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接地气 议题教学育素养
——以“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课为例

2020-12-30 04:11马仲宏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河南洛阳471023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0年14期
关键词:牡丹花洛阳牡丹

马仲宏(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河南洛阳 471023)

校本教研是指结合课程基本理论,开发学校及周边潜在的课程资源,编制出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内容。思想政治新课标提出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综合性、活动型课程。这样的课型常用议题式教学法,即以学生的生活环境为载体,以设置议题为引线,以探究问题为纽带,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调查研究、体会感悟、探寻答案、发展素养。

洛阳一高刘晓彤老师在市优质课大赛上执教的“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课,就是建构活动型课程的经典课例。刘老师以“洛阳市是著名的旅游城市,我们应如何围绕旅游产业做好发展大计”为中心议题,并延伸出了三个子议题。刘老师提前布置导学案,引导学生深入生活,调查研究,分享成果。在观摩了这堂课之后,笔者反复品味其精彩之处,从中选取三个片段,与大家一起分享。

片段一:对话洛阳,感受联系

刘老师陈述:最近我收到在德国居住的表弟的来信,他和朋友想到洛阳来看看。我在思考:要带领他们看什么呢?据此,她推出第一个子议题:请大家探讨并提炼洛阳的旅游名片是什么,并围绕旅游名片设计一条旅游线路,阐述理由。

第一组同学认为洛阳的旅游名片是“千年帝都”,他们设计旅游线路的主题是帝都一日游,即从“龙门石窟”到“明堂天堂”再到“天子驾六博物馆”。理由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所以“龙门石窟”是第一站;然后带客人到“明堂天堂”去感受洛阳作为九朝古都的魅力和骄傲;最后大家到“天子驾六博物馆”,坐上时光穿梭机,到“周朝”去感受作为天子的礼遇。游客来洛阳,首先应该了解洛阳厚重的历史,了解帝都文化。

第二组同学认为洛阳的旅游名片是“丝路起点”,他们设计旅游线路的主题是丝路起点游,即从“白马寺”到“隋唐洛阳城”再到“汉魏故城”。理由是:“白马寺”作为中国千年古刹,建寺之初的佛经和僧人就是沿丝绸之路而来的,所以白马寺是丝路起点游的第一站;然后带客人到“隋唐洛阳城”,罗马帝国与古中国仅有的4次交往,有3次都是来到了隋唐洛阳城,所以隋唐洛阳城见证了丝绸之路的繁华;最后大家到“汉魏故城”,北宋文学家司马光路过此地时曾感慨“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洛阳作为丝路起点应该向游客展示古都风采和文化自信。

第三组同学认为洛阳的旅游名片是“牡丹花城”,他们设计旅游线路的主题是牡丹一日游,从“王城公园”到“神州牡丹园”再到“国家牡丹园”。牡丹在这些公园是次第开花。作为市花,那一层又一层张开的花瓣展现着雍容华贵的身姿,让人流连忘返。欧阳修曾在《洛阳牡丹记》中写下“天下真花独牡丹”的诗句,更是彰显了牡丹在万花丛中的“王者”地位。牡丹最能代表洛阳的气质和神韵。看着五颜六色的牡丹花再品尝着牡丹燕菜、牡丹饼,想想都觉得很诗情画意!

【观课感悟】本片段的设计意图是通过探讨旅游名片、设计旅游线路,让同学们感受其中有关联系的信息,进而引申出联系的哲学含义。从同学们提炼出的旅游名片、设计的旅游线路及陈述的理由来看,大家生活在洛阳这个文化古都,接触各种文化遗产和古迹,接受各种形式文化活动的影响,形成了很好的生活经验和文化体验,这使得本课教学具有了良好的认同基础。他们提到“游客来洛阳,首先应该了解洛阳厚重的历史,了解帝都文化”“洛阳作为丝路起点应该向游客展示古都风采和文化自信”“看着五颜六色的牡丹花再品尝着牡丹燕菜、牡丹饼,想想都觉得很诗情画意”,自豪之情溢于言表,表明河洛文化基因已经深深地根植于学生的血脉中。上述活动将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相结合,培养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片段二:欣赏牡丹,了解联系

刘老师陈述:2019 年7 月15 日,中国花卉协会发出《投票:我心中的国花》。截至7月22日24时,投票总数362264张,牡丹得票率高达79.71%。洛阳作为牡丹花城,应抓住这个契机,做好牡丹文章。据此,她推出第二个子议题:请大家搜集并提炼成就洛阳牡丹盛名的人文因素、自然因素以及生活中与牡丹有关的各种联系,分享研究成果。

第一组同学探究成就洛阳牡丹盛名的人文因素。全组同学查阅了很多资料,发现牡丹文化在洛阳源远流长,有许多牡丹神话和牡丹传说,其中最典型的是牡丹仙子违抗圣谕,被武则天逐出长安城,贬到洛阳。而古代描写洛阳牡丹的诗句很多,比如:唐代刘禹锡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唐代徐凝的“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北宋邵雍的“洛阳人惯见奇葩,桃李开花未当花。须是牡丹花盛发,满城方始乐无涯”。这些传说和诗句都印证了洛阳牡丹的历史底蕴。

第二组同学探究成就洛阳牡丹盛名的自然因素。全组同学查资料、请教老师后,得出以下结论:洛阳牡丹花颜色缤纷、品种繁多,是一脉相传、千年种植的结果,也与牡丹自身的同化与异化、遗传和变异有关。洛阳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土地肥沃,土壤中所含有的微量元素锰、铜、锌、钼明显高出其他地区,非常符合牡丹种植的要求。“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欧阳修)。洛阳市地质矿产局的一项科研成果证明,洛阳牡丹开得硕大鲜亮确实与洛阳独特的地脉有关。古人的观点在今天得以科学印证。

第三组同学探究与牡丹有关的各种联系。该组代表陈述:今年的牡丹花会扩大了牡丹产品的销售量,将进一步带动洛阳的物流、饮食、旅游业的发展,这是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的关系;牡丹花会的成功,得益于牡丹品质过硬,也感谢各级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支持,这是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的关系;牡丹花会成功召开短期内有利于扩大产品的销量,从长远看有利于打造洛阳牡丹的国际品牌,这是眼前联系与长远联系的关系;第37届牡丹文化节期间,除原有的赏花项目外,滑雪、漂流等项目也吸引了诸多游客,这是整体与部分的联系。

【观课感悟】本片段的设计意图是帮助学生理解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的特征。为了探究成就洛阳牡丹盛名的人文因素、自然因素及现实联系,同学们主动查阅资料、请教老师、探讨论证、寻找答案。他们积累了丰富的资料,然后进行分析、比较、判断和阐述,逐步培养了理性思维,体现出可贵的科学精神。尤其是古人描述洛阳牡丹的诗词,印证了牡丹在洛阳悠久历史中的独特地位,集中展示了牡丹文化的魅力,激发了同学们的河洛文化情结,也增强了他们的文化归属感和文化自信。“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古人的观点被洛阳市地质矿产局的科研成果证明,这是“中国智慧”多么精彩的诠释!这样的课堂接地气,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能够在公共参与中学习知识,在学习体验中生成能力。

片段三:幸福生活,利用联系

刘老师陈述:联系具有客观性。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如桑基鱼塘。据此,她推出第三个子议题:近年来,洛阳市围绕牡丹做文章,以牡丹为原点,利用牡丹建立起许多产业链,从而发展洛阳经济,造福洛阳人民。大家能说明这些具体的产业链吗?

第一组代表:我来谈谈洛阳牡丹食品的产业链。目前洛阳市开发的牡丹食品有牡丹花茶、牡丹籽油、牡丹饼、牡丹燕菜、牡丹胶囊保健品等200多种产品,生产厂家有168家,从业人员14 万人,年产值约80 亿元。这种根据牡丹食用的品性建立起来的具体联系能更好地造福洛阳人民。

第二组代表:我来谈谈洛阳牡丹瓷的产业链。当洛阳的“赏花经济”如火如荼时,工艺美术大师李学武就专注研究牡丹瓷,将牡丹花与瓷器工艺完美结合,开发出80 多个品种的牡丹瓷。目前生产企业有14家,从业人员约5万人,年产值约40亿元。2014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韩国期间,向韩方赠送的礼品就是李学武亲自创作的牡丹瓷“风姿秀色”。

第三组代表:我来谈谈洛阳牡丹画的产业链。洛阳牡丹画的领军人物是王绣,她的许多牡丹画作品享誉世界。但洛阳还有一个画牡丹的群体,就在孟津县平乐镇平乐村。那里有3100 多位农民画牡丹,2018 年卖出52 万幅牡丹画,经济收入过亿元;平乐农民牡丹画带动了研学、文创、电商、物流等业态的发展,闯出一条文化传承、文旅融合的发展新路子。

【观课感悟】本片段的设计意图是帮助学生理解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起新的具体的联系,造福人类。让学生寻找以牡丹为原点而延伸出来的产业链,就将本课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产生活实践完美地结合起来,从而将书本知识落实到现实生活当中。教材上有关联系的系列知识过于抽象,所列举的事例距离学生生活过于遥远。而学生身边的牡丹食品产业链、牡丹瓷产业链、牡丹画产业链,是生动的、鲜活的事例。学生在调查产业链,对接书本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了知识迁移能力以及公共参与素养。学生只有在“公共参与”中亲自走访、观察、提炼,才能增强知识的价值感,领悟文化生产力的巨大作用。

总之,在当前新课标、新高考、新教材的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又开始了一轮新的探索。结合教材知识进行校本化教研,围绕议题推动活动型课程的构建,是新时期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益尝试。在议题式教学中,教师所设计的教学议题要具有情境性、学科性、活动性和开放性。我们要让议题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贴近实际,调查研究,使教材知识对接生产生活实践,使学生的学习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猜你喜欢
牡丹花洛阳牡丹
洛阳正大剧院
牡丹花有多少株
“三不够”牡丹节
赏牡丹
“立法为民”的洛阳实践
洛阳自古繁华
牡丹花的启示
南国牡丹
绿牡丹
“诗约春天”之“牡丹花开”朗诵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