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莉萍,刘美清
(1.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41;2.亚泰集团吉林大药房,吉林 长春 130000)
现代学徒制是一项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复杂的人才培养工程。2015年开始,我院与全国50强、吉林省最大的零售连锁药店——亚泰集团吉林大药房开展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试点。校企双方立足于制药行业的发展,面向现代医药经营企业,明确推动现代学徒制的建设,势必要打造一支“能教会做”“会经营懂管理”的双导师教师队伍。2019年2月,国务院颁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更明确的要求。
着眼企业未来的发展,我院与吉林大药房总结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经验,针对关键职业岗位需要及医药行业相关标准,确定培养“拥有熟练的药品采购、验收、调剂、检查销售、管理、客户服务等知识与技能,懂业务、会监督、善管理的高级技术技能性人才”的培养目标,并以职业养成训练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培养“药品质量第一”的严谨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心和安全责任意识。
现代学徒人才培养目标为建设教师团队提出更高更严格的要求。教师不仅应具备开展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教学管理与评价体系运行、专业课程标准制定与完善的能力[1],还应具备实训基地建设、实训指导、社会服务的专业实践能力,同时应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标准纳入教学内容,并具有热爱职业教育、关爱学生成长、时刻以身作则的高尚情怀与品德。
在改革的大潮中,高层领导作为团队的“掌舵人”,其对高职教育发展方向的洞察力及改革创新的执行力,是影响学校发展方向、改革速度的重要因素。学校与企业的高层领导在长期合作的前提下,把握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认清职业教育发展形势,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并有大刀阔斧的创新精神,才能为学徒制的深入改革保驾护航。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从2019年起,职业院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要求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2]。事实证明,我院的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已远远走在全国前列。现代学徒制是对传统学徒制和学校教育制度的重新组合,高职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还要熟悉专业所对应的主要职业领域的工作过程知识,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我院建立了外聘教师、兼职教师遴选制度[3],从企业行业遴选经验丰富的工程师,签订长期聘任合同,为我院的专任教师。这类人员已成为我院制药学徒制培养团队主力,占70%以上,具有鲜明的优势和亮点。鼓励有实践经验的高技能人才和社会专家等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如我市的药监局、药检所、医院的专业行政管理人员,在我院可达10%左右。对外聘与兼职教师,要加强职业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的培训;还有内部培养,从高校毕业的高学历教师,必须达到5年以上工作时间,因其缺乏实践经验,我院通过校内校外各种渠道加以培养,在1~2年之后方能加入学徒制专业建设中。
专业建设既要有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者,也需有全局建设的专业带头人,还需要有执行力强的骨干教师。我院与企业共同建设了多层次的教学团队。第一,由我院教学院长、教务处长、系主任、系副主任及吉林大药房总经理组成现代学徒制建设委员会,把握国家方针政策进行顶层设计与方向引导。第二,聘请我市药监局、药检所领导做行业发展分析与技术指导。第三,实行了双专业带头人制度,专业带头人由我院教师和企业高技能专家组建,二者在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共同制订人才培养目标,负责专业建设、课程规划、团队建设及实训基地打造。第四,拥有互兼互聘互任的教学团队,担负教学一线的教学任务及企业的技能培养。第五,为满足学徒制人才培养,还专门设置了教育及实践等教辅人员。
3.3.1 完善师资标准“名师出高徒”说明了教师的重要性,更说明了教师的能力将决定学生的培养水平。我院与企业共同制订了严格的师资标准。学徒制班专业课教师必须是药学专业本科学历中级以上职称人员,同时,每年在企业实践锻炼时间不少于两个月,并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企业或行业的师傅,必须是药学专业专科以上学历、工程师以上职称人员,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他们缺乏的是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以及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需要在我院或相应职业院校学习提升,每年不少于60学时,并登台试讲,获得校企共同认定的“讲师”资格证。
3.3.2 多举措全面培养 坚持教师的全员培训,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完善教师培养制度,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4]。实施学校与企业管理人员双向挂职锻炼,校企员工互聘互任,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推动专业教师与企业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共同完成教学管理与生产管理。采取集中专题培训等形式,及时完善和更新相关理论知识。企业专家成立讲师团,让教师定期到企业学习和培训。组建技能指导专家和考评员专家库,保障实践考核工作质量。建立健全过程绩效考核制度,评选并奖励优秀指导教师,形成吸引人才、稳定队伍的培养机制。
由于师资团队门槛较高,需要消耗教师额外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我校制定了稳定有效的激励机制。学校或企业教师职称评聘时,加大“双师型”的权重,且增加晋级比例;依据教师及员工在学徒制培养中承担的工作量及难度给予补助;增加该类教师外派学习的机会。同时,职业院校通过校企合作、技术服务、社会培训、自办企业等所得收入,可按一定比例作为绩效工资来源[1]。
从众多校企合作成功的案例来看,职业院校选择的企业有培养人才的内在需求,且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这决定了将来开展学徒制培养的人数和规模,也决定了学生的就业成功率。那么,企业将如何选择高职院校以达到共赢的目的呢?教学团队除了培养连续不断的技能人才,还要与企业联合研发新产品、创新新技术,为企业提供更先进的管理,实训基地共建共管。这也为学徒制教学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更高的科研水平,还应掌握企业行业的发展动态与趋势、学习与使用日益更新的新技术[5],了解国内外行业发展的区别与差距,同时应具备一定的管理企业能力。
“双师型”学徒制教学团队的建设与培养不应是职业教育“应急发展”“应需发展”的产物,而是符合国情、校情、企情的系统工程。在我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职教发展大背景下,开发职教师资培养课程体系、建立师资培养制度、严格师资考核标准,探索包括但不限于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路径与方法,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经过四年多的实践摸索,我院建立健全双导师的遴选、激励、培养和考核制度,形成校企互聘共用的管理机制,打造既能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熟练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又具有娴熟专业技能的育人教学团队,为我院现代学徒制建设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与此同时,我院教师与更多企业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团队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已日益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