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伟江 朱舜芳 陈焕洪
(东莞市常平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广东东莞 523560)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流动和物品流通广泛、频繁,使农村散养家禽疾病防控的复杂性与难度有别以往,但群众对散养家禽的饲养环境、管理、疫病防控意识等认识仍停留于传统习惯思维,造成散养家禽疾病多发、频发,甚至发生重大疫病,严重影响养殖户的正常生产秩序和经济收入,甚至危及公共卫生安全。因此,要做好农村散养家禽疾病防控,必须采取改善饲养环境、规范养殖管理、科学免疫与用药等综合防制措施。
农村家禽散养一般没条件按防疫条件要求实现场地选址,也没有正规禽舍,多采用开放式或半开放式的简陋棚舍,不能很好进行防暑避寒、防鼠、防鸟等,同时,卫生条件也差,不利于管理和环境控制,容易影响到禽群的生长和抵抗力,或直接引发疾病。
养殖户对饲养管理认识不足,较随意、粗放,大大增加家禽感染疾病的风险。如生活区与养殖区不分,人员随意串门、且没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不注意禽舍的卫生、通风透气,粪便、垫料不能按时清理,也不及时对养殖环境进行清洁消毒[1];家禽日龄参差不齐,不能做到“全进全出”。
养殖户普遍防疫意识淡薄、缺乏防疫防病的基本知识,常乱用、滥用疫苗和兽药,未能结合本地区疫病流行情况合理实施疫苗免疫,往往免疫针对性不强,造成免疫不理想甚至诱发传染病;对疾病往往凭经验、感觉来诊断,同时认为抗菌药、抗病毒药是万能药,凡病就用,造成浪费,或产生耐药性,或致二次感染[2]。还有随意随处引进禽苗与混群饲养,以及病死家禽随处丢弃等,易引发疫病传播,形成恶性循环。
如禽流感、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减蛋综合征、鸡马立克氏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鸡病毒性关节炎;小鸭病毒性肝炎、鸭瘟(鸭病毒性肠炎);小鹅瘟、鹅副黏病毒病、鹅病毒性肠炎(鹅鸭瘟)等。
如禽霍乱、大肠杆菌病、沙门氏杆菌病、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病、支原体病等。
如球虫病、鸡蛔虫病、卡氏白细胞原虫病、鸡虱病、禽刺皮螨等。
维生素B1、B2、K等维生素缺乏症,矿质元素缺乏症、痛风等。
如黄曲霉菌等霉菌性中毒、药物中毒和饲料内源毒素中毒等。
肉鸡和肉鸭的腹水症、啄羽癖等。
场址应符合当地畜牧业发展规划布局要求,或在畜禽养殖非禁养区内,场地相对独立,与村庄、其他畜禽养殖场等保持合理的防疫距离,远离噪音,背风向阳[3];禽舍应具有一定的高度,利于排水,舍内外不应存留污水、雨水;场地通风良好,禽舍有设施方便控制通风;养殖场周围设置网栏或围墙等隔离屏障,防止场外人员、动物随意进出本场地增加传播疾病风险;根据场地大小和可以利用资源多少合理控制家禽养殖规模,随家禽生长不同时期有空间进行合理疏散分群,保证合理饲养密度[4];经常更换垫料,特别是梅雨天气,更需保持垫料新鲜干燥;禽舍及舍外运动场地面应尽可能便于清洁、消毒,应每日清扫家禽的活动场所,定期消毒,保持饲养环境清洁卫生。
给家禽饲喂配合饲料,或依据放牧情况进行科学地有针对性地补饲精料,以免出现营养缺乏;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同批饲养,同时出栏;供清洁卫生的饮水;按生产要求为家禽提供适宜的光照时间等。
3.3.1 依据本地区的禽病流行情况制定免疫程序、实施免疫,应注意规范操作和接种器械的消毒,减少应激反应和继发性疾病的发生。同时,免疫接种应做到不漏禽不漏针,保证每只家禽有效获得疫苗保护。
3.3.2 严禁在发生疫情或被怀疑有疫情的场地和水域及其附近区域放养家禽和引进家禽、购入家禽产品和饲料。
3.3.3 时刻注意禽群疾病防范,细心观察家禽的饮水、进食、产蛋、粪便、外观、精神状况、活动等情况是否有异常,如出现异样应立刻查明原因与处理,或迅速请兽医专业人员进行诊治,用药要及时、遵循医嘱,不能乱用滥用。
3.3.4 严禁随处丢弃病死禽,对病死禽,以及染疫的粪便与垫料按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
综上所述,在社会交流频繁的复杂环境下,农村散养家禽因饲养环境条件差、管理不规范、防疫防病意识与能力差等问题,易多发各种家禽疾病。因此,采取综合防制措施有效防控散养家禽疾病,对保障农民增产增收,维护行业稳定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