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 陈世文/广东省东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523000
狂犬病危害我国人民健康,该病的致死率极高,发病即无救治可能,人对狂犬病普遍易感,狩猎者、兽医、动物饲养者更易感。虽然我国狂犬病疫情近年来持续下降,但疫情形势依然严峻。
我国仅在2017年因患狂犬病致死案例就有502例,在2018年1-6月,就有197例,居世界第二,第一是印度,我国农村更是该病的高发区。近几年来,狂犬病致死人数居高不下,不仅严重威胁生命安全,并给当地群众造成极大的恐慌,狂犬病已经成为我国重点防范病。目前对于狂犬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人患狂犬病后发病病死率接近100%,患者一般于3~6d内死于呼吸或循环衰竭,故应加强预防措施。当然人受感染后其发病因素与咬伤部位、创伤程度、伤口处理情况、衣着薄厚及注射疫苗与否有关。
2.1 规范化管理难度较大虽然东莞市10多年以来暂未发生狂犬病案例,但是狂犬病防疫管理不能疏忽,现在东莞市农村转型较快,小区养宠物的增多,农村不仅养犬多,且大多采取放养,规范化处理难度较大,难以有效进行防控。
2.2 农村犬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农村面积相对较大,所以多会养犬看家。在农村有少部分养比较多的犬猫,甚至发展到小型肉狗场,并且与城市中人们养犬的初衷不同,城市养犬多当宠物,卫生维持较为严格。但是我国的农村区域较大,看家作用显著,因此卫生差,这样也会间接导致农村狂犬病的发病率增加[1]。
2.3 养犬人的防疫意识较为薄弱我国很多农村养犬人对于各种卫生情况认识较差,防疫意识较差,对犬卫生保持较为随意,也没有对自己的爱犬及时进行防疫。并且还有部分的村民也是抱有一定的侥幸心理,认为不可能感染狂犬病,进而不去正规门诊接种狂犬疫苗。据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登记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2017年、2018年1-11月,被狗、猫等温血动物咬伤、抓伤等而就诊的病例分别为8.4万人次、10.3万人次、10.9万人次,近3年全市狂犬病暴露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
3.1 建立较全面的长效预防机制任何传染病都可以通过预防来有效的控制,我国相关部门也需要对现阶段狂犬病构建针对性防御机制,多部门辅助协作,保证防御机制能够长效的运行下去。防疫相关部门各司其职,财政部详细计算、安排经费,基层乡镇派出所加强辖区内犬的管理,适当的控制流浪犬的数量,家养犬也要及时的登记,畜牧防疫单位及时摸底排查可能携带病菌的犬的情况,进而针对性防疫。
3.2 提升防疫密度和效果目前狂犬病防控APP上线,宠物主只需用手机下载APP,注册登记后可预约疫苗接种,并随时掌握宠物的狂犬病免疫情况。在该病高发的春秋两季,加大对狂犬病防疫的宣传力度,加强群众对于该病危害的认识。企石镇全镇有犬2399条,猫约385只,每年镇农技中心都会开展春秋大防期间,通过同步推行上门入户、设点摆摊为全镇各村村民的犬猫提供免费注射服务。在镇内三家动物诊所设立狂犬病疫苗注射点,免费为群众的犬猫提供免疫服务。在日常工作中,企石农技中心也提供免费注射狂犬猫疫苗注射服务,在完成免疫接种后,防疫人员向宠物主宣传推广并指引安装动物狂犬病防控APP。宠物主完成注册登录后,防疫人员将进行审批,实时输入免疫信息,同步上传市防控系统,宠物主可以查看犬猫信息、免疫记录、技术宣传、提醒,还可以进行疫苗接种预约,从而有效提升防疫的密度和效果[2]。
3.3 完善与其配套的法律法规狂犬病的防疫,仅靠政府部门的宣传、约束难以满足实际的防疫需求,因此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积极完善现有的狂犬病防疫体系。2019年11月17日东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东莞市养犬管理条例》,该条例对养犬违法行为记分制度、养犬人义务、携犬外出行为规范、禁止携犬进入的区域和时间、犬只伤人先行垫付医疗费用制度等养犬有关行为进行规范,使养犬有法可依。
3.4 研发新的生物防疫制品因为农村散养和流浪的犬数量庞大,所以想要有效的防疫基本不可能,但是如果可以研发简捷、有效、成本较低的狂犬病防疫制品,那么防疫效果就会大大增加。目前,我国的狂犬病造成的损失以及危害都较大,要将工作的重点放在防疫上。我国农村地区狂犬病防疫需要在当地相关部门的指导下进行,多部门配合开展工作,进而保证农村狂犬病防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