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造林是新造或更新森林的生产活动,它是培育森林的一个基本环节。植树造林可治理沙化耕地,控制水土流失,防风固沙,提高土壤蓄水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中国国土辽阔,土地面积广,地跨多个温度带,气候条件特殊各地區的土壤和降水条件都有很大的差异。有些地区由于贫瘠的土壤和极少的降水量,生态环境极其恶劣,为了帮助他们脱离困境、恢复生态,植树造林工作志在必行。可以通过植树造林的工作,增加绿化面积,改善自然条件,进而带动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总结分析植树造林工作的经验,并提出相关意见,以为植树造林工作提供一些方法指导,为国家生态建设的工作做出一些贡献。
1中国植树造林现状
据网络信息显示,中国截至2020年的2月10日,全国共完成造林707.4万hm2,森林抚育851.9万hm2,治理退化草原666万hm2以上,这些工作为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国家各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为了践行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正在积极的组织动员全社会力量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的工作。虽然全国各级政府和部门都在积极地推动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的工作,尤其是中国西北地区的植树造林也取得了不错地进展,绿植覆盖面积逐渐地在扩大,但西北地区植树造林工作仍然面临植被抚育率低等巨大挑战。随着植树造林面积的扩大,后期树木维护工作成了后续工作重点。目前林木后期维护难度大等问题在我国绝大多数造林区普遍存在。所以,虽然生态造林工作一直在进行中,但是各地方的造林工作也不能掉以轻心,要时刻发现问题,并及时汇报和解决问题,以求达到国家对生态建设的高要求。
2植树造林后的林业技术工作要点
2.1提高树木及树苗存活率
在植树造林后,需要定期地对树木进行浇水及保暖,提高树木的存活率。提高存活率一般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在第一次的全面种植后,要对成活质量较差、没有成活的树苗进行补种,以提高绿植的覆盖率,减少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可以从根本入手,采购质量、存活率高的树苗,采购生存力较强、对土壤和水要求较低的树苗,以保证后期树苗的存活率。因此,植树造林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多方面的保证后期树木的存活率,加强后期养护管理力度。
2.2合理砍伐树木
在树木后期管理工作中,合理砍伐成树十分重要。种植人员要根据树木的成长时间、地理位置和生态价值确定成树的采伐时期。主要的砍伐对象为以下树种类型:一是合理砍伐初期种植密度过大区域树种,以为生长良好的树木提供充足的生长空间。二是运用采光伐的方法进行后期森林抚育伐管理。抚育采光伐就是将抚育、采伐紧密结合的树木后期管理方法,通过合理的砍伐给树木留下充足的采光空间,达到以砍伐促进其他树木生长的目的。使用这种方法首先要全面整理好植树造林地区的抚育工作,科学合理的清除影响主要树种生长的杂树和杂草,然后再考虑树木生长的有利采光面,进行合理的采光砍伐,同时还要兼顾气候、地理的生存条件,努力地提高树木生长的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并提高树木的整体存活率。所以,合理砍伐对于植树造林工作是必要的,是保证树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技术人员一定要科学地进行这项工作。
2.3加强林业技术培训力度及知识普及力度
为了保证后期林业维护工作的顺畅开展,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于林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林业养护相关部门需要不断地完善技术人员培训制度,扩大林业技术人员培训基地建设,加强培训基地基础设施配备,大力培训高素质、能力全面的林业管理技术人员。最关键的是对于技术人员的培训不要只局限于课堂,相关部门需要组织人员去情况恶劣的地区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多积累实践经验,教会技术人员综合分析树木生存的方法,提高技术人员的综合树木管理水平。加强基层林业、森林和其他林业实用技术培训,是对于后期林业维护管理的有效保证,是十分必要的实践活动。加强普及树木维护的知识,组建强有力的树木维护团队,是进一步建设林业维护基地的重要举措。所以,相关部门要全面普及林业科学技术和生态维护方面的知识,不断提升全民的生态维护意识和林业从业技术人员的科学管理和养护素质。
2.4因地制宜选择树种
因地制宜选择树种对树木的生长具有很重要的影响,种植地区的土地条件、气候条件,病虫危害条件、地势都会直接影响树木的生长和发育。要根据种植地区的种植条件合理选择成活率较高的树种,达到维护生态平衡的效果。另外,工作人员必须做好树木的后期管理工作,保证树木的存活率,提高树木质量。
要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开展植树造林工作。提高树木及树苗存活率、合理砍伐树木、加大林业技术培训及普及力度、因地制宜选择树种,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进行有效结合,做好植树造林后的林业技术工作,维护国家生态平衡。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宋军,邹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