心、主干、要点,省去铺陈,解释性、修饰性的次要成分,简明扼要地复述出基本内容。
2.详细复述。用自己的话严格遵照原始材料的内容、顺序、结构,完整准确地将内容原原本本地复述出来。
3.扩展复述。教师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扩展原文进行复述,通过想象,挖掘出了原来未能反映出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理解力、想象力和组织语言的能力。
4.创造性复述。这是学生对语言进行吸收、存储内化整理和表达的过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改组课文,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课文。如改变人称、改变词句、改变体裁、改变结构和补充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