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晋中学 李丁卓
养育孩子只有爱不行。爱之太柔,容易走进溺爱的泥淖中;爱之太切,容易怒其不争、陷入粗暴干涉的极端。所以如何培养教育需要反复思考斟酌。
儿子已上三年级,我想让他逐渐养成独立的学习习惯:能有自己的计划,处理好写作业和玩耍这两件事。尤其是有特殊情况,比如当大姑带他回老家和表弟疯玩的时候。
那年寒假结束后,我就和他商量,做假期作业和玩耍、休息要平衡好。我引导他给自己定个计划,学会管理自己。在整个假期,我尽量避免直接催促他写作业,暗中观察他的自律习惯。
他是个欢实爱动的孩子,一玩起来,往往就“疯”了。奶奶催他写作业,他说知道了,可是玩得停不下来。再催,理都不理了。
我想,写作业应该是他自己的事,不能让家长成为一刻不能少的监督员。可是,如何使之成为他的习惯呢?既然催促效果不好,那就让他去碰了壁回头吧。
等到从老家回来,离开学只有三天了,我郑重其事地把他叫过来,自己坐下来,让他站在面前。我总认为,简短准确的语言才有力,反复和琐碎的唠叨只能让人厌烦。既然要教育他,就要拉开架势,营造隆重正式的氛围,让他首先从心理上产生“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感,做好“聆听教诲”的准备。
我让他把作业都拿出来,检查、画出他所有做错的地方,或者没有写的地方,然后就发火!
字迹潦草,马虎大意,偷懒耍滑!都说给他听,我拍打桌子,摔打作业本,以此来提高发火声势;再怒不可遏了,就站起来,跨前一步立在他面前。大人高大的身躯足以对他形成威压,给他心理上形成震慑。
等一切过去,他夜里睡去,我悄悄进去,看他泪痕犹在的小脸,摸一摸他的头,给他盖盖被子,希望以此减轻他的紧张,好让他梦中没有惊厥。此时此刻,我心中柔肠百结。可是,我越是爱他,就越是清醒地知道,我不得不板起脸来,努力去掉他的各种“小虫害”,让他更茁壮地成长。
这次发火是有效的。这个学期的前两周,他的周末作业还算积极地完成了,但大姑又打算带他回老家和表弟玩。结果,上一周经我的提醒,他早早地有质量地完成作业,和表弟痛痛快快地玩去了。这一周,我就不提醒他,看他如何应对。他有了经验,但教训还是不深刻,作业只完成一多半,尚有剩余就跟大姑回去了。等他周日下午回来后,我立即叫他过来,要查看他的作业,并下了最后通牒,六点前完不成就要惩罚他。他着急忙慌地写完剩下的作业,还被我查出了一堆错误。
我问他:“你自己想想,是先完成作业痛快去玩好,还是先提心吊胆玩,再慌慌张张写作业好?”因为有过两次经历,他立刻选择了前者。这次,我缓下语气来,认真给他讲两种做法的好坏,他郑重地点了点头。
教育有四季、有冷暖,有风刀霜剑的时候,也有春风化雨的时候,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奢望一两次发火或者说教就能培养孩子的习惯不现实,我们只有持续不断地观察,一次又一次地纠正,宛如种植小树,在严寒之后还需要暖风不断地吹啊吹,才能吹得枝头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