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整合组织资源,积极探索单位党建、行业党建和区域党建互联互动,不断提高城市基层党建整体效应。长春中医药大学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立足中医药院校学科和专业特色,创新实施“三服务三提升”工程,推动高校党建主动融入城市基层党建“大家庭”,充分释放高校党建“外溢”效应,既推动实现高校党建补短板强弱项增实效,又有效提升城市基层党建整体效应,探索走出一条高校党建融入城市基层党建的新路径。
走进师生,服务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党员干部党性观念和思想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长春中医药大学党委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切入点,着力在深入师生、服务师生中提升素质、锻造能力。一是突出中医药特色,打造“杏林青马工程”。学校党委将“青马工程”与本校学科特色紧密结合,创造性地组织实施“杏林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建设了1000余平方米的“青马工程”教学基地,独立设置机构,不定期开展专题教育、实践体验、文化沙龙等活动。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医药文化教育相结合,将中医药文化中的“金、木、水、火、土”五行理念融入教学实践,组织实施了理论导航计划、文化滋养计划、实践淬炼计划、导师引领计划、自我提升计划“五行计划”。坚持青马教师和青马学生两支队伍一起抓,教师层面成立“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学会”,吸收331名40岁以下教师加入,占全校青年教师总数的82%;学生层面构建校、院、班三级联动的“精英带整体”培养体系,面向全校学生开展普遍性教育。组织国医大师、国家名师、名医登台讲学、授道解惑,引领全校师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学术成长。两年来,举办了3期学校青马学员班,培养381名优秀学生,形成了青年教师与青年学生联动的成长机制。二是制定实施“四个一”制度,推动领导干部走向前台。制定印发学校党委和院(系)党组织班子成员联系师生党支部《实施细则》,推动校、院两级党委班子成员经常指导联系师生党支部。校级领导干部每月到学院调研1次、到教研室走访1次、到课堂听课1次、联系1名学生党员,定期开展“书记校长下午茶”面对面活动,畅通了师生沟通渠道,改进了工作作风,树立了党组织在师生心中的良好形象。三是明确办学方向,助推学校发展。校党委通过广泛听取师生意见建议,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学校办学方向重新科学研判、把关定向,把为健康吉林建设培养人才、提供服务作为重要任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增设中医健康管理等新专业和中医、中西医结合、药学3个博士授权点,强化应用、开发和转化研究,为中医药强省战略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走进社区,服务群众健康和文化生活,提升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挥各领域党建“溢出”效应,以各领域党建的“自转”促进城市基层党建的“公转”。校党委坚持“走出去”战略,主动融入城市基层党建“大平台”,推动各基层党组织走进城市各个领域、行业、系统,服务居民群众、推广中医文化、提供医疗技术支持,初步形成了街道社区、单位、行业党建互联互动、相融共生、共赢发展的工作格局。一是组织开展“助力幸福社区,服务群众健康”活动。学校在长春市选择100个社区建立志愿服务基地,推动各基层党组织主动与社区党组织对接,组织专家学者、普通党员、青年学生等组成100个志愿服务团队,深入社区开展中医药专业知识讲座、中医小儿推拿适宜技术推广、专家义诊等志愿服务。两年来,服务团队共在社区开展文化普及、健康养生、医疗咨询活动520余次,参与师生5400人次,服务群众3.2万余人次。二是宣传推广中医药文化。开展中医药文化进中小学活动,在长春市3所中小学建立了中医药文化推广基地,实施“中医药春苗培育计划”,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组织党员教师编写吉林省首部中医药文化中小学校本教材并进行授课。在吉林电视台开设“幸福学堂”健康养生栏目,选派党员教师完成34期专题录制,受到观众欢迎。依托吉林省中医药博物馆,每月设立“博物馆开放日”,定期组织中小学生、社区居民到博物馆参观,参加中医药传统剂型制作等活动,让广大中小学生和居民群众在体验中医中药和中华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感受党的温暖和关怀。三是积极开展医疗培训服务。与487家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对接,提供中医远程会诊、咨询和信息服务。依托中医药数据中心,建立健康档案,搜集大健康数据,为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开展全省中医药继续教育,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小儿推拿技能”“药膳食疗养生”等培训,全年培训人数达700余人。
走进企业,服务医药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抓党建促发展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校党委充分发挥学校人才、专业和资源优势,推动学校各基层党组织与医药企业党组织有效对接,深入医药企业开展技术攻关、成果推广、项目对接,为中医药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一是搭建校企“连心桥”。药学院党委按照“支部建在课题组,红旗插入实验室”的思路,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组织以党员为主的11个科研攻关团队,帮助医药企业开展吉林省道地中药材质量标准研究、炮制规范研究等技术攻关,在柳河、长岭、集安、靖宇等地建立种子种苗繁育基地6000万亩,开展中药材规范种植养殖生产等,产业总值1200万元,带动130余户农民脱贫致富,有效联结学校与企业,最大限度地释放科研优势。二是当好专家学者和企业的“红娘”。组织专家学者深入医药企业调研,为企业发展问诊把脉、承担项目、解决问题。组织指导人参研究机构与企业对接,实施“党建+产学研创新融合”项目,帮助企业构建人参生产全链条的发展路径,研制人参系列食品和保健食品20余种,实现了成果转化。三是做好医药产业发展“助推器”。学校党委联合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筹建有多名院士参加的吉林省大健康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全面服务吉林省中医药振兴发展。与通化、抚松等地对接,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积极搭建校地、校企合作平台,发挥人参研究院、第三方检测中心、中医药发展智库等平台作用,为中医药研究、开发与生产提供人才基础和技术支持。两年来,学校党委共与修正、万通、紫鑫等22家医药企业进行对接,为医药企业提供重要智力支持,促进了全省医药产业健康发展。
(作者:长春中医药大学党委組织部副部长)
责任编辑/柳 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