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体面地“输”

2020-12-29 00:00:00清清茶
今日文摘 2020年5期

教会孩子坦然地接受“输”,和教他去赢一样有意义。新学期第二周,一则“儿子考98分家长患抑郁症”的消息,冲上微博热搜,并引发大量关注:身为老师的秦女士,对5岁儿子的标准永远是100分,即便儿子考了98分,秦女士都会觉得自己非常失败,教得了别人的孩子,自己的孩子却十分“愚钝”。后经诊断,秦女士患有严重的抑郁症。

无法接受孩子成绩不如学生,秦女士这是典型的“输不起”心理在作祟。北京大学戴锦华教授说:“人生的第一课,也是毕生之课,是学会输得起。”很多时候,我们责备孩子输不起,而事实却是,每一个输不起的孩子背后,都站着一个输不起的家长。

开学前夕,浙江一名高三女生离家出走后自杀的消息,触痛了无数家长敏感的神经。据报道称,该女生一直成绩优秀。可如此优秀的“别人家的孩子”,却在遗书中说:“希望你们生一个能考第一、不玩电子产品的孩子吧。”长期活在父母饱含焦虑的高期望下,孩子不得不努力“求赢”。于是,“不能输”“输不起”便成了他们一生的信条,当外界压力来临时,当成绩比预期过低时,各种偏激的行为也因此而生。

评论区里,有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都说现在的孩子抗压能力太低,殊不知,他们的父母才是那个真正输不起的人。就如作家刘震云所说:生活本没有输赢,但如果你一旦有了胜负心,那便是输家。父母的胜负心中,实则藏着孩子对待输赢的态度:输不起的孩子,往往缘于输不起的家长。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讲,适度的“输不起”能有效激发孩子的进取心,但若孩子过分求赢,到头来可能满盘皆输。

想赢,是成功者的特质;而输不起则是失败者的通病。

明星吴尊曾发微博说,女儿一心想赢得亚洲芭蕾舞比赛,结果却输了。于是她伤心地哭了。随后,吴尊为了让女儿开心起来,不仅带她去游泳,还跟女儿分享了自己在篮球比赛中以26∶128输球的故事。很快,女儿就从失败的情绪中走了出来,愉快地吃了晚饭。

输赢乃人生常态,我们不可能永远都是“赢家”。告诉孩子,凡事尽最大努力,无论输赢,他只管去努力。爸妈对他的爱,无论成败,都不会少。

(贾金荐自《意林·原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