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明亮
心理弹性是指个体在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过程。它意味着个体从困难经历中恢复过来,是个体在危险环境中良好适应的动态过程。因此,心理弹性也被心理学家看成是个体面对压力或创伤后出现的良好发展结果,是个体的一种能力或优秀品质,隶属于积极心理学中积极心理品质范畴。
新冠肺炎疫情引发了一系列问题,部分人群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高中生是最为典型的群体。
高中生面临高考的学业压力,对居家学习效果的自我质疑、对高考能否考好的担心、对使用电子产品的困扰等,成为不少学生的烦心事。疫情后长期居家学习,使得高中生有较多时间与父母相处,更容易爆发亲子冲突。人际交往的需求与居家隔离的矛盾,也会对他们产生消极影响。不少高中生通过互联网弥补人际交往的缺失,通过虚拟的方式与朋友沟通交流。但也有不少高中生无法通过虚拟的人际交往获得满足感,容易出现情绪暴躁、性情大变等现象。
有的高中生,亲人或邻居因为疫情遭受重大损失或失去生命。这些创伤性事件对学生心理会产生重大影响,部分学生产生创伤后应激反应,不仅对当下的学习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对其积极人格的形成也会形成阻力。
面对疫情产生的压力和创伤性事件,有的学生表现得十分脆弱,有的则表现得非常刚强,能够以积极心态面对困境。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个体面对挑战性情境事件的状态和处理事情的过程,与个体的心理弹性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弹性的培养对个体一生有重要意义。在心理问题、行为问题并发的后疫情时期,培养心理弹性的意义更为重要,值得心理学工作者研究探索。
1.心理弹性对高中生正确面对和处理问题的意义。心理弹性影响个体处理问题的各种能力的发挥。提高学生的心理弹性,能够有效减少各种校园恶性事件的发生,有效减少学生自我伤亡的概率。后疫情时期,各种问题和困境将会更多,因此,提高学生的心理弹性应成为学校的重点工作。
2.心理弹性对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形成的意义。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逐渐成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工作。积极心理品质包括好奇心、爱学习、判断等24项内容。心理弹性属于积极心理学范畴,与24项积极心理品质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高心理弹性者更容易接受积极心理品质所倡导的各种生活和学习理念,从而更利于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
3.心理弹性对高中生个体社会化的积极意义。高中阶段是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心理弹性高的学生能够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各种影响,比如学习医学知识、领悟人生意义、发现自我、了解社会,从而让自己与社会形成更加积极的链接。因此,提高学生心理弹性,帮助学生积极面对疫情带来的影响,对高中生个体社会化会产生正向作用力,促进其社会化过程。
后疫情时期,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所处的环境与以往略有不同,学校教育工作者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学生的心理弹性。
1.优化教育资源。学校首先应做好学生心理弹性发展的顶层设计,由心理教师牵头,全体教职员工参与,以现有教育活动为基础,融入提升心理弹性的元素。例如,在心理健康课和生涯规划课程中,教师可以设置心理弹性提升目标,以活动或情境事件引导学生从心理弹性的视角进行思考和探讨;在体育课程中,通过体育运动培养学生的心理弹性,引导学生形成坚韧的心理品质;在学校、班级管理中,遇到管理疑难问题,邀请学生参与其中,增强体验,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教师须用心挖掘、优化重组教育资源,为学生心理弹性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2.认知行为教育。认知教育包含学生的认知教育和教职员工的认知教育。对教职员工的认知教育,主要是帮助他们了解高中生心理弹性提升的重要性以及各项方法措施等。对学生的认知教育,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心理认知,以认知教育激发正确合理的应对方式。同时,以积极的认知促进积极情绪的产生,增强学生的适应性和自信心。对学生的认知教育还应包括引导他们关注自身的心灵和身体,正确对待心灵和身体在各种问题面前的变化,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认知并采取恰当行动。
3.开发项目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心理弹性需要借助于各项活动才能落到实处。受近年来学校德育项目的启发,笔者研究发现,心理弹性可借助专题项目建设得以落实。例如,香港中文大学为香港中小学开发了“成长的天空”培育青少年心理弹性项目,包括一套测评工具和一套训练计划,以6年为一周期,训练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解决冲突和问题的能力。江苏某高中开发了心理弹性培养项目“弹性六策略训练计划”,引领学生发现生活的意义,增强亲社会倾向,并制定出一套清晰的行为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项目的指引下,再制订详细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表,从而使心理弹性提升目标真正落地。
4.家校形成合力。家庭是个体成长的源头,也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接触的第一所学校。只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弹性的发展。然而,因为文化背景的差异,家长普遍缺乏对孩子心理弹性培养的认识,很难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对家长进行引导和教育。
笔者多年研究发现,家长课堂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式之一。在家长课堂,我们可以渗透如下课程目标:一是培养家长积极关注孩子的能力,二是养成用建设性方法解释经历的习惯,三是引导家长学会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技巧控制自身情绪,四是形成家庭对未来生活的乐观信念。家长课堂可以采用沙龙的形式进行,也可以通过团体辅导的方式进行。
后疫情时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新的问题和考验,提升学生心理弹性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教育工作者应对此引起足够重视,通过各种心育活动提升学生的心理弹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从而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