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巍,韩 宇
(1.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2.辽宁中医药大学教务处,辽宁 沈阳 110847)
陶行知先生是“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教育改造的旗手,作为一名留洋教育家,他既反对“老八股”教育,又反对“洋八股”教育,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办中国人民所需要的教育[1]。“教学做合一”便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在当代高等教育中仍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值得我们去研究、去实践。本文以分析化学课程为例,讨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教学做合一”。
针对教员在教案中把教学活动分为“教的方面、学的方面、做的方面”这一现象,陶行知先生强调“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
陶行知先生坚持这一观点的理由有三。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先生将现成的解决方法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把找到这个解决方法的程序安排妥当,指导学生以最短的时间、凭借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第二,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不能只按照自己的意思去教,对学生的才能兴味一概不顾。如果让教法根据学法变化,那时先生就费力少而成功多,学生自然也就能够乐学。第三,先生不但要将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起来,还须和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做先生的并不是贩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而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先生既没有进步,学生也就难有进步,好的先生必是一方面指导学生,一方面研究学问。
“教学做合一”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单纯的劳力只是蛮干,不能算做;单纯的劳心只是空想,也不能算做;真正的做是在劳力上劳心。我们做一件事便要想如何把这件事做好,如何运用书本,如何运用别人的经验,如何改造用得着的一切工具。此外,我们还要想到这事和别事的关系,想到这事和别事的相互影响,要从具体想到抽象,从我相想到共相,从片段想到系统,这都是在劳力上劳心。因此“做”具有3种特征,一是行动,二是思想,三是新价值之产生。而一面行一面想,必然产生新价值。
翻转课堂是随着近年来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变原本“学习知识在课堂,内化知识在课外”为“学习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在课堂”。这一概念最早在2000年由美国学者J Wesley Baker提出,是一种课前教师以网络工具和课堂管理系统制作教学内容,将其分配给学生预习,课堂上教师不遗余力地指导学生展开主动和协作学习的基本模式。2007年,美国林地高中化学老师Jon Bergmann和Aaron Sam尝试把授课内容录制成视频,课下发送给学生自学,而课堂上主要用来完成练习和实验。至此,翻转课堂正式登上历史舞台[2]。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以现代多媒体及信息技术为支持,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宽松的学习环境。大学生是最喜欢、最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群体,他们渴望自由,不愿被束缚。翻转课堂把学习过程放在课外,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以自由分配学习时间,并体味自学攻克难题的成就感与快乐,从而奠定乐学的基础。
翻转课堂中教师角色发生了转变,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经常出现的“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而学生在座位上表情淡漠”的现象。与教师讲授相比,大学生更喜欢自己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给予指导。
翻转课堂的重点在于“转”,即知识内化阶段,也就是课堂阶段。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会对一个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以确保学生听得懂,也会相应地举例,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但这也只是做到了“授人以鱼”。而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已经在课前对教学视频进行了学习,课堂上从问题入手,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这种从问题出发探究问题的本质,从而得出解决方案的教学过程,是“授人以渔”的过程。
教学视频准备过程中,视频脚本的设计应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不能只顾讲,要更多地考虑学生接受能力。这是“教学做合一”思想中对“教”的基本要求,也是有效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保障。
(1)从视频时长来讲,应以10 min左右为宜,太短知识点讲不清楚,太长学生在自学时会失去耐心。比如我们在“酸碱滴定法”这一章中,将“酸碱滴定曲线及指示剂的选择”这一知识点制作成3个教学视频,分别为《强酸碱的滴定曲线及指示剂的选择》《弱酸碱的滴定曲线及指示剂的选择》以及《多元酸及多元碱的滴定》,每个视频时长在12 min之内。
(2)发布教学视频的同时,设置合理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会更有成效。问题设置以选择题或判断题为主,因为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畏难情绪,如果设置的是学生平时考试中觉得简单的题型,他们会渴望通过短时间的自学就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或判断。例如,在《多元酸及多元碱的滴定》教学视频的讨论区,我们设置这样一道判断题:某二元酸H2A,其Ka1=6.9×10-2,Ka2=2.5×10-7,该二元酸能被分步滴定,有两个突跃。这个问题涉及两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即酸碱能够被准确滴定的条件和被分步滴定的条件,如果学生能够做出正确判断,说明自学效果不错,很好地掌握了知识点。
学生自学过程是带着问题学习,是在“做上学”,这是翻转课堂实施的基础。不在思考上进行的自学不是有效自学,没有学生的有效自学,实现有效的课堂知识内化就成为空谈。
由于学生自学安排在课外,如何保证有效自学成为关键问题。我们采取的措施是,不将教学视频简单地拷贝给学生,交代他们要课前自学,而是充分利用学校建立的网络教学平台,将教学视频上传至“播课单元”,同时创建讨论区。在后台,教师可以很好地掌握学生观看视频情况,包括播放次数、在线时长等。在讨论区也可以实现学生间的讨论以及教师的在线指导。另外对于自学确实存有困难的学生,我们会组织教师现场指导,学生围坐在一起看教学视频,不懂之处随时提问,教师给予个别指导,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自学,充分保证自学的有效性。
课堂知识内化是翻转课堂的核心,主要是通过解决问题来理顺知识点,强化知识点的运用,是教师在做上教、学生在做上学的过程。
问题的设计要由浅入深,由点及面,既要突出知识目标中要求掌握的内容,也要涉及需要熟悉及了解的内容,在实现情感目标的同时更要突出能力目标。
解决问题的过程不是简单的教师讲解,而是引导学生先形成解题思路,再解决具体问题。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把解题思路形成过程教给学生,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做到举一反三。例如,我们在“酸碱滴定曲线及指示剂的选择”这一节中,设置这样的问题:以0.100 0 mol/L的HCl溶液滴定0.100 0 mol/L的NaOH溶液,酚酞、甲基红、甲基橙三者中何者更适合做该滴定的指示剂?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该滴定的突跃范围,然后根据突跃范围选择可以使用的指示剂,最后选择最优的指示剂。可以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根据教学视频内容解决该问题。首先,通过计算得到滴定突跃范围的pH值为4.30~9.70;然后,根据指示剂选择原则“指示剂变色终端pH在滴定突跃范围内”,发现三者均可作为该滴定的指示剂;最后,分别对三者的变色范围、变色点与滴定化学计量点间的关系以及滴定过程中颜色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甲基橙做指示剂误差最大,将其去除,比较酚酞和甲基红,由于酚酞在该滴定过程中颜色呈现从有至无的变化,而甲基红呈现由较浅的黄色向较深的红色变化,因此应优选甲基红为该滴定的指示剂。学生学会了解决该问题的思路,下次再遇到指示剂选择问题时就不会手足无措,能快速找准出发点,寻得最优方案。
翻转课堂教学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3-4],教师起到导师作用。教师将教学与科研经验相结合,从实现学生有效自学角度出发制作教学视频、设置实际问题。课堂上教师再从解决问题入手,梳理知识点,引导学生形成解题思路,强化知识点的应用。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在做上教、学生在做上学的过程,即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教学做合一”。
翻转课堂已成为全球最热门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话题,目前正以“颠覆传统课堂”的名义席卷我国教育领域。这种教学模式是否会成为拯救大学课堂教学的神器[5],还需要广大高校教师进行更加深入、系统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