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娱乐性、文学性阅读走向思辨性阅读
——《水浒传》整本书阅读的教学

2020-12-30 01:28邢文波浙江省杭州闻涛中学浙江杭州310051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0年15期
关键词:武松水浒传整本书

邢文波(浙江省杭州闻涛中学,浙江杭州 310051)

《水浒传》是语文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要求的必读名著。经典名著的阅读需要不断走向深入,这已成为共识。章新其先生认为:“从娱乐性阅读走向文学性阅读和思辨性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初步学会阅读古典小说的基本方法,是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赋予《水浒传》阅读教学的重要使命。”[1]下面,笔者结合《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谈谈如何促进学生的思辨性阅读。

一、创新内容梳理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阅读《水浒传》,免不了要对人物、情节等进行梳理。一般的做法是设计不同类型的表格,让学生自己整理:第一步,对主要人物从绰号、星宿、官职、主要情节、主要性格、外貌等角度进行系统的梳理;第二步,对绰号、结局、上梁山原因等进行分类整理。这样的梳理方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抓不住学生的兴趣点。所以,笔者根据学生实际,设计了以下梳理方式:

(一)绘制朋友圈

从网络上流行的“假如鲁迅也有朋友圈”,笔者受到启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选择《水浒传》中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人物,绘制其朋友圈。学生的作品给了笔者很多惊喜。他们围绕主要情节,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通过图文表达自己的解读。在课堂上,笔者让学生据图猜情节。在这一过程中,绘制者得到了鼓励,其他人受到了启发。

(二)绘制思维导图

与统编教材配套的初中语文《作业本》(由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组织编写),有很多要求绘制思维导图的内容。在“水浒风云人物之武松篇”的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根据人物及情节,绘制专题思维导图。有的学生通过地点的变化,绘制了武松的人生经历;有的学生用折线图的形式,展示了武松跌宕起伏的人生;有的学生从情节、绰号、性格等方面绘制,内容一目了然。

(三)绘制攻击力、防御值比对图

《水浒传》中108 位好汉,本领高强,性格各异,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对此,怎样让学生更深入理解并将之作可视化处理呢?笔者尝试让学生绘制人物的攻击力、防御值比对图。如关于武松,让学生根据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五个事件,绘制武松的攻击力、防御力比对图。有学生绘制了一幅存在问题的图示,即把武松在五个事件中的武力值都绘制成100(采用百分制,100 为最高),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景阳冈打虎情节中,面对生死抉择,武松差不多拼尽了全力,武力值和防御值较高;斗杀西门庆情节中,西门庆对武松没有什么武力威胁,但武松心中充满了失去兄长的愤怒和伤痛,所以武力值在50左右;醉打蒋门神情节中,武松一路喝酒而去,到了蒋门神酒店也多番挑衅,虽然在施恩看来蒋门神很厉害,武松也使出了绝学“玉环步”“鸳鸯脚”,但对武松而言还是比较轻松的,而且只是醉打,没有涉及人命,武力值不高;大闹飞云浦情节中,武松看到几个公人的暗示,顿时明白了自己的处境,先发制人,轻松解决了四人性命,武力值也就五六十;血溅鸳鸯楼情节中,武松带着被背叛和被害的愤怒,武力值是最高的。对此,笔者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学生结合相关情节细节进行了修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武松在不同境况中的行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以上几种与时代接轨、与学生兴趣点结合的活动,让单一、识记性的内容梳理活动,转变为学生感兴趣并具有思考和思辨性的阅读活动,也为整本书阅读提供了有趣、新型的路径。

二、改变教学起点,引导学生质疑探究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在阅读中设置很多导读问题,让学生沿着既定的阅读任务展开阅读。这样的方式,往往消磨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抹杀了学生阅读中的个性化思考。其实,“阅读就是一种发现”,学生觉得《水浒传》无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能发现文字背后的魅力。对此,笔者尝试调整教学起点,引导学生质疑发现,并设计了相应的活动。

(一)尝试在平凡处发现

批注阅读是我们在阅读中常用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阅读效率,推进深度阅读。金圣叹点评《水浒传》就是一个非常典型又好用的材料。在过去,笔者往往推荐学生阅读金圣叹点评版的《水浒传》。统编教材强调古典小说的阅读方法,而这些方法,需要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归纳、整理、应用。所以,笔者改变原有的教法,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如在武松景阳冈打虎情节中,原文有这样一段描写:

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欲待转身再回酒店里来,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存想了一回,说道:“怕甚么鸟!且只顾上去看怎地!”

武松正走,看看酒涌上来,便把毡笠儿掀在脊梁上,将哨棒绾在肋下,一步步上那冈子来;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此时正是十月间天气,日短夜长,容易得晚。武松自言自语说道:“那得甚么大虫!人自怕了,不敢上山。”

武松留在学生记忆中的是打虎英雄的形象。这样的认识根深蒂固而又较为扁平化。笔者让学生细读这两段文字,思考能否删去,并阐述理由。通过体会,学生很快认识到,这两段文字表现了一个更真实的武松,他是人,不是神,他也有胆怯,也好面子。都说“熟悉的路上没有风景”,在“武松打虎”这段熟悉的路上,学生因有了新的发现和认识,阅读也就有了一点新的期待。

(二)尝试提出疑问

在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在对章回内容进行概括后,提出一到两个问题。学生的问题起初比较幼稚,但在笔者及时反馈指导后有了很大的变化。如关于武松,学生提出了众多问题,择要罗列如下:

·武松与林冲同样武功高强,可在戴着枷锁时,为何武松可反抗,林冲却被欺负?

·武松为何在杀人后留名,自找麻烦?

·武松血溅鸳鸯楼后在墙上留名“杀人者打虎武松也”是英勇还是鲁莽?

· 武松为何后来不再用“打虎者武松”自居?

·在十字坡,武松为什么不趁公人未醒时先行离开?

· 武松为什么不在快活林门口就与蒋门神打斗?

·武松打蒋门神之前,为什么每路过一家店都要喝酒?

· 武松喝了酒后为何有如此神力?不应头昏脑涨吗?

·为什么武松因施恩几顿饭就被收买了?

·武松杀了仇人后又将张家满门皆斩,是不是太残忍了?

·为什么武松最后离开宋江,没有接受朝廷招安?

·武松武艺高强却被一只狗戏弄,这样的描写有何用意?

· 武松两次喝醉,为什么一次打死了大虫,而另一次却被狗戏弄?

· 为什么武松在个人出场的最后一章中如此狼狈?

·武松打虎这一经典故事有何象征意义?

·武松与宋江的交情为什么前浓后淡?

在ATB—25下面层施工结束后对其压实度与平整度进行检测,并跟踪检测该高速公路通车一年后沥青路面损坏状况,检测结果如表6所示。

· 为什么武松知道王婆也参与了杀武大计谋却没有杀她?

· 为什么柴进帮了武松一年还没有武松初见宋江时感情深?

·武松如何知道孙二娘在酒里下药了?

· 为什么武松丢了左臂后留下来照顾林冲,而不是接受封赏、衣锦还乡呢?

·地名如“快活林”“鸳鸯楼”,是否有特殊的含义?

·《水浒传》中每个人物的名字是否与此人物的性格特点有关?

·武松是作者描绘的最具生活化的人物,他有优点,也有缺点。如何辩证地看待武松?

(三)尝试解决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后,需要通过释疑来推进阅读活动。阅读,思考,解惑,再思考,这样才能实现阅读的良性循环。在学生提出问题后,笔者挑选了学生提到较多的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前面的阅读铺垫,自己来解惑。选择的探究问题如下:

1.武松在《水浒传》中的个人英雄史上是打虎开场、打狗落幕。武松的个人出场“虎头狗尾”,有何用意?

2.武松和李逵都杀了很多人,为什么武松列为“天伤星”,而李逵列为“天杀星”?

对这两个问题,学生能够结合阅读体验各抒己见,得出的结论也非常有趣,既能够关联《水浒传》中的内容,又有自己的思考生成。

在学生讨论交流后,笔者出示了《水浒传》前31回回目,引导学生对鲁达、林冲、杨志、宋江、武松等人物的相关回目数进行统计。学生发现,武松在个人出场中的回目和内容是最多的,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武松的偏爱。

对小说中人物的分析,要看开始,也要看看结尾。整本书阅读,需要看细节,也需要看整体。所以,笔者补充了《水浒传》中武松在招安后的人生轨迹:征方腊一战中中箭,醒来发现左臂受伤,他干脆卸下整条手臂;战争结束,大家进京得到封赏,而武松却选择留下来在六和寺出家,并照顾受伤的林冲。水浒一百零八将的人生结局,非常惨烈,大多不能善终。而武松得以善终,可见作者对其宠爱有加。金圣叹曾这样评价:一百八人中,定考武松上上。之后笔者出示了自己的阅读感受:

面对宋江的笼络,他有自己的坚持和判断;面对亲人蒙冤、伸冤无门,他亮出了自己的护刀;面对可以就地正法的王婆,他却选择继续相信正义;面对朋友的委屈、个人的险境,他选择该出手时就出手;面对背叛和愤怒,他大开杀戒,任自己的情绪蔓延;面对断臂之伤,他果断决绝;面对招安封赏,他冷静清醒!

他用自己的拳头,守护自己的亲友!他用自己的判断,坚守自我的底线!他用自己的实力,捍卫自己的尊严……

希望大家在阅读中有自己的收获,在评说中有自己的思想,在生命中有自己的坚持!

三、指导精读细思,引领学生走向思辨性阅读

统编教材非常注重文本的特质。《水浒传》采用了链式叙事结构,先分后合。学生在初读时,往往会对人物采用贴标签式认识,如鲁达嫉恶如仇,林冲逆来顺受,武松武艺高强,李逵鲁莽暴躁。为了让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更全面、合理、辩证,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精读,以推进深度阅读。

(一)关注细节,精读深思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水浒人物专题学习。如利用课文《智取生辰纲》,关联杨志相关情节,引导学生更全面地认识杨志丢失生辰纲的深层原因。又如有教师在鲁智深人物专题学习中,引导学生关注相关情节和细节,认识其“鲁”“智”“深”的不同侧面,不但让人耳目一新,而且让学生通过精读获得思辨性认识。

(二)勾连比较,以点带面

《水浒传》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人物之间有很多相似或相近情节。在分析人物时,我们既可以单点分析人物,也可以进行人物比对。这样,既能深入了解人物,又能勾连起整本书。如在武松人物专题学习中,笔者引导学生将武松与林冲、鲁达、李逵等人物进行比较。

武松和林冲的比较,笔者选择了两个内容。一是到了牢城营中。林冲面对差拨唯唯诺诺,任凭辱骂,之后还低声下气,送银巴结。武松面对差拨,刚开始还以“小人”自称,差拨骂后,就自称“老爷”,还说“金银有些,留了自买酒吃!看你怎地奈何我!没地里倒把我发回阳谷县去不成?”面对一次次给他机会免除一百杀威棒,一次次表示“要打便打毒些,不要人情棒儿,打我不快活!”二是面对押送公人的谋害时。林冲一路买酒买肉招待董超、薛霸,换来了两个小人变本加厉的迫害和凌辱,直到要用水火棍取他性命,林冲是泪如雨下,口中说的是:“上下!我与你二位,往日无仇,近日无冤。你二位如何救得小人,生死不忘!”武松离城后看到两个人提着朴刀,挎着腰刀,就及时做了提防,精细盘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大闹飞云浦,杀了四人,回城复仇。

武松与鲁达,同样有“打”的情节,武松醉打蒋门神,鲁达拳打镇关西。从事情起因看,两人有完全不同的动机:鲁达为救素不相识的金氏妇女,表现了他的大义;武松为了帮恩人兼“地霸”施恩夺回快活林,醉打蒋门神,表现了他的仗义。而面对人命案时,两人又有了完全不同的处理方式:鲁达指着郑屠尸体说他“诈死”,而后收拾细软盘缠,一道烟溜了;武松血溅鸳鸯楼后,反而在墙上写了“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对于两人的两种行为,学生可以展开讨论,见仁见智。

武松与李逵,同样受宋江金银的资助,而对此,两人的表现也很是不同:武松与宋江的结识较早,当结拜为兄弟后,宋江在临别时拿出十两银子相赠,武松起初是“那里肯受”,当推却不得,“只得拜受了”;而李逵,却是嬉皮笑脸收下了,很快进了赌场,而后输得精光,需要宋江二次帮助。宋江用十两银子,买到了李逵的一辈子忠心和性命,却不能换到武松的死心塌地。在《水浒传》中,武松跟宋江结识得算早,可是武松并没有直接奔赴梁山找宋江,上了梁山之后,跟宋江的关系也是若即若离。

通过这几个“同类信息”的比较,武松的人物形象更鲜明、更立体了。这样的比较分析,让学生的思维有了质的变化,使他们从单线的思维方式走向辩证性思考。此外,这样的比较,串联起了《水浒传》中多个人物的多个关键信息,读一个人,关联了多个人物,以点带点,以点带面,可以推动整本书阅读的深入。

(三)专题探究,读出个性

设置分阶段的阅读任务,是推动整本书阅读的一个重要方式。笔者结合教材及学生的提问,设置了一些专题探究人物,如《水浒传》中的女子,《水浒传》人物与杭州,人物绰号分类方式,水浒人物的结局,水浒中的武器,水浒中“关羽”的影子,水浒之最,《水浒传》中的酒文化、绿林文化、市井文化……还引导学生进行“跨界阅读”,如《水浒传》原著与电视剧的对比。此外,笔者还引导学生将《水浒传》与其他名著进行对比,如与《西游记》《三国演义》进行对比,探究不同的叙述结构及其价值。

猜你喜欢
武松水浒传整本书
武松历史原型卞元亨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2020年思辨式整本书主题阅读1+2书单
笑(外一首)
读《水浒传》,看北宋社会风俗
我家里的武松
半斤八两
武松的醉与不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