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养殖不仅关系到社会的发展,还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因而需要保证畜牧养殖中畜禽的健康。然而在实际中可以发现,一些畜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经常会出现一些疾病,影响畜禽的正常生长,甚至会给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一定危害。因此,对畜牧养殖的畜禽疾病病因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1 人员因素人员作为畜禽的饲养者,与畜禽的生长情况具有直接关系,只有确保饲养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才会使畜禽健康成长。然而对于我国畜牧养殖业来说,大多数养殖人员为农民,其文化水平并不是很高,未接受过专业的培训。在畜禽养殖的过程中,均是按照积累的经验,缺乏专业理论的指导,未能构建出良好的养殖场所,滥用各种药品,饲料搭配不合理等,导致经常出现一些疾病,影响畜禽的生长,严重情况下,甚至出现死亡[1]。
1.2 环境因素任何畜禽饲养均应处于相应的环境当中,良好的环境有利于畜禽的生长,反之,恶劣的环境则对畜禽的生长具有较大危害,容易诱发多种疾病。一方面,若畜禽生长在恶劣的环境当中,由于环境内存在大量细菌,随着畜禽呼吸、进食等活动,逐渐将这些细菌摄入到体内,从而增加了畜禽的患病几率。另一方面,若外界环境非常差,会对畜禽机体造成一定破坏,使其出现一些不适症状,干扰自我调节能力,进而患有各类疾病。此外,不同畜禽生长时,对温度、湿度、光照等具有不同的要求,若这些指标不符合要求,则很容易诱发各种疾病。
1.3 畜禽自身因素除上述几个方面,畜禽自身方面存在问题,也会出现一些疾病。对于一些畜禽幼崽来说,其母体本身就携带一些病毒,这些病毒通过垂直传播的方式,传入到畜禽幼崽身体当中,使其体内含有一些病菌,若在养殖的过程中,养殖人员未能及时发现,则会受到外界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畜禽出现相应的疾病。
2.1 提升养殖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了加强对畜禽疾病的防控力度,必须要提升养殖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国家应高度重视畜牧养殖业,并从资金、未来发展等多个角度出发,制定出相应的激励制度,激发更多高素质人才进入到畜牧养殖行业。一方面,通过人才的引入提升我国畜禽养殖人员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还可以带动农民养殖户科学、合理饲养畜禽,减少畜禽疾病的出现[2]。其次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养殖人员的引导力度,如发放畜禽养殖手册、定期开展养殖培训活动等,通过这些方式的应用,转变养殖人员的落后理念,并使其掌握更加合理的养殖方法,从而有效预防各类疾病。
2.2 加强养殖环境的管理想要有效防控畜禽疾病,必须要加强养殖环境的管理。首先,在养殖场所内安装一些环境监测设备,准确了解养殖场所内的温湿度等情况,并以此为基础,结合畜禽生长的需求,合理对环境进行调节,以确保养殖环境处于最佳的状态。其次,每天早晚,养殖人员定期对场所内的粪便等进行清理,保持养殖场所的洁净程度,降低空间内细菌含量,防止畜禽与细菌接触而出现各类疾病。
2.3 加强对畜禽的管理除上述两个方面之外,还应加强对畜禽的管理力度。首先,对幼崽进行选择时,应从多角度出发,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幼崽及其母体的健康状态进行检测,尽量选择那些母体健康,且不携带病菌的幼崽,为幼崽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基础。其次,在养殖的过程中,应按照相关规定标准,严格对畜禽进行免疫,预防、控制和扑灭畜禽疫病,促进养殖业发展,保护人类健康[3]。同时,还要根据畜禽的生长情况,设计出科学的饲粮配方,确保畜禽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增强身体免疫功能,提升对病毒的抵抗力,从而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畜牧养殖过程中,受到人员、环境以及畜禽自身等因素的影响,很容易使畜禽出现各种疾病,不仅影响畜禽的生长,影响养殖人员的经济效益,而且还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威胁。所以,为了减少各种疾病的出现,畜牧养殖时,应提升养殖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养殖环境的管理,加强对畜禽的管理,保证养殖人员、消费者的利益,并推动整个社会和谐、稳定发展。