孜白代·卡马力/新疆特克斯县特克斯镇兽医站 835500
此病的病原是鼻疽假单胞菌,该病无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一般马属动物最易感染,其中3~4岁马匹最常见。鼻疽具有较高的感染性和传染性,患病马与健康马群同桶饮水或者同槽饲喂草料或者空间小、通风性不好的马厩长期圈养的马群,经过消化道或者皮肤损伤、黏膜传染给健康马群。各种牲畜和人均可能感染此病,人的感染主要与养殖有关,多发生与患病马有密切接触的兽医、饲养人或者屠宰人。因感染率高、危害性大,及时发现此病并诊断,同时做好防治措施,是马产业的主要工作之一。
此病潜伏期约4周或者数月,最长为6个月,潜伏期长短与病原毒力、感染途径及机体自身抵抗力有关,一般根据机体自身抵抗力强弱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1.1 急性马鼻疽主要表现病畜体温逐渐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可视黏膜黄染,颌下淋巴结一侧肿胀、表现凹凸不平。病情加重心脏衰弱而全身不同处,主要是胸腹下、四肢有浮肿;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白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减少。一般根据临床症状分为:肺鼻疽、鼻腔疽以及皮肤鼻疽,后两者经常向外排菌,故称为开放性鼻疽。三种鼻疽均可相互转化,也有不同症状表现。
1.1.1 肺鼻疽 患病马体温升高、精神沉郁,有干性无力的的短咳,时而咳出带血黏液,流鼻液,呼吸次数逐渐增加,肺部听诊可听到干性或湿性啰音,长期粗放的马群,若没仔细观察或者检查,难以发现肺鼻疽,甚至因病情加重死亡。
1.1.2 鼻腔鼻疽 患病马鼻黏膜可见不同程度的潮红,鼻孔流出桨液性或者黏液性鼻液,过几天在鼻腔黏膜表面内长出呈黄色的高粱米粒大的小结节,随后结节迅速坏死崩解,形成溃疡,溃疡逐渐变大并流出灰黄色脓性鼻液,溃疡治愈后可形成放射状的疤痕。鼻腔出现溃疡,同时,颌下淋巴结逐渐肿大,以后变硬无痛,表面可明显见凹凸不平,也不能随意移动,一般很少化脓或者破溃。鼻腔鼻疽最常见,发生次数最多。
1.1.3 皮肤鼻疽 此病主要发生于四肢、胸两侧、腹下、阴囊等部位的皮肤,尤其是后肢最常见。初步皮肤突然出现有疼痛感的炎性肿胀,随后过几天,此处肿胀部位出现结节,结节破溃后,形成深陷的溃疡。一般皮肤鼻疽发生次数不多,很少见。
1.2 慢性马鼻疽慢性马鼻疽是因没有及时发现或者治疗而急性或者开放性鼻疽转化为慢性的过程。一般病情较长,临床症状不明显,鼻腔内有遗留的瘢痕或放射状溃疡并流出少量粘脓性鼻液,当马匹出现其他症状或者抵抗力下降,随时转变为急性马鼻疽并出现急性症状。
2.1 临床诊断对于急性鼻疽或者开放性鼻疽根据典型症状就即可确诊,也可以利用鼻疽菌素点眼,呈阳性反应者,可确诊为鼻疽。
2.2 变态反应诊断主要利用鼻疽菌素点眼、眼睑皮内注射法、颈侧皮内注射法以及皮下热反应法进行诊断,其中鼻疽菌素点眼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不管是急性、慢性、开放性鼻疽均可采取此措施进行诊断。
2.3 血清学诊断是指补体结合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及荧光抗体试验等,一般必要时进行此法。
2.4 病理解剖诊断是诊断最准确、有价值的诊断方法。利用溃疡、结节、淋巴结进行诊断,只在必要时才利用此法进行诊断。
一般开放性和急性鼻疽马不进行治疗。需要治疗,可用金霉素、土霉素、链霉素,其中应用最多的是磺胺和土霉素,同时治疗过程中应加强隔离和消毒措施,防止病原菌的传播,但病马难以彻底治愈,康复仍需隔离使役,及时观察。预防此病,每年应进行2~3次的全面检查和鼻疽菌素检疫,发现病马及时采取治疗或者扑杀。因此该病至今尚无可用的菌苗,以往采取的是“养、检、隔、处、消”综合性防疫措施,现在用以检疫、监测为主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