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健培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供电局,广东江门529000)
农村配电网建设时间较长,大多只符合20世纪初期农村用电需求,缺乏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安全性、可拓展性较差,适用效果欠佳。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结合区域输配电需求,对配网负荷、配网结构、线路铺设等进行全面调整和优化,形成合理的配网架构,实现有效的负荷分配,才能从根本上改善配电网的经济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全面推动新农村建设进程。
(1)可靠性。新农村配电网规划和建设中要依照可靠性指标和经济性指标,形成合理的配电设置和规划方案,在该基础上实施全局性规划和改革型建设。一般电网应控制其可靠率在99%以上,综合线损指标小于15%,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新农村配电网规划指标
(2)安全性。在新农村配电网规划和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把握好标准化、规范化原则,按照国家制定的相关标准形成科学电网体系,如设备工艺、材料指标等,使其能够符合安全用电需求。
(3)可拓展性。还需要做好可拓展性设计,按照区域输配电情况形成合理冗余,使配电网能够符合区域长远智能化建设需求和用电量需求等。
本次研究过程中主要以某沿海地区新农村配电网改造项目为例,对其配网规划中的各项内容进行研究,关键内容如下:某沿海地区新农村配电网从2016年开始进行改造规划,截至2019年底,已完成整体工程的1/3。该区域配电网以环状网络结构为主,设备老旧现象严重,用电负荷量较小,需进行全面调整,如表2所示。
为进一步提升该地区配电网改造效益,在规划过程中应重点做好:
(1)新增线路的设置。按照区域电网布线情况及时调整线路中的关键问题,如未配置新线路接入点、配网与主网参数不协调、高中低压配置不合理、配网设计缺少前瞻性等。要按用电等级、容量情况、开关柜位置等合理调整线路连接方式,形成科学、安全的布线设置。
(2)负载负荷的调整。要在智能输配电需求基础上做好配电网负荷的优化,尤其是重点线路、重点设备的优化,如架空线路、变压器等。对远程输电应适当选用高压装置,降低线路线损;对近距离输电,则可通过降压调整减少配电风险等。
(3)智能装置的设置。要按照智能电网需求对自动化装置、自动化技术等进行合理运用,尤其是备自投装置、远程保护技术、远程监测技术等。在新农村配电网改造过程中形成科学的管理模式,保证配电网规划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与此同时,还需要适当引入保护设备,如避雷装置、干燥装置等,对配电网线路绝缘、防潮性能等进行提升,避免引起线路闪络,导致新农村配电网可靠性指标大打折扣。
表2 某沿海地区新农村配电网改造总工程量
(1)提升专供能力和环网率。新农村配电网规划过程中要从单辐射环网转变为多辐射环网,形成新的线路联络,使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以全面提升。如在专供电区域可以实现多线路关节点联通,设置主备,一旦主线出现故障,及时启动备用线路,形成有效保护;典型接线联络线路中可以针对负载裕度做好线路投切,通过合理投切优化线路的环网输配电效果,避免由部分线路故障导致的区域停电问题;而较为复杂的联络线路则可适当接线拆分,形成不同分支,降低停电风险。
(2)优化区域输配电负荷。新农村配电网规划过程中要根据环境参数、用电情况、节假日状况等做好用电负荷特征的分析,实施相应参数优化和调整。如在负荷增长较快的地区应充分把握其开发项目和建设项目情况,在负荷占比和负荷特征基础上快速确定区域内电量变化趋势,判断用电峰值,形成合理的用电调配;在春节、国庆等法定节假日,要考虑居民用电量和商业用电量情况,按照区域需求实时调整负荷分配情况,通过线路调整、电价调整等保证用户正常用电。
(3)保证智能规划适度超前。新农村配电网规划过程中要全面把握好智能规划指标,在智能用电基础上做好装备的选择和方案的设置。常规配电网中已经开始启用远程监控体系和备自投系统,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架空线路规划时可以采用国外先进经验,进行绝缘化和电缆化处理,针对故障率较高的地区,应适当设置隔离和防护装置,从而保证智能配电效益等。尤其是要采用智能系统对新农村配电柜用电量进行动态评估,在多重计算口径基础上得到可靠数据,形成对应的设备、装置和线路,从根本上避免高低压地磁环网导致的线损或事故,使新农村配电网能够安全、可靠、高效运行。
在新时期新农村配电网规划时必须从可靠性和经济性指标出发,形成安全、高效的设计方案,做好配电网的拓展和优化,形成系统化、层次化电网架构。要全面把握好新农村配电网容量现状,在自动化、智能化基础上实现配电网的全面升级,保证规划和建设的前瞻效果。要最大限度降低线损,提升用户用电质量,从多方面出发,实现配电网规划的全面优化,使其能够契合新时期用户用电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