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怡 ,徐月萌 ,杨永红 ,何成奇 ,魏 全 *
(1.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医学中心,四川 成都 610041;2.康复医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41)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康复治疗专业以综合康复治疗师(Rehabilitation Therapist,RT)培养为主,在国内开设康复治疗本科及专科教育的148所本科院校和250余所专科院校中(截至2019年11月),仅有8所本科院校分专业培养物理治疗师(Physical Therapy,PT)及作业治疗师(Occupational Therapy,OT),其中,有6所院校的本科课程获得世界物理治疗联盟(World Confederation for Physical Therapy,WCPT)认证,5 所院校被世界作业治疗师联盟(World Federation of Occupational Therapists,WFOT)认证[1-3]。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于1997年在医学技术专业设立国内第一个培养康复治疗师的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自2008年起,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假肢矫形3个专业分方向进行人才培养,2014年,3个专业分别通过世界物理治疗联盟、世界作业治疗师联盟、国际假肢矫形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rosthetics and Orthotics,ISPO)的专业课程认证,成为国内第一个同时被三个国际组织认证课程的康复治疗本科教育机构[4]。
为了培养与国际接轨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康复治疗人才,改变常规本科教学模式势在必行[5]。康复治疗专业本科教学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临床康复治疗人才,专业知识学习与操作技能训练并重,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及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为了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进而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华西康复医学院针对本科生开展了一系列科研训练,探索如何构建符合当代本科康复治疗高等教育特点的科研训练教学体系。
本科低年级的康复治疗课程实践机会有限,课堂教学是最常见的教学形式。要想让学生尽快认识所学专业及未来职业,做好职业规划,不浪费宝贵的在校时间,就应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科研思维培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专业兴趣及学习主动性。一方面,在课程学习阶段设置医学科研相关课程,如循证医学、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及专门为康复治疗专业设置的科研方法论等,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科研方法和工具。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提问—讨论、质疑—发现、引导—研究、指导—自学等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6],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教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科研思维,增强科研意识。
提出问题是科研能力的基础,增强自主学习意识是使学习型教育转向创造型教育的关键[7]。通过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如翻转课堂、学生授课、角色扮演、小组讨论、主题辩论、文献分享等,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利用团队合作、小组分工等形式提高学生查阅文献、评价研究、解析文献等查证技能,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课堂教学中摒弃过去的空洞说教式教育,将知识输出式教育转变为探究式学习,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科研素养,做到“授之以渔”。
康复治疗专业的本科临床实践包括临床见习及临床实习,注重从临床出发,解决实际问题。带教教师除了传授康复专业知识外,还应从临床出发培养康复治疗专业本科生的科研思维及创新思维能力,为其今后开展临床服务与科研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在前期系统学习循证医学、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及科研方法论等课程的基础上,于平时制定临床决策、实施临床操作时,查证、用证。将科研思维融入临床思维培养,使科研技能助力临床技能提升,在临床实践中探究、批判地看待每一种治疗方法、每一项操作技术。
学生可参加临床带教教师的科研项目,或者在教师指导下开展自己感兴趣的个性化课题研究,关注本专业最新进展。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科研思维培养,而且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当前临床问题的认识,是富有创造性的学习。
临床医学院、康复医学院教师均为医院职工,教职工将临床与科研并重,不断提高自身科研水平。学院和科室定期组织科研指导教师进行相关培训,或到其他高校学习,旨在培养一支科研能力强、专业素养高的康复治疗学师资队伍。临床带教教师在交班、查房、实践指导、授课、病例讨论时均从当前最佳循证角度出发;科研指导教师严谨专业,为学生科研实践提供有力支撑。
科学的思维、过硬的能力是我们对学生的期望,通过科研训练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和务实严谨的科研态度十分重要。教师要以身作则,帮助学生形成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使其终身受益。
在理论学习和临床实习期间,华西康复医学院联合康复医学中心为学生提供的科研资源和开展的科研能力训练有助于学生提升临床能力。例如,确立本科生导师,以便学生在遇到临床或科研相关问题时能与教师直接交流;科室内定期开展科研讲座,让学生参加院内外专家讲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科研能力;开放公共实验室,鼓励学生闲暇时间利用实验室资源动手操作;组织小组学习和讨论,学生以团队为单位讨论各自在临床上遇到的问题与解决的方法,分享经验;向本科实习生提供一定的科研项目入组名额,让学生了解课题申报流程,学习书写综述等。
同时,整合学院资源,联合不同科室及学院,鼓励和指导学生以团队形式参与大学生创新竞赛,申报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支持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在撰稿及投稿过程中给予指导。一系列的科研训练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了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还使学生具备敏锐的学术嗅觉,全方位提高其创新和实践能力。
2013年,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生自发组织创办了学生社团——四川大学华西康复科研发展协会,通过专题讲座、读书报告会、小组讨论、茶话会、大学生创新计划申报等方式,让学生与教师积极沟通,并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给予科研训练。2012—2018年,康复治疗专业本科生申报获批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共4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SCI论文3篇;学生社团多次获得四川大学四星社团及华西临床医学院优秀学术型社团荣誉,多位指导教师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以学生为主体的科研社团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而且使科研精神薪火相传。
无论是培养创新型人才还是临床应用型人才,学生的科研思维培养及科研能力训练都必不可少,这就对我国康复治疗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教学、科研”三者结合,有益于专业培养与现实需求无缝对接。将科研型教学融入课程建设,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整合教学资源,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形成科研训练教学体系,最终实现本科阶段康复治疗专业高质量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