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熊猫是一种信仰

2020-12-29 00:00:00看客insight
今日文摘 2020年11期

2018年10月,时隔7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再次访华。

这次来访,安倍还带着一个“特殊任务”——带着“全村人的希望”,向中国提出了再租一只大熊猫的请求。

“熊猫租借”起源于1982年。彼时野外大熊猫数量锐减,中国政府决定不再无偿赠送,而是改为有年限的“研究型租借”:他国租借一只熊猫,每年需向中国支付100万美金。如因人为原因造成熊猫死亡,需向中国赔偿50万美金。繁殖生下的小熊猫到了3岁还必须归还中国。

条件如此苛刻,但世界各国依旧乐此不疲,其中日本民众对熊猫的热爱最为“变态”。

《樱桃小丸子》有一集叫《小丸子去参观熊猫》。剧中小丸子表示:“看熊猫是自己一生中唯一的心愿。”

“人生在世,连熊猫都没有看过,会非常丢脸。”

小丸子的奶奶也回忆说,熊猫第一次到日本时,老中青三代共同疯魔:“排队3小时,观看10秒钟。”

近年最疯魔的要数“每日熊猫先生”高氏贵博,一个买了年票、每天去上野动物园拍熊猫的人。

本来,看“香香”是要摇号的,但幸运的高氏贵博第一天去就看成了,他说:“一般来说,想看脸。不过,那天它用屁股对着我睡觉。对我来说那是最棒的‘初次见面请多多指教’。”

这一切,都得从1972年那两只“初代旅日大熊猫”说起。

“我是日本第一个抱熊猫的人”冈崎彬回忆起当年,仍然面露骄傲。

1972年9月,田中角荣访华。双方签署了标志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中日联合声明》后,周恩来总理决定把两只大熊猫赠送给日本。

这一年冈崎43岁,人送称号:“动物运输业界第一人”。这次大熊猫的运送任务,自然就落在了他头上。虽然经手过不少猛兽,熊啊,狮子、豹子什么的,但这次的任务,最让冈崎头大。“大熊猫是珍贵的国宾,又是中日友好的象征,一定一定一定不能出什么差错。”

那个年头,全世界见过熊猫的人极少,冈崎彬甚至连熊猫的大小都不知道。出发前,他特地跑了一趟伦敦动物园找攻略。伦敦动物园曾经用飞机运输过大熊猫“姬姬”。交接的日子转眼就到,10月28日一大早,专机就载着竹子和苹果出发,中午12:30就抵达了北京。

距离交接还有2个小时,冈崎让下属们先去吃午饭,自己一个人留在机舱里等待但没想到,兰兰和康康,就在这时送了过来。更没想到的是,一位女士,大概是饲养组的组长,问他要不要抱抱熊猫。冈崎彬有了所有日本人梦寐以求的体验:亲手,抱了,大熊猫。

飞机上,康康和兰兰吃光了所有的零食,一路都在睡觉。但冈崎还是放不下心,时不时隔着笼子摸摸。晚上6:50,在一支战斗机编队的护航下,飞机抵达羽田机场,2000多名记者早已蜂拥而至。

看到大批记者举着相机,冈崎的脑海里,又浮现起一个多月前在伦敦动物园听说的那件事:姬姬因为媒体闪光灯的刺激,受到惊吓而去世。有了前车之鉴,冈崎特制的熊猫笼便起到了重要的保护作用——栅栏前的遮光帘可以隔绝外界,避免熊猫见人受惊。

约晚8点,经历了“史上最短”的通关和检疫后,大熊猫换乘卡车前往动物园。一路上有警车开道,为求谨慎,行车时速只有30公里。到达上野时已经是晚上9点,园内聚集了几百人。人群中,还有日本当红艺人黑柳彻子。为了看一眼熊猫,那天晚上,她从电视彩排现场偷偷溜了出来。小时候,黑柳彻子收到叔父从美国寄来的熊猫玩具,自此一发不可收拾。媒体大军也一路追到动物园。一再承诺绝不开闪光灯后,遮光帘掀开了10分钟。

早在田中角荣访华前,日本国内就盛传“中国会赠送熊猫”。考虑再三,田中角荣首相决定,交给业界领头人——上野动物园来照顾。

听到风声的上野市民不能淡定了。为了欢迎熊猫,人们匆匆把白熊雕塑涂成了熊猫色;上野街头,“你好”的中文字样也随处可见。而上野动物园却陷入了一片焦灼。

为了迎接康康和兰兰,园方花费4000万日元建造了近300平米的熊猫舍,夏天有空调,冬天有暖气,可以说相当的豪华。又根据北京动物园发来的电报,紧急推出了“熊猫饲养计划”,任命52岁的本间胜男担任饲养员。兽医也迅速确定了让田边兴记来担任。田边当时只有32岁,虽然年轻,但医术高明。

第一次见到熊猫,田边的第一反应是“好大啊”。“不仅仅是大,是超级大!”2岁的康康55kg,4岁的兰兰88kg,几乎是成年人的体态。来到日本的第一个夜晚,康康一直在咩咩叫,这是田边第一次听到熊猫的叫声。“就像小狗离开母亲,来到新家后,孤独哭泣的感觉。”

“它们都这么难过了,还非要运到日本来。”田边心里也跟着难过,“但既然来了,我就一定让他们都健健康康的。”

借助中国和伦敦动物园的信息,动物园为熊猫准备了大米、玉米粉、大豆粉、牛奶、水果,还从筑地市场运来了大叶竹作为主食。但是康康和兰兰一点都不吃。动物园心急如焚,把全国各地与四川相近的竹子全部找来,千叶县、箱根的……

最后发现,康康最喜欢吃栃木县大田原的竹子;而兰兰最喜欢的是苹果,还得是“富士”的,在日本可以说非常奢侈了。

很快,两只“初代旅日大熊猫”就掀起了前所未有的熊猫热。

开放熊猫馆的第一天,一共有5.5万人来到上野,最后只有不到1.8万人见到了熊猫。第二年,上野动物园以920万参观人次打破了历史记录。此后七年间,到访的人数达到3200万人,相当于日本总人口的1/4。“熊猫热”逐渐渗透到方方面面。凡是跟熊猫沾边的饮食、玩具,都十分畅销。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园方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1979年9月,兰兰病倒。病情持续了三天,兰兰的体温一度上升到四十度,脉搏微弱,几乎没有排尿。从全国各地打来的鼓励电话接连不断,鲜花、书信也堆满了动物园的收发室。然而,1979年9月4日,在陪伴了人们9年之后,兰兰还是离开了。

凌晨一点,饲养员向外界宣布了噩耗,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日本。清晨6点,天刚亮,两、三百个小孩来到了动物园悼念兰兰,随后人越来越多,男女老少就像1972年9月公众展示那天一样,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十个月后,康康也随之离开了这个世界。

因为难以接受,本间辞掉了饲养员的工作,把“像孩子般照料多年的康康、兰兰作为职业的终点”。

康康和兰兰之后,代表中日友好的熊猫一只接一只来到日本。目前,共有10只熊猫生活在日本——这是除中国以外,全球饲养熊猫第二多的国家。

2017年6月12日11点52分,上野动物园也迎来了一只熊猫宝宝。这是动物园首次自然繁殖的重大成果。为了给熊猫宝宝起名字,东京都甚至设立了“选考委员会”,最终,从32万份投稿中选出了“香香”这个名字。

“第一次靠自己的力量排便”、“第一次从树上掉下来”……香香的一举一动牵动人心,上野再次成为熊猫狂热者的“耶路撒冷”。

更重要的是,胖达永远肩负着日本民众的期望:

“请成为和平的象征。”

(林洁雯荐自《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