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莫斯科的谢尔吉耶夫小镇,有一扇“通往永生”之门。门上刻着一行警告:小心看门狗出没,监控24小时运行。
穿过它,你会看见一座白色的大仓库。仓库里存放着三个容量2000升、高约4米的大瓶子,瓶中漂浮着数十具人与宠物的躯体,在零下196摄氏度的液态氮中等待重生。
这是俄罗斯一家人体冷冻公司所在地。公司创始人达尼拉·梅德维德夫宣称,在21世纪结束之前,被冷冻者有望恢复健康,起死回生。
生老病死本是生命体无法逃避的自然规律,然而有史以来,人类从未停止寻求长寿乃至永生的脚步。在过去,帝王寄托在炼金术上的长生之梦,因为近代化学的兴起而幻灭。如今,随着生物工程、纳米医学、遗传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发展,科学家们正在探索真正有效的方法。
在此背景下,美国摄影记者甘多尔非·亚历山大走访了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和初创公司。从臭氧桑拿、长寿药丸、“人机杂交”,到人体冷冻,他试图用镜头记录下整个长寿产业。
“延缓衰老,是这个行业正在努力的目标。不久的将来,人类或许很容易就活到120岁了。”亚历山大说。
至于永生的奥秘,他悲观地认为,或许人类永远也不会知道,“在杜莎夫人蜡像馆拥有一席之地,年复一年接受游客的合影,可能是让一个人不朽的唯一方法”。
白色药丸
今年50岁的亚历山大,见证过祖父母、父亲和众多朋友的离世。很长一段时间,死亡的阴影伴随着疾病、恐惧和浓郁的怀旧情绪,在他心头萦绕不散。
“我必须尽可能地保持镇定。”亚历山大说。2017年初,对死亡的思考促使他启动这项拍摄计划。他持续探访长寿领域的科学家和投资者,试图拼凑出当今人类如何竭尽全力延长生命的故事。
与年龄有关的疾病,是长寿研究的焦点。在亚历山大的镜头下,果蝇、老鼠、涡虫、斑马鱼……多种动物充当了德国莱布尼茨研究所的研究对象。
斑马鱼再生能力强,并拥有和人类非常相似的基因组。涡虫更是凭借特殊的生殖系统,拥有“切100段得100只”的超能力。此外,莱布尼茨研究所还在老鼠身上发现了与人类相似的基因“开关”,这种“开关”可以通过节食控制,进而影响干细胞的衰老速度。
更让亚历山大印象深刻的,是英国的“生物银行”项目。这是一场号称全球规模最大的医学实验,迄今收集了超过50万名志愿者的DNA样本。研究人员希望通过这些样本,发现癌症、心脏病、关节炎等常见疾病的基因组成。
亚历山大拍摄了储存DNA样本的全过程。“它们被存ployugdnMs2mNgTtO8ZDHtsKhAjOP66DIONgN1MuRGg=放在温度极低、空旷沉寂的基因库。置身其中,我仿佛穿越到了未来,但这一切都是真的!”
学者们的研究得到资本的高度青睐,促成一桩万亿美元的生意。以美国为例,包括谷歌、脸书、亚马逊在内的众多科技公司倾力投资,推出了旨在延年益寿的产品和服务。
在意大利,一位女士藏身在填充了臭氧、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抗龄舱”中,只露出头部。根据制造商的说法,臭氧能够减少细胞线粒体中的自由基,而具有抗衰老特性。
日本一家诊所则受冷敷和冷冻手术的启发,推出了“冷冻桑拿”服务——通过使用液氮,创造数分钟的零下141度的低温环境,以加速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免疫系统、减缓组织老化。
相比而言,美国一家公司提供的选择更为简便。该公司对外销售一种号称能治疗衰老、延年益寿的白色药丸。药丸含有烟酰胺核糖和紫檀芪两种特殊成分,被证实可以延长蠕虫和实验鼠的寿命。在众多知名科学家的背书下,该公司完成2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不过也有舆论质疑,这种药丸只是被夸大功效的保健品。
对此,亚历山大的态度同样悲观:“我能够感受到,我的身体在一天天老化,并且完全无法阻止这个过程。”他表示,未来的他不会轻易尝试冷疗,也不会服用抗衰老的“魔药”。
蓝色地带
两年过去,亚历山大的拍摄项目尚未完成。他发现绘出一张完整的技术图谱并不容易,因为“每周都有新的发现”。这些不断涌现的新方法,有的切实可行,有的处在概念阶段,还有的实际上是伪科学。
“事实证明,想要维持良好的生命状态,除了对身体施加外力干预,要做的还有很多。”拍摄后期,亚历山大试图到“蓝色地带”寻找答案。
蓝色地带是人口统计学上的专业术语,意指世界上拥有最高比例长寿人口的地区。这些地区,包括意大利的撒丁岛、希腊的伊卡利亚岛、美国加州的罗马琳达、哥斯达黎加的尼科亚半岛,以及日本的冲绳岛。
《蓝色地带》一书的作者丹·比特纳曾遍访全球最长寿的人。他认为,在没有药物、手术等医疗手段介入的情况下,这些长寿者的秘密隐藏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吃的食物、交往的伙伴和独特的价值观。
2018年9月,亚历山大来到了日本冲绳岛。五十年前,冲绳岛没有医院,但肿瘤、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却很低。
“近距离接触到冲绳岛老人,真是令人兴奋。”在亚历山大的镜头下,百岁老人宫城春树赤脚端坐,面容安详。她的丈夫死于“二战”、儿子在东京工作,长久以来独居在家。
“她并没有刻意追求,而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毫不费力地做到了长寿。”亚历山大发现,冲绳岛人除了健康的饮食和积极的生活方式,还拥有“恒常幸福的人生观”。他们遵守祖先的教令,消化传统给出的建议,尊重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不怕死亡,但珍惜当下、放眼未来。
这是一份弥足珍贵、却难以复制的长寿秘诀。另一张照片里,十几个村民挤在同一艘小船上,奋力划行,以完成祭奠海神的年度仪式。
就像小船驶向遥远的地平线,在亚历山大眼中,人类对抗死亡的战争也经历了类似时刻。
绿色大门
人类不会停止对抗死亡的战争,直到永生降临。然而在21世纪,很少有人真正相信可以长生不老。
在伦敦的大英博物馆,一名来自罗马时代的男子静卧在透明的橱柜中。彼时死亡被视为过渡状态,而非生命的结束,在特定仪式的帮助下,最终能够走向永生。
待人流散去,亚历山大在绝对的寂静中捕捉到了这具木乃伊。“几千年前,这个人相信他会永远活着,他错了。”亚历山大想通过这张照片提醒世人,“不要耽于幻想,沦为巫师和贩卖长生药的受害者。”
目前科学界对长生的探索,集中在“人机杂交”“思想下载”和冷冻保护上。
“人机杂交”,指的是在人体中植入人工器官,当损坏时可以进行修复或更换。在超人类主义者眼中,这是人类迈向不朽的第一步。“思想下载”说的拥趸则认为,未来有望将人体的记忆和思想复制到机器人身上,通过克服生理限制,个体将永远活下去。
“人机杂交”与“思想下载”尚未成为现实,但人体冷冻技术已对世人开放。
莫斯科的小镇谢尔吉耶夫,曾因修道院而闻名。苏联瓦解后,东正教携着“死后的复活”和“来世的生命”一类的教条,在此地复兴。如今,小镇上一家公司的世俗实验,让“复活”的信仰变得愈发具体。
亚历山大将这家公司的绿色大门,形容为“通往永生”之门。门内有一座大仓库,仓库中被冷冻的客户,倒挂在彼此独立的滑轮上。
公司的负责人梅德维德夫宣称,“死亡只是暂时的”,“我们很可能到2050年便能掌握复活人类大脑的技术”。不过,不少科学家和医生对此表示强烈质疑,因为目前尚无科学依据证明复苏人体可行。
即便如此,重庆作家杜虹依然选择了这条道路。2015年5月30日,因胰腺癌去世的她,成为中国的首例冷冻人。
杜虹编审的《三体》一书,有一段关于人体冷冻场所的描述:“从容器中涌出的超低温液氦产生的白雾还没有消散,由于低温,那些雾紧贴着容器的外壁……像微型瀑布般淌下,在地板上方消失了。”
书中写道:“白雾中的容器,看上去似乎不像是尘世中的东西。”
(蒋怡荐自《中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