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化时代,需要基于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实现农技推广服务方式的现代化升级,但是目前陕西省丹凤县“互联网+”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方式依然面临诸多发展困境。本文就陕西省丹凤县“互联网+”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方式发展现状进行介绍,并提出陕西省丹凤县“互联网+”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方式的发展建议。
1发展现状
“互联网+”背景下的公益性农技服务重点涉及以下内容:一是基于大数据资源库,适时向广大农民提供所需的生产建议和农业信息;二是基于各种新媒体平台,针对农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快速答疑解惑,并定期组织一些农技知识培训活动;三是基于一系列数字技术做好对天气及病虫害的预警,做好农情检测和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总体而言,现阶段丹凤县在“互联网+”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方式上正处于探索阶段,虽然在数据库技术、物联网技术、云平台的运用等方面获得了一些应用经验,但丹凤县目前经济发展缓慢、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仍然存在诸多限制,“互联网+”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方式的优化升级任重道远。
2发展建议
县级政府部门需强化对农业物联网以及数字化农业等基本技术设备的建设,为农技推广服务打好先决基础,政府需制定专项政策,综合利用各项社会资源,注重对农业技术的革新和优化。同时,鼓励各民间团体或个人从事农业技术研究,提升互联网技术专利数量,助推农业生产智能化和信息化发展。另外,要节省互联网技术成本,让广大农民有能力使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农技推广服务工作。
加快构建人才培养机制,积极鼓励更多农学专业的大学生投身于农技推广服务事业中,同时拓宽同相关高校的合作渠道,培养更多定向性的互联网+农技人才;其次,积极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号召其主动跟上“互联网+”时代农技发展的步伐,为广大农民分享“互联网+”先进农技的最新成果;最后,还需重视对农民群众的培养工作,发展新时代职业农民,引导其革新固化的农业发展理念,强化其互联网+思维,助推新型农技的广泛推广。
强化对公益性农技服务组织的监管,需做好权利的下放工作,推行“由下至上”的管理模式,根据农业生产实际和农民发展诉求科学规划时间、人员分配及推广活动等事宜;设置合理可行的绩效监管和奖励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将工作业绩计入到绩效考核中;优化奖励制度,结合农技人员的日常工作表现、绩效评估水平、农民满意程度、农技推广效果等要素适时给予奖励,激发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目前,丹凤县“互联网+”农技示范基地数量较少,农技推广部门在做好线上信息传输和快速问诊工作的同时,还需强化线下的技术推广和服务指导工作,做到线上线下两手一起抓。设置移动农技推广服务站点,使工作人员可以及时深入到农民队伍中,做好宣传推广事宜,并建设农技试验示范基地,作为新型农技的教学示范场所。让农民了解新型农技推广服务工作的优势,学会技术运用和数据分析手段,进而推广新型農技服务技术,形成“研究—教学—推广”于一体的全新服务模式。
(陕西省丹凤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雷小刚,张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