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守洁 陈炫华
(广东省湛江市畜牧技术推广站,广东湛江 524094)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高致死性传染病,该病的发病范围广,致死率高,对人畜的威胁很大。狂犬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远在公元前556年在《左传》上就有记载,那时候人们就已经认识到疯狗咬伤人后可导致发病。狂犬病毒潜伏在已经发病的犬的唾液腺内,人畜被带毒的犬咬伤后,如果没有正确处理伤口,就会感染。近年来,随着犬养殖数量的增加以及各地对犬的免疫注射开展情况的差异,导致狂犬病的疫情有所提升。本文对此病的诊断方法做了详细的阐述,以期提高诊断效率。
人和各种畜禽都对狂犬病比较易感,其中犬、狐、狼为人畜狂犬病的传染源和病毒贮存的宿主。病毒通过病畜和带毒者的唾液大量排出到外界环境中,健康的动物通过损伤或咬伤的皮肤黏膜感染发病;近年来,据研究报道,狂犬病毒也可以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此病的发生没有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每年的4~5月份,犬的性活动旺盛,发病率较高,感染后的致死率为100%。
狂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短的为2~8周,长的可达数月或1年以上。感染后,各种动物的临床症状大体相似,一般分为狂暴型和麻痹型。
犬的狂暴型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前驱期、兴奋期和麻痹期。前驱(沉郁)期一般持续0.5~2d,病犬精神沉郁,性情反常,喜欢呆在黑暗处,不愿接近人,不听呼唤,强迫牵引常会咬伤畜主,瞳孔散大,容易兴奋,望空扑咬,性欲较强,唾液的分泌量增多;兴奋(狂暴)期一般持续2~4d,病犬高度兴奋,常攻击人畜,斜视,无目的的到处乱跑,恐水,犬的狂暴与沉郁常常交替出现,随着病情的发展,咽喉麻痹,吞咽困难;麻痹期一般持续1~2d,病犬张口垂舌,口中流出含有泡沫的唾液,四肢及后驱麻痹,卧地不起,最后死亡。
犬的麻痹型表现为兴奋期很短,或者没有明显的兴奋症状就进入麻痹期。病犬因为喉头、下颌、后躯、舌咽等部位的麻痹而亡。病程很短,多为2~4d 死亡。
其他动物的狂犬病症状与犬的狂犬病非常相似,但是牛多为兴奋型,表现为反刍异常,前胃驰缓,便秘等症状,常常会被误诊为消化道疾病;病猪常出现嘶哑尖叫,躲在角落;猫也为兴奋型,喜欢接近人,行动迅速,对人的威胁较大。
无菌采集病死动物的新鲜脑组织,脑干要包含在采集的脑组织混合物中,将采集到的病毒标本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保存,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分别为低温冷冻保存和冷冻真空冻干保存。狂犬病毒的分离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为小鼠脑内接种试验,另一种为快速组织培养感染试验,后一种方法需要的时间短,费用低,比较经济。
荧光抗体试验是最普遍的用于诊断狂犬病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将采集的样品制成涂片,然后滴加异硫氰酸酯荧光素和狂犬病毒免疫球蛋白,干燥、冲洗后,放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是否存在狂犬病毒抗原。这种方法适用于新鲜病料或冷冻病料的检测,比较灵敏,迅速,准确度高,检出率高达95%以上。但是这种方法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样品的性质、检测人员操作的熟练程度、荧光抗体的品质以及荧光显微镜质量等,有时会出现误判的可能。
该方法也是检测狂犬病抗原的一种免疫化学实验。该检测方法简单、方便、快速,特别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的流行病学调查,但需注意的是该试剂盒在运输过程中必须进行冷藏,且在实验过程中移液器、水浴箱校正时很容易出现误差造成假阴性或假阳性事件发生,因此,在操作中必须严格注意实验条件。此种方法需要脑组织为样品,也不适合动物临死前的检测。
这种方法是运用梯度稀释血清中和固定量病毒的原理,来快速、安全的检测狂犬病毒。这种方法重复性好,敏感度较高,容易操作,但是比较费时间,不适合与大批量的检测。
该方法需以微孔膜为载体,如若酶免疫反应结果为阳性,微孔膜上就会出现斑点。其具体操作步骤为制备样品、点样、滴加酶标抗体、加底物、再洗膜最后显色,该方法检测结果的准确程度受膜、封闭液、洗涤剂以及抗体结合物的影响。这种检测方法需要的时间短,灵敏,特异性强,适合于大批量样品的检测,也适合于基层单位的推广应用。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不需要制备活病毒,对血清的品质也要求不高,需要的时间短,适合大批量样品的快速检测工作,也适用于对猫、狗接种疫苗后血清样品中的狂犬病抗体的定性检测。但是这种方法的灵敏度较低,据研究发现,当抗体保护水平在0.5 IU/cm3左右时,抗体含量的微量的变化就可以影响检测结果,导致假阳性或假阴性现象的出现。
狂犬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饲养猫、犬的数量大幅度提升,但是人们对宠物的管理水平较低,对疾病的预防意识也不强,导致流浪狗、猫的数量增加,患病的几率提升。预防狂犬病发生的关键就是加强对猫、狗等宠物的管理,定期进行预防免疫,定期进行抗体检测,及时发现和确诊疑似病例。当被猫、狗咬伤后要及时处理伤口并进行疫苗紧急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