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 陈光斌
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Ⅲ语言文字运用板块考查考生的“表达应用”能力,体现语文的基础性和应用性,既考查考生在语文学习中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考查考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区分度颇高。命题在篇章中凸显语文生活化、情境化、实用化的学科特色。
该板块由3道客观题(共9分)和2道主观题(共11分)组成。3道客观题涵盖语篇衔接、词语使用和病句辨析,考生需要在整体把握文段大意的基础上,在具体的语境里做出判断;主观题为逻辑推断补写和新闻报道压缩,考查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然而笔者发现在平时的模拟检测中,除知识掌握完备的学生外,其余学生得分普遍偏低,学生做出的判断带有一定的主观性,甚至不排除部分学生靠猜测做题的可能。若要抓牢语用的20分,在日常训练中将知识点细化并辅以一定的思维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以2020年全国卷Ⅲ语用题为例,分析在学习过程中如何提分。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体现的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已成为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标识。而其基本价值已积淀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________,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特性,不是生理的,而且是文化的、精神的因素;没有中华文化,中国人就不成其为中国人,中华民族就不成其为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精神品格与价值追求,支撑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________,今天仍然是而且未来必将还是我们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华文化的精神特质就是我们今天要大力弘扬的“中国精神”,而弘扬中国精神,是凝聚中国力量、走稳中国道路的关键。没有中华文化的________,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放到世界文明史中看,中华民族创造的________的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价值体系,独特的民族色彩,独特的历史进程。其长期的演化过程造就了我们的文化认同,赋予我们生命力和创造力,也决定了我们独特的发展路径。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传承中华文化就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B.传承中华文化必须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C.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就是传承中华文化
D.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就能传承中华文化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一脉相承 薪火相传 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B.互为一体 前赴后继 博大精深 卓尔不群
C.互为一体 薪火相传 繁荣昌盛 源远流长
D.一脉相承 前赴后继 繁荣昌盛 卓尔不群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不是生理的因素,而是文化的、精神的
B.不是生理的,而是文化的、精神的
C.不仅是生理的,而是文化的、精神的
D.不仅是生理的因素,而是文化的、精神的
1.提分攻略
(1)明确文段叙述重点,厘清层次
17、18、19三道选择题与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本带着问题阅读的作答技巧不同,这三道题需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做出判断,这就要求考生在作答前对选段有一个整体感知。从近年全国卷看,命题的文段大多为议论性语段,叙述集中,层次清晰,论述严谨。故明确文段叙述的重点,把握文段叙述的主体,厘清文段是围绕叙述主体从哪些方面进行议论性描述的,就能让我们迅速获取文段传递的知识信息,结合选项便能做出判断。
技巧点拨:强化句号意识,分清句子叙述侧重点,厘清句子之间的内部关系。
真题文段由十个句子组成,论述了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关系。第一句点明叙述的重点——文化,叙述的主体——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的关系。第二句强调中华文化中体现的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独有的。第三句承接上句,指出中华文化的基本价值积淀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第四句为第17题四个选项中的一项。第五句阐明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的关系。第六句进一步指明中华文化对中华民族的重要影响。第七句紧承上文,明确中华文化的精神特质是弘扬中国精神,这是走稳中国道路的关键。第八句重申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复兴的关系。第九、十两句揭示中华民族创造的中华文化决定中华民族的发展。文段层层深入,论证了中华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创造了中华文化,二者互为一体,辩证统一。
(2)强化几个意识,灵活运用排除法
语段组合型选择题各小题的位置不固定,往往依文段留空顺序设题,答题时可以按照各小题的顺序依次作答,亦可先作答词语题,具体依个人答题习惯而定。
技巧点拨:强化题干意识、选项分组意识、标点符号意识、句式对应意识、语境意识、语病意识(语病意识重在熟知病句类型,关注病句常见易错点),灵活运用排除法。
作答过程中题干意识要强,各小题的题干要求不能忽视,一般都要求选出“最恰当的一项”,言下之意即至少有一个选项基本符合要求,但其他选项也会对考生产生干扰,考生在作答时要认真分辨。
2.思路分析
回看试题,第17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从文意的角度看,最恰当的一项与原文语义相承,语脉相通,句式统一,思考时应关注选项陈述的对象与原文的一致性,前后的逻辑顺序要符合语义表达。作答过程中可以通过分析比较选项的异同,将选项分组(一般分为两组),结合上述几个意识用排除法进行判断。比如:第17题要求补写的语句在文中位置处于第四句且独立成句,从四个选项看,可将A、B分为一组,C、D分为一组,AB组区别在于“就是”“必须”,CD组区别在于“就是”“就能”,根据前后文论述的“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的关系,从句式对应和语义连贯上可知,文化在前,民族在后,据此排除C、D两项,B项“必须”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有加强命令的口气,根据后文“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互为一体”,说明二者是对等关系,并非条件关系。从所处位置看,该句独立成句,A项“就是”承接上文,开启下句,答案为A项。
第18题考查正确辨析和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从原则上来说,考生首先要对选项中的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有所了解,结合语境做出选择,然而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碍于积累,对一些常见的词语把握得也不准确,加之命题人一般会选择几组易混淆的词语,这就让选项带有一定的模糊性。考生在思考作答时,仍然要有选项分组意识,该题选项分组较为灵活,考生可选择自己最为熟悉的一组或两组词语,或者依据最为确定的一空进行分组。如第三空“没有中华文化的________,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上下文语境看,此处强调中华文化的发展与民族复兴的关系,可以将A、B分为一组,C、D分为一组。如果能将“博大精深”“繁荣昌盛”两个词语的意思很好地区分开,则可直接排除A、B两项;若不能明确区分两个词语,从句子前后句的语义上看,是中华文化的发展使得中华民族得以复兴,故选“繁荣昌盛”,同样可以排除A、B两项。所以考生只需要在C、D两项里另选一组自己最熟悉的词语对比即可做出判断,正确答案为C项。
第19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辨析病句需要考生对常见的六种病句类型熟知于心,能够把握常见的易错点,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准确选择。思考时一定要有画线句的整句意识,即语境意识,画线部分一般不会孤立存在,如:“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互为一体,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特性,不是生理的,而且是文化的、精神的因素;没有中华文化,中国人就不成其为中国人,中华民族就不成其为中华民族。”若对病句掌握得好,不难发现画线句关联词搭配不当且成分赘余(“不是”与“而且是”搭配不当,“之所以”和“的因素”赘余),可以直接选择B选项。若对该知识点掌握不牢,仍可通过分析选项,将其分组,结合前后句,在具体语境中对比,做出选择。显然,A、B为一组,C、D为一组,从关联词搭配看应为“不是……而是”“不仅……而且”,据此排除C、D两项,A项“不是生理的因素,而是文化的、精神的”,分句前后不对应,也可排除,故答案为B项。
主观题在语言文字运用板块是变数最大的部分,后文仅以2020年全国卷Ⅲ中两个题型为例。
【真题回放】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食物的基本功能之一是给人体提供日常所需的能量。我们的一举一动,大到跑步,小到眨眼,①________。食物中提供能量的三大营养素,即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人体不能②________,因为它们均以大分子形式存在,必须消化分解成小分子才能吸收利用。这一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就是③________,又称为膳食生热作用。我们吃完饭后会有发热的感觉,这就是食物热效应的外在表现。
1.提分攻略
补写题侧重考查逻辑推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命题人选取一段说明性或议论性的文段,在其关键处留空,要求考生所补句子与原文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作答时要在文段的内容和形式上找依据,使补写的文字内容扣得紧,形式接得上。
作答前一定要在题干上做好勾画,明确题干的显性要求:语意、内容、逻辑和字数,思考时关注标点符号(如句号、冒号),厘清句子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快速把握文段叙述的核心话题。
作答时可依据需补写的句子的位置、前后语句的提示、特殊句子(运用修辞手法的、有关联词的)、选段句子之间的排列顺序(逻辑顺序)以及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规律进行合理推断。
技巧点拨:强化题干意识、标点符号意识、前后语境意识、句式对应意识和关联词意识。
2.思路分析
文段由五个句子组成,首句点明叙述主体“食物给人体提供日常所需的能量”,第二句说明人的各种活动不论大小都需要消耗能量,三、四句将食物给人体提供的能量具象化表述,末句指出食物热效应。语段以总—分—总的结构叙述,浑然一体。
第①空,前句为“食物的基本功能之一是给人体提供日常所需的能量。我们的一举一动,大到跑步,小到眨眼”,下文为“食物中提供能量的三大营养素”“这一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可见运动需要消耗能量,再从“大到”“小到”可推断所填句子应该用“都”连接,据此可知此处应补写“都要消耗能量”。第②空,后文“因为它们……必须消化分解成小分子才能吸收利用”,它们为前文所指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分析可知此处可填“直接吸收利用”。第③空,根据上下文的“就是”“又称为”“这就是”可知,此处可填“食物热效应”。
【真题回放】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0个字。
2020年6月3日,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助力湖北疫后重振发展视频会议。在视频会议上,国资委表示,支持将武汉纳入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区,打造改革高地,要继续加大力度,推动各项政策措施在湖北早落地、早见效、早受益,把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更好地助力湖北疫后重振。在视频会议现场,央企和湖北省签署72个项目,在原定今年对湖北计划总投资3 900亿元基础上,将新增投资超过3 200亿元。
1.提分攻略
语段压缩题具有实用性强、实践性强、贴近时代生活的特点,主要考查考生辨识、筛选、提炼、概括及表达的能力。
新闻类压缩题所选文段与新闻不同,一般只出现导语和主体,其余组成部分大多未选在文段中,但新闻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发生过程”在语段中是会体现的。作答时,考生可根据句子之间的关系辨别主次,将各句的关键信息分别提炼概括,根据字数要求连缀成句。新闻报道的压缩一般遵循“某人某时在某地由于某种原因做了某事出现了某种结果”的思考形式。组织答案时要做到在保留关键信息的基础上将文字压缩到规定的字数范围,往往在规定的字数内足以把有效信息如数表达,若在组织答案过程中发现字数偏少,则说明有关键信息遗漏。
技巧点拨:题干意识,新闻文体意识,段落层次意识,关键词意识。
2.思路分析
本则报道共三句。第一句交代国资委召开视频会议,第二句交代视频会议的具体内容,第三句交代央企和湖北省签署72个项目,在原计划总投资3 900亿元的基础上将新增投资超过3 200亿元。
据此可初步压缩为:国资委召开视频会议,支持将武汉纳入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区,助力湖北疫后重振,央企和湖北省签署72个项目,新增投资超过3 200亿元。压缩后的语段有60余字,显然与题干要求的80字有一定差距,此时要考虑是否有信息遗漏,与“某人某时在某地由于某种原因做了某事出现了某种结果”的概括形式相对照,不难发现初步压缩后的语段中缺少时间和原因两个信息,将信息补全则可得:2020年6月3日,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助力湖北疫后重振发展视频会议,支持将武汉纳入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区,央企和湖北省签署72个项目,将新增投资超过3 2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