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仇的人来了

2020-12-29 00:00:00周云龙
今日文摘 2020年18期

儿子留学前有段空闲时间,提出去国内几个城市转转。父子二人游,对我而言是“素质提升夏令营”,儿子则是“夏令营营长”。短短一周,我发现了自己的种种问题。

儿子有点儿咳嗽,一路上,我不断提醒他按时按量服药,却遭到一顿反驳:“这句话你已经说三遍了,能不能不要像老妈一样絮絮叨叨?”

路上我带着一件书画卷轴礼品,塞在背包里高出一大截。地铁里挤上挤下,儿子看不下去,发出警告:“能不能不给别人添麻烦?你那个礼品背在身后,很容易碰伤别人,别人都要让着你。竖着放在自己胸前,不好吗?还有,你等车时总喜欢站在盲道上。”

我们住在一家连锁酒店,离开前决定到顶层的一家火锅店一探究竟。午间,火锅店大厅空无一人,我随口问服务员:“这幢楼住客这么多,火锅店的广告又天天宣传,怎么还是没人?”回到客房,儿子突然教训起我来:“你怎么这么说话?”我如实交代:“我是好奇在营销广告和实际销售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儿子大声诘问:“你有新闻敏感度,但你考虑人家的感受了吗?大厅没人,人家不知道,要你说破?”

和儿子同行,我被他一路说教,这似乎是他对我多年教育的一次强势反弹。作为长辈,我感觉没面子,但静下心来想想又不无道理,仔细琢磨似乎有点儿意思。

在职场上,你的那些小毛病、认知问题乃至致命弱点,主管不会说,同事不愿说,下属不敢说。所以,你常常会带着某些缺点一路狂奔,直到触犯别人的底线,才有人找你算账。不过,如果你家有成长中的孩子,那么恭喜你——他们不会顾忌你的辈分、身份和面子,而会以他们理解的做人做事标准要求你。

当年,我给父亲出过不少难题,也给过他不少难堪。父亲离开那年,我儿子才6岁,什么都不懂,但是当爷爷弥留之际交代他“将来要考个研究生”时,我儿子居然认真地点了点头。

父亲走后,我成为一个独立的父亲角色,常常想到和父亲辩论时的场景。我爱逞一时的口舌之快,而本来要强的父亲只是报以无奈的苦笑。我常常懊悔自己没有对父亲多些耐心、多些尊敬,哪怕语气温和一些也好。

儿子出国读研究生了。乡邻跟我说,我父亲若在世,不知道要开心成什么样。我想,他一定更乐意见到我与儿子之间的“嘴仗”。20多年前,儿子出生时,他就开心地预言过:“哈哈,替我报仇的人来了!”

父子之间“嘴仗”的背后本无所谓仇与恨,只是世界上两个最亲密的男人之间的较量,往往是幼稚的弱者向成熟的强者单方面发起挑战,是后者对前者爱的一种体现。不同的父子,不同的格局。当弱者成熟起来,强者衰老下去,这种紧张的关系便日渐缓和、温柔起来。

我想,当年我的父亲应该能理解,而我也早已识破儿子的真面目。他的咄咄逼人里有几分是恃宠而骄,有几分是得理不饶人,有几分只是脑筋急转弯,还有几分是夹杂着亲密的嗔怪。

(王金兰荐自《爱你·健康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