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要来到的时候,一定先有“冬”

2020-12-29 11:54茅盾
风流一代·经典文摘 2020年12期
关键词:棺木野火弄堂

诗人们对于四季的感想大概颇不同。一般说来,大致为“游春”“消夏”“悲秋”。冬呢,我可想不出适当的字眼来了,总之,诗人们对于“冬”好像不大怀好感,于“秋”则已“悲”了,更何况“秋”后的“冬”!

所以诗人在冬夜,只合围炉话旧,这就有点近于“蛰伏”了。幸而冬天有雪,给诗人们添了诗料。甚而至于踏雪寻梅,此时的诗人俨然又是活动家。不过,梅花开放的时候,其实“冬”已过完,早又是“春”了。

我不是诗人,对于一年四季无所偏憎。但寒暑数十易而后,我也渐渐辨出了四季的味道。我就觉得冬天的味儿好像特别耐咀嚼。

因为冬天曾经在三个不同的时期给我三种不同的印象。

十一二岁的时候,我觉得冬天是又好又不好。大人们定要我穿了许多衣服,弄得我动作迟笨,这是我不满意冬天的地方。然而野外的茅草都已枯黄,正好“放野火”,我又得感谢“冬”了。

在都市里生长的孩子是可怜的,他们只看见灰色的马路,从没见过整片的一望无际的大草地。他们即使到公园里看见了比较广大的草地,然而那是细曲得像狗毛一样的草皮,枯黄了时更加难看。不用说,他们万万想不到这是可以放起火来烧的。在乡下,可不同了。到了冬天,野外全是灰黄色的枯草,又高又密,脚踏下去簌簌地响,有时没到你的腿腕上。是这样的草——大草地,就可以放火烧。

我们都脱了长衣,划一根火柴,那满地的枯草就毕剥毕剥烧起来了。狂风着地卷去,那些草就像发狂似的叫着,夹着白烟,一片红火焰就像一个大舌头似的会一下子把大片的枯草舐光。有时,我们站在上风头,那就跟着火头跑;有时故意站在下风处,看着那烈焰像潮水样涌过来。涌过来,我们就大声笑着、嚷着在火焰中间跳;一转眼,那火焰的波浪已经上前去了,于是我们就又追上去送它。这些草地中,往往有浮厝的棺木或者骨殖甏,火势逼近了那棺木时,我们的最紧张的时刻就来了。我们就来一个“包抄”,扑到火线里一阵滚,收熄了我们放的火。这时候,我们便感到了克服敌人那样的快乐。

二十以后,我成了“都市人”,这“放野火”的趣味不能再有了,然而穿衣服的多少也不再受人干涉了。这时,我对于冬理应无憎亦无爱了吧?可是,冬天却开始给我一点好印象。二十几岁的我是只要睡眠四个钟头就够了的,我照例五点钟一定醒来。这时候,被窝是暖烘烘的,人是神清气爽的,而大家又都在梦乡,静得很,没有声音来打扰我,这时候,躲在那里让思想像野马一般飞跑,爱到哪里就到哪里;想够了时,顶天亮起身,我仿佛已经背着人,不声不响、自由自在做完了一件事,也感到一种愉快。

那时候,我把“冬”和春、夏、秋比较起来,觉得“冬”是不干涉人的,她不像春天那样逼人困倦,也不像夏天那样使得我上床的时候弄堂里还有人高唱《孟姜女》,而在我起身以前却又是满弄堂的洗马桶的声音,没有片刻的安静。它也不同于秋天。秋天是苍蝇蚊虫的世界,也是疟疾光顾我的季节啊!

然而,我对于“冬”有恶感,则始于最近。拥着热被窝让思想跑野马那样的事,已经不高兴再做了,而又沒有草地给我去“放野火”。何况近年来的冬天似乎一年比一年冷,我不得不自愿多穿点衣服,并且把窗门关紧。

不过,我也理智地认识了“冬”。我知道“冬”毕竟是“冬”,摧残了许多嫩芽,在地面上造成恐怖;我又知道“冬”只不过是“冬”,北风和霜雪虽然凶猛,终不能永远地统治这大地。相反,冬天的寒冷愈甚,就是冬的命运快要告终,“春”已在叩门。

“春”要来到的时候,一定先有“冬”。冷吧,更加冷吧,你这吓人的冬!

1934年1月

(摘自内蒙古人民出版社《茅盾文集》)

猜你喜欢
棺木野火弄堂
“弄堂”一词的由来
棋事
李瓶儿、秦可卿“棺木”新解
弄堂里
蝴蝶与棺木
基于多特征融合的早期野火烟雾检测
弄堂
弄堂记忆
烟草野火病发生与防治的研究进展
士兵将梅里诺的棺木抬出总统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