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设误导向及解题意识的培养
——以2017—2020年全国卷为例

2020-12-30 03:01四川李永严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0年6期
关键词:图表命题对象

四川 李永严

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重点在于实用,旨在增强学生适应当代社会生活、服务社会的能力。2017—2020年全国卷主要采用非连续性文本来考查实用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文主要集中在报道评论、论文报告、科普文章、图表数据、演讲访谈等,呈现出跨文本、跨学科、跨国界的选文特点和情境化、实用化、思维化的命题特点,对学生阅读和解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只有充分了解题型考点、设误方式,具有解题意识,才能在考场上胸有成竹,提高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得分率。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客观题设误分析

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选文强调与生活关联,题量、题型为2道客观题加1道主观题,其命题指向各有不同。客观题强调考查学生分析、推理、判断、评价的能力,主观题侧重考查学生分析筛选、归纳概括、表达应用的能力。客观题近年来分为文本阅读和图文互换两类考查类型。

(一)文本阅读类客观题常见设误方式

文本阅读类客观题解题方式和论述类文本阅读基本一致,即定位、比照、分析、判断,但前者更强调对语言的情境化、实用化考查。综观近年文本阅读类客观题的考查方式,常见设误方式主要分为三种,分别是对象错误、程度范围不当、作用失当。

1.对象错误

对象不仅指发出动作的主语,也可指承受结果的宾语。命题者在命题时为了测评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一般会在主语、宾语上进行任意的更换或颠倒,以考查学生信息比对能力和对对象的内涵、外延的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如2020年全国卷Ⅲ第4题D项“关于经常采用‘费力’的写作方式的问题,熊育群表示‘费力’写作是常态,自己也重视想象,重视背离现实逻辑的想象带来的震撼效果”,与选文最后一段“只有符合历史与现实逻辑的想象才震撼人心”比对后会发现选项分析错误,熊育群重视的不是“背离现实逻辑的想象”。

近年来,高考试题在对象考查的考点上出现了创新题型,即在情境中反向考查学生对对象内涵、外延的理解和灵活应用的能力,如2019年全国卷Ⅰ第4题:

下列不属于可移动文化遗产“修复”工作的一项是

( )

A.使用真空干燥法对受潮的古代文献进行处理。

[原文]1.治理技术可以分为杀虫、去酸、脱水和清洁等类型。2.修复是对已经发生变形或变性的遗产进行处理,使之恢复到原有的形态或性质。修复的内容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清除文物和标本上的一切附着物;二是修补文物和标本的残缺部分。

根据原文可知,修复有两方面内容:一是清除,对象是一切附着物;二是修补,对象是残缺部分。本题的迷惑点在于使用真空干燥法进行处理的受潮的古代文献中有没有附着物,古代文献的“潮”是不是附着物。如果学生纠结于此,就陷入了命题人设下的陷阱。做此类选择题,不仅要了解考查对象概念的内涵、外延,更要比对其中暗含的其他对象概念的内涵、外延。经比对发现该选项符合治理技术中的“脱水”的内涵。故A项错误。学生在解题时不能局限于个体对象,还要用更为广阔的视野来观照其他对象。

2.程度范围不当

对于程度范围的考查是高考命题热点,近年来对程度范围的考查主要体现在时间先后、绝对化、范围大小等方面。尤其是时间先后的考查在近年高考中多次出现,命题人故意混淆时间,以考查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如2019年全国卷Ⅲ第4题A项考查“集体记忆的建构”与“志愿服务水平提升”的时间先后问题,2018年全国卷Ⅰ第7题D项“欧洲和日本”是否已经涉足“这些领域”的时间问题,2018年全国卷Ⅲ第8题C项“数字出版部门”是“已有”还是“未有”的问题,2017年全国卷Ⅱ第8题D项是“制定了”还是“应当制定还未制定”的时间先后问题。因此,做涉及时间的题时,需要仔细比对原文,以原文为据。

绝对化首先表现在关联词“只要……就……”“只有……才……”等的运用上。如2018年全国卷Ⅱ第8题A项“只有大力倡导创新文化,提高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增加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才能够形成全民尊重知识、诚信守法的社会风尚”,“只有……才……”本身是绝对化的说法,并且前面条件句是原文中有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条件,与后句的结果关系不大,故说法错误。其次,绝对化也表现在一些过于肯定或否定的词语的运用上,如2017年全国卷Ⅰ第8题E项“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制作管理模式较为健全,它在融资渠道、产品设计、人财物资源调度等方面不存在受到限制的问题”,“不存在”是绝对化说法,应重点关注,经过比对原文发现该说法于文无据,故E项错误。

范围大小的考查体现为命题人故意夸大或缩小范围。夸大表现在扩大了对象、事件等的性质、外延及由此产生的结果、意义、影响等。如2017年全国卷Ⅱ第7题D项“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原材料二的第2段不仅提到了居民责任,也提到了政府责任。原文表述为“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可见选项中“主要原因”的表述夸大了其影响范围,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只是原因之一。同理,缩小表现在缩小了对象、事件等的性质、外延及由此产生的结果、意义、影响等。如2020年全国卷Ⅱ第5题B项“材料三中,贵州省江口县通过打造民族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梵净山地理标识两项举措,探索出了一条利于形成脱贫长效机制的新路”。由原材料三“贵州省江口县通过发掘本地资源与特色文化,寻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探索了一条利于形成脱贫长效机制的新路”可知,选项概括不全面,缩小了范围,认为只有两项举措,原文中明确提出还有“规模化生态农业”等。

3.作用失当

作用失当是指对对象、事件的目的、结果、意义和影响的理解、分析、推理、判断不当,主要表现为目的失当、结果失当等。目的失当指对某个行为想要达到的效果分析不当。如2019年全国卷Ⅲ第5题C项“为了推动共享秩序的建立,单车猎人开始寻找并拍照举报违规停放、私自上锁和丢弃单车等不文明的行为”,根据原文可知,作为消费者的单车猎人这样做是为了维护共享秩序,促进其健康发展,而不是为了推动建立秩序,目的分析错误。目的失当也可以针对效果达到的程度、影响的范围进行考查。如2018年全国卷Ⅰ第8题C项“考虑到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和欧洲都投入巨额资金,首要目的是抢占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也是在行为的目的上设错,虽然有此目的,但绝非“首要”。

结果失当是指对行为发生后达到的效果的理解分析失当,分为现有结果分析失当和预测结果失当。现有结果分析失当是根据现有现象得出的现时性结论。如2018年全国卷Ⅲ第8题B项“全国各地新建或改造的大型书城正逐步向文化购物中心转型,这表明实体书店向多元化的经营方式转变,其业态已经成为一种主流”,本题由现有现象分析推论出本质性的结论,但由原文和选项可知,“逐步”“转型”并不能得出“业态已经成为一种主流”的结论,逻辑判断过于武断。本题既考查了由现象到结果的逻辑分析判断能力,也综合考查了时间先后的分析判断能力。预测结果失当是指依据现有现象、数据、过程等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的预判、推理不当。如2020年全国卷Ⅰ第5题A项“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既能在客观上应对经济下行的压力,也能改变世界科技与产业变迁的大趋势”,本题对“新基建”的作用做出预判,但是比对原文“这一决策既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客观需要,更是在深刻洞察和把握世界科技与产业变迁大趋势基础上作出的战略抉择”,原文找不到“改变世界科技与产业变迁的大趋势”的依据,无中生有。

(二)图文互换类客观题设误方式

近年来,图表分析题在全国卷中经常出现,主要分为文字转图表和图表转文字两类。虽然仍集中于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概括、推理、判断的能力,但设误方式与文本阅读类客观题有所不同。

1.图表转文字

图表转文字主要考查学生对图表数据的筛选能力和对选项与图表数据的比对能力,设误点主要分为两类,即面中点错和点中面错两类,解题关键在于从纵向和横向比较数据异同,既要看到各个阶段数据的特殊性,又要分析其发展趋势。

(1)面中点错意为在概括的事物的发展趋势中有某个或几个特殊点不符合此种趋势。如2018年全国卷Ⅲ第7题D项“实体书店在经历了2010—2015年‘增速下降—负增长—销售回暖’的过程之后”,概括出的发展趋势首先是增速下降,但是结合图表我们可以发现,2010年同比增长率为1.38%,2011年同比增长率为5.96%,增速不是下降,而是上升。所以做题时需要仔细比对数据,以确保概括出的信息准确。

(2)点中面错意为将具体的数据点与某个面进行比较而概括出的发展趋势有误。如2018年全国卷Ⅱ第7题B项“2015年企业和高校遭遇侵权的比例较之以往四年有所提高,总体侵权比例也略有反弹;而2016年各项侵权比例均呈下降态势,总体遭遇侵权比例为10.7%”,将2015年的数据与“以往四年”的面的数据进行对比,得出“有所提高”的结论,但在这个“以往四年”的面中,2011年、2012年企业和高校遭遇侵权的比例均高于2015年,因此不能说2015年的数据比“以往四年”有所提高。

2.文字转图表

文字转图表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筛选、提取、比对和判断能力,对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要求很高,近年来以流程图的形式考查,设误点主要分为两类,即省略环节和偷换概念。

(1)省略环节表现为命题人故意将流程中某个环节去掉,跳过此环节进入下一环节,以此考查学生的信息筛选比对能力。如2017年全国卷Ⅰ第7题D项:

国家地理频道承担的是节目制作的任务,在完成节目制作后由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康卡斯特电信公司承担把电视信号传送到千家万户的电视机上的技术性播出任务,电视观众得以收看。但选项中省略了此环节。同时,由材料四“美国国家地理电视公司以及其他渠道承担提供片源的任务”可知,选项同时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故D项错误。

(2)偷换概念表现为命题人在流程中将本属于行为主体A的环节,故意投放到行为主体B身上,以考查学生细节观察、比对能力。如2019年全国卷Ⅱ第4题D项:

由材料三“数据层中存储着大量的数据信息资源,借助数据库、云存储等智能存储手段,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存储和共享”可以知晓,数据层借助数据库等智能存储手段,实现的是“信息资源的有效存储和共享”,而不是“数据融合”,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主观题考查方向及解题方法

实用类文本阅读主观题考查学生独立阅读、理解、概括、分析、表达的能力,考查方向在2020年以前主要是原因分析、作用分析、异同概括、措施概括四个方面,2020年增加了关系分析(全国卷Ⅰ)、方式分析(全国卷Ⅲ)的考查方式。虽然考查方向各有异同,但是解题的步骤和方法是一致的,即“精准审题,明确任务—文本分析,信息概括—确定角度,准确表达”,在此过程中主要需要如下三种解题方法。

(一)概念勾画

在考场上,考生需要在高压之下快速定位问题指向的文本区域,而在有限的时间准确定位成为决胜高考的前提,这就需要学生在第一遍阅读时有圈点勾画的意识。根据命题人的常用设误手段,结合传统圈点勾画的方式进行概念勾画。概念是区分角度的重要指标,也是快速定位的重要标志。如2020年全国卷Ⅰ第6题“我国重点投资支持新基建与抗击疫情有什么关系”,通过勾画概念“疫情”,我们发现选文总共4次提到“疫情”,而参考答案就根据这4处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很多时候,三则材料会对应多个对象,而这些对象往往就是回答的方向。如2019年全国卷Ⅱ实用类文本选用的三则非连续性材料针对的就是中国桥梁建设、外媒评价、科技实力等不同对象,而第6题的回答角度就是从这三个不同对象出发。

(二)角度区分

分析近年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主观题的答案可见,命题人不约而同地强调对学生角度区分能力的考查,主要表现为材料论述角度和对象论述角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逻辑区分和角度判断能力的培养。材料论述角度指不同的几则材料论述的不同切入点和角度。如2019年全国卷Ⅱ第6题,三则材料分别从中国桥梁建设、外媒评价、科技实力三个角度进行阐述,故作答时需要紧扣这三个角度。对象论述角度指问题指向的是对不同对象的看法,分析不同对象的做法、作用等。如2018年全国卷Ⅱ第9题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协作的相关方的考查,即对对象的区分,经过分析可以看到政府、高校、企业三方的不同作用。

(三)化隐为显

高考需要考查学生能力的高低,这就需要有不同难度、梯度的试题来进行测试,有的试题答案显而易见,而更多的试题答案则是隐性,需要化隐为显。有的需要学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有的需要由反面到正面,有的需要因果溯源,还有的需要前后联系,概括作答。如2018年全国卷Ⅲ第9题:

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图书出版业发生了哪些转变?请简要概括说明。

[参考答案]①开始数字化转型,并与新兴媒体融合;②营销模式多元化,赢利模式多样化;③图书的传播速度加快,信息获取方式也发生转变。

解答此题,方法是浏览全文,筛选与“图书出版业的转变”相关的信息,概括并分点作答。答案有的是显性信息,如第三点“图书的传播速度加快,信息获取方式也发生转变”,在材料三中可直接提取信息。有的是隐性信息,其中有的需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如第二点中“营销模式多元化”,原文为“诸多新改变和新方法让出版与市场的距离更近,如众筹出版、微店卖书及微博、微信营销”,列举了一些现象,需要学生分析概括;有的需要前后联系,如第二点“赢利模式多样化”,既在材料一最后一句中提及,又在材料三中详细论述,需要考生结合材料分析概括。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解题意识培养

实用类文本阅读复习应落于实处、细处,不能简单粗糙地讲方法,一味靠练习提分数,应讲究科学系统地阅读教学、训练,在教学中尤其应当注重四种解题意识的培养,步步为营,才能取得显著成效。

(一)问题归类意识

综观历年高考试题,虽变化万千,但核心考点始终未变,因此复习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将近年高考试题命题点、设误方式进行归类,明晓其背后考查的本质。第一,有意识地将各种题型归类,知晓其考查方向;第二,将考点进行归类,明白选项文字背后所指向的核心考点;第三,将设误点进行归类,确定实用类文本阅读题常见的设误方式,做题时有意识地加以关注。

(二)语感培养意识

有些人认为语感虚无缥缈、不可捉摸,缺乏科学依据,而实际上语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做题方法,它能够让我们在潜意识中意识到命题人可能设置的陷阱,从而进行预判。那么,如何培养语感呢?我们可以从对命题人所设考点的了解和设误方式的掌握入手,通过对考点和设误方式的归类,逐渐加深记忆,反复提醒自己注意此类词语、句子等,自然能够形成语感。

(三)文本联系意识

实用类文本阅读很多时候采用的是非连续性的多则文本,即使采用单文本,其中也会包含很多事件,并且会添加“相关链接”以增加文本阅读难度。面对这种情况,学生必须具备联系意识,通过以概念、对象、问题、措施、作用等为参照点的前后、纵横的联系,多角度、多层次地提取有效信息。

(四)语言转换意识

阅读是信息筛选的基础,更是信息转换的基础。无论是文本阅读,还是图文互换,都需要语言转换能力。有的需要由现象到本质,有的需要从繁杂到精简,有的需要由图表到文字,而有的需要由文字到抽象的图表等。因此在阅读时,学生需要有意识地对信息进行提取、归纳、概括、分析,从而实现语言转换。

猜你喜欢
图表命题对象
晒晒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对象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双周图表
双周图表
双周图表
图表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
个性签名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