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人都有被人在背后说坏话,被“整”的经历,所以古人总结道:谁人不被人后说,谁人背后不说人?意思明白得很,此事古难全,不可幸免。
但是,几乎每个人都力争避免此类事发生在自己身上,他们或先下手为强,打趴对方,打压嫌疑对象;或取悦于人,从不流露真性情,让你难以捉摸;或事事当和气佬,迁就人,息事宁人;或忍气吞声,装出一副什么都不争、什么都不懂的样子。
可一年过去了,几年过去了,一回想往事,竟发现没有任何一种方法是有效的,是可达预期的,是可以置之不理的。没有人躲得了别人的议论、别人的注视,这包括躲不了被人身攻击,被放暗箭。
年轻人都怕这类议论,这类攻击,对这些“整”人术,心情极不爽。于是发出种种感叹,有些人对这种背后贬人、妄议别人、放冷箭的做法十分反感,铭记在心。怎么办呢?难道路不平,没行径,就不上山砍柴了?
米饭里有一粒砂子硌痛了牙,就从此不吃大米?
老师有一节课批评了你,就从此逃学不听?
有人背后说了你,就怨恨所有的人?
千万别任性了,任性的结果是自己“整”了自己,是失控,是没有一种协调力。同样,没有选择一种合适你自己的待人接物的方法,你是很难稳步向前的。
谁喜欢被别人“整”呢?广东人称这个“整”就是“整蛊”,意思是“揭秘,议旧事”,这是孔孟先贤早就意识到的事情。有人喜欢“整蛊”摆弄你以前的旧事,必然就会出现向你报告此类事的人,单位里如果有一批这样的人,一定是阴风阵阵,十分可怖的景象。谁都不喜欢被人“整”,谁也不喜欢饶舌之人,在你面前摆弄一些负面信息的人。
怎么办呢?其一我们要端正自己,不去整人,不去揭秘窥秘,不去议陈旧之事,不去揭别人老底,不要养成背后非议人的恶习。有些人认为这很难做到,其实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我们的身边就有不少这样的正人君子,虽然他们没有很高的职级,但他们在群众中很有威信。每个单位都有这样的人,踏实沉稳有见地的人,我们要学习这类人。其二是我们必须营造一种正气,一种好的氛围,要艺术地处理这类事。如,有一人向你饶舌,说某人背后怎么怎么说你了,怎么怎么“乱搞”了。日后你见到此人时,你千万别冲过去一记左勾拳,然后双一下“双龙出海”招数。你要笑着对他说:多谢你托人向我“露”了一手,多谢你教我做人做事。至于你说的那件某某某的事,我以后会处理得更好。然后你紧握他的双手,不停地摇。一般情况下,这类事不会发生第二次了,因为他已经被你高超的政务艺术“震”住了。其三是不必多去理睬攻击你的人,也不必得罪他们,表面上微笑、点头,但决不可融入。见到此类人,一律点头,挤出笑容,然后飞奔而过。
懂得向背后整你的人在心里说一声“你以为你是谁”的人,一定是有实力的人,但这个实力不是摆弄你的背景,摆弄你的后台,而是一种礼仪,一种风度,一种信号。你要这种人消失、不存在,那是不可能的,就像“西门庆”被骂了多少年,今天一样有这类人。就像人们鄙视“痞子”,痞子仍然生猛活动,到处可寻。
不少高人毁在小人之手,不少能人败在“整蛊”人的奸人口中、手中,切不可轻视,切不可书生气十足。你要常常扮演出一副天真烂漫的模样,向“整蛊”你的人致谢、微笑,把他们弄得昏头昏脑、魂飞魄散,就是你的“功力”不凡的表现。而你听到有人“整”你之后,有人饶舌之后,你急了,你气愤了,你狂叫了,你冲动了,那证明你仍要学习,仍要悟道。
人生是有各种“坎”的,整人是最常见的一种,不要怕,《西游记》里的几个人物你都要学,不同场合用不同的方法,才能取到真经。
(孙玉淘荐自《点亮一盏心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