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 寇玉菊
纵观2020年高考,全国卷地区、新高考地区以及各省市自主命制的作文题都体现出“稳中有变,变中出新”的特点。2020年的高考作文试题把握时代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高考评价体系,加强关键能力考查,对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与高中育人方式的改革同向同行,助力了高考综合改革的平稳落实。
2020年7月,笔者有幸参加了重庆市高考语文(卷区为2020年全国卷Ⅱ)作文题的阅卷工作,对高考作文备考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体会。笔者以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2021年高考作文备考,应常抓不懈,充分把握作文备考的规律、路径与方法。考场作文要想得到高分,非一朝一夕之功,而应有日久年深的积累。
部分教师和学生认为:阅卷教师主要关注标题亮眼、“凤头豹尾”、论点鲜明、书写工整等情况,做好这些就可以,而且阅卷时间紧迫,每份作文阅读时间较短,所以阅卷教师只会匆匆浏览,不会特别仔细去看文章内容,所以考生只要做好上述相关要求,就能得到一个较好的分数。
其实,上述观点是对作文阅卷片面的认识。阅卷教师绝不会因为时间紧张,就忽视文章内容,将内容平庸的作文判定为优秀,也不会漏掉高分甚至满分作文。对于那些不太入格、不切题甚至偏题的作文,阅卷教师要经过反复斟酌与考量,征求组长意见,才能非常审慎地按照标准确定分数。而阅卷教师一旦发现较为优秀的作文,会停下来反复阅读,反复斟酌,还需要征求阅卷组长的意见,方能给出最终的分数。一些高分或满分作文甚至要经过阅卷专家的评审,才能最终确定分数。
因此,高考作文阅卷是一个非常辛苦、非常专注、非常认真的过程。阅卷老师绝不会随意漏掉一篇优秀作文,也不会轻易判定一篇作文不合格。师生一定要树立对高考阅卷的正确认识,不要被一些片面认知或错误认知误导,轻视作文的备考。
【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材料分析
这是一道由多则材料构成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分为3段。
材料第1段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引用墨子的话,体现了同情、共情的心理,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相亲相爱,体现墨家“兼爱”的思想;第二部分引用英国诗人约翰·多恩的名言,指出个人与集体、国家与世界的关系,体现团结的重要意义。
材料第2段表达了疫情期间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支持。材料第3段则是中国对其他国家的回馈与援助。这两段材料都与疫情相关,紧扣时代脉搏。
2.情境指向及作文要求
该作文题具有真实而具体的情境指向,即要求考生以“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上的中国青年代表发表演讲,演讲的主题是“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的作文题都有显性要求,如“自拟标题”等,考生通过阅读文字即可知晓,而这道作文题给出的情境其实还暗含了隐性要求。“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要求作文要具有国际视野,要关注社会发展;从这3段材料的共性含义以及演讲主题“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可知作文应该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和携手共创未来等立意;论坛名称、主题、“中国青年代表参会”以及“中文演讲”等表明,这篇作文作为演讲稿,其受众应该是“世界青年”。
立意关键词:青年、共创、世界未来
1.青年:既是写作者,又是受众,注意年龄和身份;
2.共创:指向“携手”,包括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团结互助、守望相助两个层面;
3.世界未来:需要跳出“小我”,拥有国际视野,为人类的未来携手共进。
需要注意的是,任务中明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看似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如站在中国青年的角度,为中国青年发声,体现中国青年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关注和责任担当,体现国际视野,突出中国青年的思考与认识。但一定要注意立意的三个关键词缺一不可,当然写作时可以有所侧重。作文审题立意时,务必注意它的开放性与限制性的结合。作文评分的重要依据就是立意的准确,因为它首先决定了作文的等级,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文章其他方面的高下,对文章进行赋分。
《课程标准》在“命题和阅卷原则”板块作了如下阐述:“以情境任务作为试题主要载体,让学生在个人体验、社会生活和学科认知等特定情境中完成不同学习任务,以呈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多样化表现。”“选用的语言材料要具有时代性、典型性和多样性,贴近学生生活,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特点,避免出现偏题、怪题。”
综观近年全国卷的作文试题,大多都设置为任务驱动型作文,并且与时代紧密相连。王惠教授曾说,学生要做“四有”考生,首先就是“时代青年有态度”,青年应该紧跟时代步伐,敢于担当责任,在时间上要有对过去、现在、未来的思考,在空间上要有对家、乡、国、世界等方面的担当与责任,这也是符合国家意志与时代特征的。2020年全国卷Ⅱ作文题正是体现了这一观点。
材料作文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材料,二是要求。在备考时,学生要注重“细审题”与“巧立意”。
1.细读材料,明确指向
(1)材料数量:一则材料还是多则材料。
(2)材料文体:材料是记叙性、说明性还是议论性。
(3)材料内容:①文字材料,如名言、警句、寓言、童话、新闻、诗歌、对联等;②图画材料,如漫画或情节关联的几幅画等。
(4)材料内涵:①显性材料,一般来说,显性材料的内容十分明显,材料多是现实生活中的某种现象或发生的某一件事,审题时无须引申;②隐性材料,多是寓言类材料,往往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审题时必须分析材料的引申义、比喻义,由此及彼,与现实对接。
2.掌握方法,巧中取胜
(1)提炼中心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将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会使所写的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领悟材料的主旨,一般可使用以下几个步骤:①明确材料写了哪些人、什么事、有怎样的结果等;②明确材料说明了什么道理;③从明确的道理中选择恰当的内容作为立意的依据。
(2)追因溯源法:即把材料提供的现象作为结果,推导这种结果产生的原因,将推导出来的原因作为立意的依据。在审题时学生如果能由材料中的结果多问几个为什么,推导出产生这种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就能找到最佳的立意角度。
(3)舍末求本法:有些作文的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对于这类材料,在审题时要明确哪些是背景材料,哪些是中心事件,哪些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哪些是次要人物或事件,立意时应舍弃次要人物或事件,从主要人物或事件的角度进行考虑。
(4)求同存异法:这里所说的求同存异法,实际上是针对有多则材料的作文题所运用的审题方法。这种审题方法适用于内涵不尽相同的多则材料,即先分析每则材料的内涵或意义,然后进行综合比较,摒弃不同之处,寻找相同或交叉的点,并以此作为文章立意的依据。
(5)把握倾向法: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情感态度,审题时必须充分捕捉这些信息,明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如果无视命题者的感情倾向,提炼的观点与材料内容很可能就会“南辕北辙”。
(6)揭示寓意法:揭示寓意法是针对寓意性材料而言的,如寓言、童话、漫画,以及其他类型的寄寓性材料,需透过材料的表象,进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联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或事,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关的社会现象、人生哲理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进而确立论点。
(7)揣摩画面法:这是漫画作文审题的常用方法,要观察构图和思考寓意。观察构图时要注意漫画的形象(人、物)是什么,形象处于什么状态(静止、运动),漫画中形象的特殊性(一般表现为夸张的动作、表情等),漫画人物的语言,漫画的题目等。思考寓意:一般来讲,漫画多是对现实生活的戏剧化、夸张化、荒诞化表现,所以,画面中越是夸张的地方越要思考。作文时要注意透过其夸张的表现形式解读漫画的现实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审题时要全面理解材料,了解材料所涉及的对象和限定的范围,必须有整体观,切忌断章取义。同时阅读分析材料时要抓住关键词句,并做上标记,这些关键词句往往是立意的角度。整体把握和抓住关键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老师强调:“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因此,在备考时还要注意审读写作任务,明确写作角色、写作对象和写作主题,即要有作者意识、读者意识和主题意识,才能在细审题巧立意的基础上写出好文章。
作文评卷的加分亮点,包括五个方面:
1.层次——具体指思维清晰,逻辑严谨;
2.深刻——具体指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观点具有启发性;
3.丰富——具体指材料丰富,论据充足,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4.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用修辞,语言有表现力;
5.创意——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
五个亮点中,根据亮点的数量确定作文等级,亮点越多,等级越高。但是,层次亮点属于必备项和基础项。由此可见,思维才是作文的核心。这也恰恰与《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的要求相一致。所以,作文训练,当从思维着手。
《课程标准》中,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其中,“课程目标”中对思维发展与提升表述如下:“增强形象思维能力”“发展逻辑思维”“提升思维品质。自觉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经验,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增强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逻辑思维是基本功夫,辩证思维是看家本领,而批判性思维则是硬核武器。
目前许多高三教师也认识到作文思维训练的重要性,于是定期给学生推送时文,因为时文通常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并且经常阅读时文可以追踪热点话题,与社会时代同步,一举两得。还有很大一部分教师,指导学生拟写分论点,分论点设置通常从概念式、因果式、条件式、辩证式、层进式入手,让学生在写之前拟好提纲,这样的作文一般层次分明。但在阅卷过程中,却发现部分学生把分论点拟成标签,有的分论点之间缺乏必要的逻辑关系,有的分论点与中心论点脱节,有的论述文段与分论点之间缺乏契合度,等等。这样的作文也很难得到高分,缺乏基本的逻辑关系,文章就会显得生硬、牵强。如有一些作文分成三个部分,“青年——命运共同体——携手创未来”,或者“命运共同体——青年——携手创未来”,这样的结构看似清晰,实际上三个部分之间缺乏勾连,更谈不上有逻辑关系。
而优秀的作文则是逻辑清晰,思维前后关联,步步关照。如一篇题为《同甘粗粝,共赏芳华》的考场作文,逻辑结构为“开篇模仿《滕王阁序》开头提出中心论点——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写青年)——万物本一体,人类共命运(写共创)——中国发展需要世界——世界发展离不开中国——世界握手,则需青年担当”;还有一篇题为《青年携手,共创未来》的考场作文,分论点依次为“和平共处应是世界青年最基本的相处模式——合作共进应是世界青年共渡难关的重要方法——齐心协力应是世界青年共创未来的根本态度”。不得不说,这样的文章思路清晰,逻辑严确,大气磅礴,具有一气呵成的力量。这样的文章除了需要学生自身具备良好的素质外,也需要教师在复习中对学生进行严格适当的训练,提升思维能力。
1.回归教材,寻求作文思维的模式支架。
写作能力是语文能力中最高层次的能力,它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表现,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是精神生活的方式之一,是创造性极强的思维活动,但写作的基点还应在于教材。教材是一个巨大的素材库,而其中的优秀文章的结构还可以给学生学习议论文提供思维模式支架。如《劝学》《师说》等都是高考背诵篇目,都是议论文写作训练的范本,复习时可以反复强化,搭建学生作文整体思维框架。
2.分类复习,强化作文结构的基本框架。
(1)并列式结构:概念分类法——是什么;因果分析法——为什么;途径分析法——怎么样,怎么办。
(2)层进式结构:亮出观点——层递论证——回扣中心。
运用层进式结构写作的基本方法如下:
①析意义:为什么——怎么办——联系现实;
②摆现象——析原因——探根源——找办法。
(3)正反对比式结构
①围绕中心论点选择比较材料,确定对比点。所选对象必须是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
②正反论证应有主有次。
3.提取分论点,形成作文思维的语言链条。
在确定文章框架的基础上,提取分论点,可以使结构清晰,语言整饬,自然形成作文思维的语言链条。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证明,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因此,要训练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去设置分论点。注意分论点要“扣得住”“分得开”“排得顺”,不要让分论点成为标签。
4.写好核心段,提升句与句、段与段的逻辑思维。
在语言表达中,段落是至关重要的,笔者几乎可以断言,能够写好一段的学生,一定能写好一篇文章。不重视段落写作,这是很多学生写不好文章的原因。议论文核心段落写作具体包括五个步骤:
第一步:段的首句,摆放分论点。开门见山,使阅卷老师明白这一节要论证什么问题。(观点句)
第二步:对中心句简要阐释,快速过渡到事例的阐述。(阐释句或过渡句)
第三步:列举典型事例,古今中外的正反事例均可。简要叙述即可,不要过多描写。(材料句)
第四步:分析说理。分析事例与论点的联系,使论点与论据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是本段最重要的一步。因为如果只列举事例,不进行分析说理,那这举出的事例就不能成为分论点的论据,也就没有说服力。(分析句)
第五步:本段小结。照应本段开头,重申这一节的分论点。可加上“因此”或“所以我认为”等字样。这样,本小节就形成一个完整的说理板块。(结论句)
5.深入论证,运用假设论证与因果论证挖掘思维深度。
运用假设论证和因果论证,进行辩证思考,是把思维引向深入的重要方法。在文段例证之后,作一点假设,挖掘结果形成的原因,更能体现思维的深度。这两种论证方法,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联合运用。缘其事,析其理,可明得失,可辨真伪。英国文学家兰姆说:“你可以从别人那里汲取某些思想,但必须用你自己的方式加以思考,在你的模子里铸成你思想的砂型。”常用辩证的思维追因究果,可以锻炼思维的深度。
当然,这些方法比较适合高三复习备考,但更重要的是,作文的思维训练要从平时抓起,学生多阅读,多关注社会热点,多思考,才能在高考作文中绽放光芒,才能写出让阅卷老师赏识的优秀作文。
总之,2021年高三作文备考,应从作文的审题立意、思维训练着手,正确认识作文评卷的标准与要求,做到有的放矢,精准复习,先“利其器”,方能“善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